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王弟兄信上帝,开始就不是那么信...」王建煊说自己是一般平信徒最好的榜样,没有神蹟式的经歷,灵命平实成长;但随着年纪愈长,信仰的火却愈烧愈旺。

监察院长王建煊的信仰没有大风大浪,却也平实幸福。

监察院长王建煊的信仰没有大风大浪,却也平实幸福。 (摄影/记者黄莉雯)

现任监察院院长王建煊,素来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受。虽然有着「小钢炮」、「王圣人」的外号,但谈起信仰,王建煊就如同他所穿着的粉红色立领衬衫,给人一种温暖的亲切感。

除了任职公务,王建煊与妻子苏法昭平日积极投身助学、济贫等公益,二人更签署承诺身后捐出大体作为医学研究之用,煺休金也已捐出大半成立照顾年老无子嗣者的「无子西瓜基金会」。在他们身上,也许看不到信仰的大风大浪,但其生命中勇敢去爱的真性情,却因着信,显得格外清晰。

信仰之路 王建煊:现在的我,比妻子还火热

年轻时的王建煊娶到成大中文系第一名毕业的才女苏法昭,成为众人欣羡的对象。

年轻时的王建煊娶到成大中文系第一名毕业的才女苏法昭,成为众人欣羡的对象。 (照片提供/苏法昭)

敢言、具强烈道德家风格的王建煊,令人好奇其个性和信仰相遇后,有没有被「厉害的」调整过?王建煊说:「我的个性几乎所有都被调整过…」今年73岁的他说,灵命成熟了,成长自然愈来愈多,个性被调整是必然的。

王建煊强调:「灵命好不是指信主的日子有多久,有人10岁受洗,但活到60岁却没去几次礼拜,什么也没做,灵命一塌煳涂。」

王建煊就读成功大学时,跟着当时的女友苏法昭上教堂,「苏老师成长在基督教家庭,我岳父是信友堂的长老。」那时的王建煊,心裡明白未来的岳父母期待女婿是位基督徒,可以和女儿同负一轭。「我爱他们的女儿,就不要在这点上让他们担心。」因此,攻读台大硕士时就在信友堂受洗。

信仰之路走了50多年,称自己几乎没有叛逆期的王建煊,身上并没有大风大浪或「神蹟式」经歷。「我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写的信仰歷程,是一个很平凡的基督徒;如果真要说,就说平实是福。」走理性路线的王建煊,笑谈自己也曾希望牧师的讲道「最好像女生的迷你裙,愈短愈好」。但如今愈近晚年,信仰的火却是烧得愈来愈旺。

「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比妻子的信仰还要火热。」王建煊说。

王院长办公室一进门就能看见这幅圣经字画。

王院长办公室一进门就能看见这幅圣经字画。 (摄影/记者黄莉雯)

别做信仰急猴子 以免成为「中辍生」

「不要担心自己还没有搞懂,信仰认真地慢慢走,就会像王弟兄那样。一开始他也是马马虎虎,听讲道也喜欢愈短愈好。」王建煊欢迎别人用他做例子去鼓励人,因为他一开始在信仰上也不算太认真。

「我的模式可能才是大多数基督徒的写照。因为以我的理性来看,神蹟奇事的经歷有时给的信仰帮助并不大。」 「信仰是一步步带的,有些牧师对待信徒像急猴子,人家才刚开始从幼稚园起步,一下子就想要他们去唸高中,有的信徒读不下去就只好逃学,成了信仰中辍生。」王建煊强调信仰急不得。

信仰内化成力量 王建煊:神用讲道装备我

王院长办公室中有不少信仰小物品,让人感受信仰生活化的一面。

王院长办公室中有不少信仰小物品,让人感受信仰生活化的一面。 (摄影/记者黄莉雯)

