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Shutterstock)

耶稣比我们大多数人想像的有投资概念。圣经中充满投资的概念,最着名的就是一千两、二千两、五千两的比喻...

作者:灵粮教牧宣教神学院 乔美伦副院长

 

什么是投资?透过完善的分析,对于本金、报酬可达一定程度的预估,将资金投入那些预期有所成长的标的上。

 

大部分的投资都是投向未来,为什么?因为对未来有「预期」,预期使人对某些「标的」做出投资。而预期的塬因是经过「分析」。

 

因此针对某个「标的」做出「分析」,以至于有所「预期」,就是投资的叁要素:圣经中充满投资的概念,最着名的就是一千两、二千两、五千两的比喻。耶稣比我们大多数人想像的有投资概念。

 

耶稣也投资在他的门徒身上,包括十二使徒以及保罗。你能想像耶稣在选择十二使徒的前一夜未眠,是不是正在「分析」他的「标的」呢?当然他是用祷告来分析。

 

耶稣又为何要电击保罗呢?因为「预期」有所成长,如果基督信仰要走出当时的犹大地,保罗是最佳的「标的」。

 

他有罗马公民权,熟悉希罗文化,可以沿着地中海趴趴走。熟读旧约圣经,本身受教于法利赛人,各地的犹太会堂将为他敞开。他将比耶稣其他任何门徒更有利于外邦宣教,所以有人说保罗才是取代犹大的第十二位使徒。

 

对自我的投资

大多数人想到投资,就会想到股神巴菲特,但其实巴菲特常说他的一切投资理念,都是查理·蒙格(Charles Thomas Munger)教给他的。查理·蒙格是谁?他是波克夏的副董事长,就是每次波克夏开股东大会时,坐在淘淘不绝的巴菲特旁边的沉默老人,巴菲特93岁,蒙格99岁。

 

蒙格在2023年11月28日过世(99岁),2024年1月1日就是他的百岁生日。蒙格最后一本书叫「蒙格之道」。书中提到五点:

 

关于投资:重精不重多,选对3档股票就够。

 

关于工作:找到有兴趣且有优势的领域发挥长才。

 

关于人生:人生就是一连串逆境,每个逆境都让我们变得更好。

 

关于幸福:为了小小的愿望而努力,你会更幸福。

 

关于成功:成功非关智力,而是专注力。

 

看来投资大师对人生也有不一样的看法。特别是「人生就是一连串逆境,每个逆境都让我们变得更好」。蒙格自己29岁时前妻与他离婚,儿子9岁白血病,耗尽家财却病逝,1978进入波克夏白内障左眼失明,记者会上你总看到他有一隻眼睛白白的。但他仍然积极的投资自己,投资人生。

 

蒙格认为怎么看人生比顺逆更重要。另一本书「塬来我很富足」的作者曼纽·哈波(Manuel Rapold)也有相同的看法。他是瑞士白人,自小却在东非长大,回到欧洲求学后又回到东非服事当地的年轻人。

 

他的书中说:有人认为「财富在我之外,等候努力争夺。」但另一种思维是「财富在我裡面,可以将之发挥出来」他进一步演绎这个观点:「上帝在我们裡面放下天赋,使我们能完成独特的使命。羡慕或幻想拥有别人的一切是徒劳的,天赋就是上帝放在我们生命中的财富。」

 

回到福音书几千两的比喻,每个僕人都被投资,也被预期,但是一千两的僕人只想保值,但最后成为贬值,他藏起来的一千两还被主人夺走。五千两的想办法增值,最后成为加值,因为他不但赚了五千两,主人还把夺来的一千两加给他。

 

上帝给了每个人第一桶金,祂是我们的富爸爸,但我们的人生是保值、贬值,还是增值、加值,获得上帝的再投资,则在我们如何投资自己。

 

我做了一个个人的「内部循环经济」圈:「天赋-教育-才干-努力-资源-胆识」,自我的投资使我们的天赋可以被加乘。外圈则是「外部循环经济」圈,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可以善用「时间-机会-环境-团队」,两个圈交互运作,使我们的投资可以被放大,成为真正的加值人生,可以向主人交帐。

 

对他人的投资

谈到「外部循环经济」圈的「团队」,让我们进到第二个课题,就是「对他人的投资」。

 

前面我们谈到耶稣对保罗的投资,他做了甚么?

 

给他异象(眼光):耶稣让保罗暂时失明,却让他对基督以及教会,甚至世界的眼光完全不再一样。

 

给他勇气(胆识):保罗塬本就胆识十足,圣灵浇灌后又获得属天的勇敢,面对君王也毫无惧色。

 

给他机会(学习):在安提阿时,圣灵差派保罗与巴拿巴出去宣教,回来时保罗由老二变老大。

 

给他考验(韧性):歷经被石头打、海难、监狱之灾,越挫越勇。

反观我们现在在团队中,领袖经常只看重「复製自己、重覆日常、乖乖听话、限于现状」,怪不得团队中只有人力而没有人才。

 

关于团队的成长,我推荐两本书: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的「第五项修练」,以及艾美‧艾德蒙森(Amy C. Edmondson)的「心理安全感的力量」。

 

前者在叁十年前就提出「学习型组织」,后者钻研如何在组织中让众人都能放心说话。

 

对时代的投资

这些年大家开始看重气候变迁,比尔盖兹曾经出一本书叫「如何避免气候灾难」,书中他提及,近年他只投资和未来相关的产业,包括净零碳排科技、生命科学软体、垃圾处理、农机具製造、运动休閒品牌等。 

 

金融界这几年强调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成为新的投资标的指标。

 

教会该如何投资未来呢?

1978年我参加第一届青宣大会,看见华人宣教与台湾復兴的异象。主对我说「孩子,我有一个Big Business,Would you?」事实上,耶稣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也有译为「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

 

这是因为犹太人看重父亲的家业,在家中等于继承家业(Business),耶稣说的就是In my Father’s Business。

 

四十六年过去了,我接受主在我身上的投资,不断的学习、努力,取得资源,扩张团队,投资他人。包括神学院、生培、职场,分院、网课、云端,广播、电视、短视频。

 

「塬来我很富足」的作者曼纽·哈波(Manuel Rapold)说「看见一颗苹果,不如视为一个果园;看见一隻母鸡,不如视为一座鸡舍」。

 

你看见未来了吗?你的思维是加值的交帐人生吗?

 

你知道上帝已经给了你第一桶金吗?你要如何增值,以致可以获得上帝的再投资?

 

你要如何投资他人,带出有力量的团队?

 

五十年后,台湾的教会将是一个怎样的教会?

 

(文章授权/灵粮教牧宣教神学院)

author

灵粮教牧宣教神学院

灵神以大使命为中心,以教会为基地,以生命为教材,透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在团队事奉和灵力事奉中,训练出热爱耶稣,真理平衡,满有异象,胸怀世界的牧会、植堂和宣教人才,与众教会齐心努力,扩展神国,直到主来。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