news-details

每个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领袖,所以认真栽培孩子的专业能力。但是当专业能力训练好之后,孩子真的就成为「领袖」带领团队吗?领袖的关键要素,要从「团体」中学习...

每个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领袖,所以认真栽培孩子的专业能力。但是当专业能力训练好之后,孩子真的就成为「领袖」带领团队吗?还是只是孤芳自赏、高处不胜寒的心酸呢?

 

领袖存在于「团体」当中,所以当搜寻领导特质时,会跑出许多要素(如合作、沟通、表达、互动…等)。再仔细去审视这些特质,不难发现其中的关键要素,就是如何与「别人」相处?如果期待团队是更团结合一,那我该如何进入别人的心中?

 

这些关键要素的训练与专业能力不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準评定。合作、沟通…等这些能力,实际的果效如何,回归到团队中的别人「真实的感受」为何。

 

好的沟通能力是对方是否能够理解你要表达,与你互动讨论。好的合作能力是对方是否愿意互相扶持,发挥最大的效益...

 

重点在于「别人」

回顾孩子成长过程,我们有让他重视到世界上除了他还有别人吗?如果每次的竞赛考试,我们只在意孩子是否拿到「第一」,我们正在让孩子把别人排除在他的世界。为了第一,他必须要把焦点专注在自己身上,才能够全力以赴争取那唯一的名次。自然不能有「别人」的出现,因为越多的「别人」,同时意味越多的「敌人」。

 

孩子要如何与别人合作呢?如果我们教孩子「保护好自己,千万别吃亏!」、先想想「我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当然也没有别人出现。因为当「别人」出现时,「分母」变多,能获得的更少。互动过程中要如何保持不勾心斗角的宫廷剧呢?

 

我们是否太看重结果,而忽略的中间过程的趣味?我们是否太看重自己,而忽略的世界中应该还有其他人?

 

根据Piaget理论,2-7岁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但随着年龄增长,7-11岁时期「自我中心」会开始消失。如果身旁的大人没有适时的介入协助孩子看见别人,可能很多孩子还是不太容易转变过去。

 

不用担心孩子成为「滥好人」

正因为父母在旁边智慧的引导,孩子也才不容易掉入不会拒绝人的陷阱。他才能够在「我」与「我们」中间中逐渐找到平衡。所以如果相信自己的孩子未来会成为很棒的领袖,除了栽培的他专业能力之外,也多花些时间让孩子学习与他人相处吧!

 

「我可以为你做什么吗?」让这句话成为美好的开始,主动地把焦点重视到身旁的人吧!让服务成为建立关係的一道好桥樑。

 

(文章授权/梁蓓祯)

author

梁蓓祯

梁蓓祯,高师大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现担任Fight.K国际「心」教育执行长。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