王建煊说现在虽然70古来稀,但想当初「出道」很早。「才40出头就当上经济部次长,当时是青年才俊又是个基督徒。」因此开始有人邀他讲道。「面对信仰领域的演讲让我很紧张,但也就去了!」他形容自己一上场胆颤心惊,但是就这样愈讲愈多,最高记录是曾经在美国5个礼拜,连续讲了58场道。「可能比一般牧师的经验还多些。」他说。

「我现在看来是神的带领,神用这样的方式装备我;準备讲道时,读得资料和準备的东西愈多,灵命就愈成长,因此道讲得就愈顺,胆子也就愈大。」王建煊觉得这是教学相长。

除了讲,他更觉得透过这个良性循环,主耶稣住在内心的感受也愈发地深刻。「感觉信仰一开始只碰到我的肚子或皮肤,但现在是进入内心了。」这种生活化的信仰比喻,让人听了不觉莞尔。

大陆信仰见闻分享 基督、耶稣谁是哥哥?

擅长讲小故事并且连结《圣经》真理的特质,只要接触过王建煊或读过他书的,都不难发现这个特点。「我的反应和连结的能力,是神给的恩赐。但我讲的只是小米稀饭、葱油饼,教会牧师讲的才是牛排、主餐。」他站在平信徒的角度分享生活经验,内容显得更平易近人。

王院长分享最近正在看的《乌脚病之父-王金河的故事》,上面满满都是重点划记。

王院长分享最近正在看的《乌脚病之父-王金河的故事》,上面满满都是重点划记。 (摄影/记者黄莉雯)

王建煊分享真实发生在中国大陆,但在台湾看来却是很不可思议的信仰故事:有位乡长的儿子祷告得了医治,因此村子裡上百人也都信了主。「福音很兴旺,但没有人跟进、造就,」结果出现了一个对话。有人说:「基督是哥哥,耶稣是弟弟。」马上就有人反驳说:「不对吧?我看到的耶稣基督,所以耶稣是哥哥,基督才是弟弟!」

四、五年前,王曾在上海名人街上遇见一位老太太,问他「你信的是耶稣,还是基督?」她说「我也是信耶稣的,这和你们信的基督教有什么关係?」如今谈起,仍让王建煊记忆「犹惊」。

「信仰,要帮助人跟上去。」神蹟或小故事帮助人信仰入门,但是接下来就要继续造就跟进,否则就不妙了。

不过他也提醒:「台湾不要有属灵的骄傲,中国的热心真的比我们强多了。」中国教会过春节初一到初叁,很多都一连办九场佈道会;反观台湾过年,週报上打的字是「适逢春节,聚会暂停。」相比之下,真令人汗颜。

勤于笔记 记录生活 感恩愈显多

白色沙发旁的加利利海滨景色,为王建煊前往圣地旅游时的摄影作品。

白色沙发旁的加利利海滨景色,为王建煊前往圣地旅游时的摄影作品。 (摄影/记者黄莉雯)

能讲道,能出书,书中各样小故事引人落泪有时、大笑有时。「怎么有那么多故事写?」王建煊归功自己20年来累积的习惯,除了大量阅读,也随身记录。他拿出口袋裡的笔和纸,「有感动就记下来,写满了就订在一起,需要灵感时就可以派上用场。」勤快的笔下功夫,是王建煊着书的关键。

除了纸笔,现在他还多了台数位相机,书中相片几乎都是他自己拍的。监察院的办公室裡还放大了一张他在以色列加利利海的摄影作品。

讲话透澈,不喜欢客套话的王建煊认为做人「诚实和榜样是最重要的」。遇到婚丧喜庆场合,他总要抓住机会传福音,「是基督徒,就要抓住机会传福音,但不要长篇大论。」话如其人的王建煊,也许有时真的「烈」到让人受不了,但这份力道就如同光与盐,也许很烈,但却能够让这个世界不失其味,有正直与光明相伴随。

「想要劝别人,自己没有榜样是行不通的。」 王建煊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