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记得在一次的课堂中,有个孩子因为上课秩序欠佳,下课后被留下来。这通常是我处理的方式...

 

在课堂中如果碰到「突发特殊」状况,我不会在上课时「硬碰硬」处理孩子的状况。因为当我在「课堂进行中」花过多的时间处理孩子的特殊情况,一来对于其他认真的孩子来说,浪费了他们的时间。一来也是我如果想在「短暂时间」处理好「特殊的状况」最快速的方法可能会有杀伤力。

 

所以可能会因「手段强硬」,反而伤了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是我不想要全班的孩子变成观众,观赏我跟孩子的「对峙」。因为如果学生获胜,这可能会让我教师的权威受到质疑。如果老师代表的权威方获胜,感觉当下获胜了,但我都必须要再花更多时间来修復跟孩子的关係。所以当孩子有「特殊状况」,我通常会把孩子课后留下好好的「谈一下」。

 

所以当大家都下课离开教室时,我把这孩子叫到我旁边,我问他说:你準备好要跟我谈一下刚刚的状况了吗?这孩子还陷在不高兴的情绪中,也很没有礼貌地回答我。我幽幽的说,看来你还在有情绪,那不是我们沟通的时候!那我们先等一下好了!然后我转过身去做别的事情!耳朵听到孩子大声的唿吸声...

 

大概几分鐘后,我转过头去问他:请问你準备好要跟我沟通了吗?那孩子还是很有情绪回我:好了!!我说:我觉得好像还是有情绪,那再等一下好了!他也爆炸的回我: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啦?!我说:等到你比较冷静的时候。然后我又幽幽地转身过去做我的事情!耳朵听到孩子急促的唿吸终于比较深的唿吸时,我转过去跟他说:很棒喔!你的情绪越来越平稳了!我们再等一下下就好!

 

大概一分鐘,我来到他的面前,我说:我觉得你準备好了!我们可以来沟通一下了!他也点点头。然后我问他刚刚上课的状况。但也提醒他因为我们要「沟通」,所以「情绪」会没有办法沟通顺利。孩子就讲出他刚刚的「行为」是因为....什么塬因。当然我也告诉孩子我要一直等待他「冷静」,是因为我想要跟他「沟通」,也是因为老师(我)觉得孩子是懂事的,可以明白道理的。

 

所以我才想要花更多的时间告诉他事情而不是「处罚」他,当然最后还是要让他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是美好的!甚至希望他可以善用他的「懂事」帮助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其实当孩子冷静后,对于老师讲的话才真的有「听到」。当我们选择「正面表达」时,孩子的心也更软,更听得进。

 

那堂课过后,下一次上课,这孩子俨然成为我的地下小老师,不只是专心,还会负责提醒其他的同学!

 

我们常常会提醒自己不在情绪中处理孩子的事情,同样的孩子也需要帮助,不在情绪中处理事情。因为当情绪时,我们很容易说出后悔的话。同样的,当孩子在情绪时,根本也不是思考的时候,大部分的回应,多陷入情绪当中。反而也让当下处理的状况更加棘手,竟只是因为「那一口气」。

 

有一次,我真的因为班上的孩子一些事情,让自己有了情绪。下课时,班上的孩子想要来跟我继续「处理」这件事情,我因为还在气头上,直接跟孩子说,你下节课再来,因为我还有情绪!我怕我等下跟你讲话会不小心伤了我们的关係等我处理一下我的情绪。孩子听了,默默的点头离开办公室!等下一节进来的时候,我也调适好我的心情,我们就好好的沟通一番。

 

当没有太多情绪时,我们能够更加冷静的处理,也让我们说的话知道轻重,以免理智线断掉误伤了关心的人。谁规定一定要「爱之深,责之切」呢」,就是因为爱他,所以更要珍惜这份美好的关係。

 

但这样的练习真的是需要花时间的,而且急不得的!孩子越小开始这样的练习也越好,以免孩子长大了,已经拒绝沟通,或是受过太多的伤,再怎么逼他「冷静」,还是没有办法「有效的沟通」。

 

果然父母是一步一脚印,每个累积都很重要。

 

(文章授权/梁蓓祯老师)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