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上图的手语之意为「我爱你」。左图为「国际恩典手语神学院」第一届聋人同工毕业生。下图为手语教会野外礼拜的合影。(图/陈育麟 提供、shutterstock)

疫情期间,在防疫新闻或记者会上,可看到手语框画面,还曾因口罩议题引热议,也因而使人们更多意识到这群「聋人朋友」的存在。平日,听人和聋人的生活有如平行线,彼此少有沟通,难以相互理解,久而久之,聋人成为被社会漠视的族群,包括教会界,对其也是十分陌生。你知道吗?耶稣这两个字,对聋人群体来说,几乎是个「白字」,不具意义。藉着以下报导,一同来关心、代祷—为上帝所深爱的每个百姓。

中华福音自传会、台湾手语双福关怀协会的陈育麟牧师,曾遇过一名七十岁的聋人老太太,她的身边没人会手语,包括结缡四十年的丈夫及叁个小孩、孙子。「你能想像这位老妈妈,在家中的地位和角色吗?(她)就像个隐形人,与家人的互动都是点到为止。」陈育麟牧师藉此指出,聋人的孤单说不出来,听人也很少花时间学习与理解他们。

 

〈马可福音〉7:31-32中描述到,「有人把一个耳聋舌结的人带到耶稣面前,请耶稣为他按手。」引此经文的陈育麟牧师感概说:「那个『有人』是谁呢?或许是他的家人,但更可能是极少数关心他的听人好朋友。」

 

听人当如何关心聋人?事实上,可从实际的接触开始,并接纳聋人特别的生活文化,始能进一步关怀对方。

疫情前,台南启聪学校校长来访手语教会。图中间二位身穿黑色牧师服,左为中华福音自传会、台湾手语双福关怀协会陈育麟牧师,右为其妻「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手语教会」罗佩文牧师。他们说,聋人朋友的生活圈重叠性很高,进入启聪学校后,上下届十几年都同在一起,所以教会一有聋人新朋友来,都会很快地在群组中被人认出来。(图/陈育麟 提供)

 

带你了解聋人文化

1. 世界各地的聋人,有高度共通性

陈育麟牧师分享,各地聋人手语打法各有不同,但仍有很大共通性,因此容易理解彼此的表达。手语,其实不只是手在表达,还包括肢体和表情。

 

2. 聋人群体,会自然地成为「小组化」群体

聋人聚会,人数会自然而然固定在二十人以内,并不会因某个群体很棒,就超过人数,因为这样并不符合聋人的「社交需求」。因此,聋人群体会自然地成为小组化群体

 

3. 「文字」非聋人母语

聋人面对文字的感觉是甚么呢?陈育麟牧师打比方说:「就像英语不是台湾人的母语,即使从小受英语教育,但缺乏听说练习,我们不太会讲,也不容易快速理解。」像是台湾人若一下子被丢到全英文环境,看节目时得从画面来猜测,读字幕要拼凑显见资讯,实则「有看没有懂」。

 

这就是聋人看到大串文字的感觉。「所以,除非教导聋人文字的内容,不然他是不理解的。」

 

有些教会因出于善意,会为聋人製作讲台逐字稿、发放福音单张,但若没有予以教导、解释内容,等于白费工夫,因聋人很难自动了解内文,这也是聋人信主人数少的塬因之一;基督徒因为误解,忽略其真正需要,加上聋人也习惯活在自身舒适圈。

手语教会前往高雄福山国小分享聋人文化。(图/陈育麟 提供)

 

听人如何关心聋人?

1. 避免边缘化对方

听人最常无意间冒犯聋人的举动是「把对方晾在一边」。当聋人和听人聚在一起时,听人常因习惯口语对话,聊到忘我,而忽略聋人存在。

 

如:讲话太快,致使聋人读不清唇语,或是转过身去,仍继续讲话,导致聋人无法接上谈话内容,或无适时用手语重点翻译,这些都会让聋人感到无聊或不被重视。

 

陈育麟牧师表示,听人应更积极透过眼神接触、及时手语,并放慢口语速度,避免让对方感到被忽略。此外,由于台湾唇语教育以华语为主,在聋人面前也应尽量讲华语,而非台语或其他语言。

 

2. Line是听人关怀聋人的绝佳工具

听人想关怀聋人,可善用line的「简讯」功能。文字是聋人不熟悉的语言,但大家使用line的习惯,是短句进行,而非长篇、结构式的文章,所以,聋人可以理解。

 

但,听人需多包容对方的语句。有时聋人会有其专属语法,需要听人猜想、连结。在疫情中,line正是听人关心聋人的极佳方式,「通讯软体实在大大地提升了聋人的生活境界!」陈育麟牧师感恩地说。

疫情前期,手语教会尚未取消实体聚会;在实体聚会中,台上台下会热络互动,会众随时用手语回应,牧者也会主动询问他们了不了解?每个段落间,有回应时间,聋人间会彼此解释,帮助每个人都更加理解信息内容。(图/陈育麟 提供)

手语教会参与台南全国祷告会,大家在大会介绍时热情回应,双手高举是「欢迎之意」,手势的手语则是「我爱你」。(图/陈育麟 提供)

 

未听之民的唿声

你知道吗?耶稣这两个字,对聋人群体来说,几乎是个「白字」,不具意义。

 

陈育麟牧师指出,目前全台湾配合手语讲道的教会不到二十间,但是在台湾,包括多重障碍者,共有十五万聋人

 

我想唿召已经认识聋人、或是曾经学过手语,或有意愿委身,进一步同工的弟兄姊妹,一起开拓聋人事工,这是亚洲教会目前很缺乏的。

 

张开双手,拥抱聋人精兵

许多聋人不认识耶稣,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不认识偶像。即使出身传统信仰家庭、拿香对拜,但对于传统宗教的信仰内涵,可说是白纸一张。

 

因此,当基督徒向其张开双手、分享福音,聋人朋友感受到教会的爱与接纳时,即很容易信主。

 

十年来,陈育麟牧师和妻子罗珮文牧师做了六千支影片,建构起丰富的手语资源,更希望联络众教会齐同工,点燃「聋人传聋人」的火炬,协助各教会在当地,得着这群具世界性的群体。

 

配搭方式如下:

1. 教会成立聋人团契

教会可提供一个空间,接纳聋人聚会,也邀请一、两位愿意委身、作为窗口的弟兄姊妹,开始关心教会所在地的聋人朋友,「不会手语也没有关係,只要愿意关怀,并成为我们手语同工的桥樑。」

 

2. 接受基本培训

手语教会的服事团队,会前往愿意的教会进行基本培训,教导同工们认识聋人文化、简单的手语,以及接纳聋人到教会时,所需的相关预备(电脑、网路、影音设备)。手语老师也将成为教会同工的手语谘询对象,欢迎随时询问。

 

3. 与「国际恩典手语神学院」聋人同工配搭

在牧养方面,教会不用特地请手语传道人,可以与已完成培训的聋人同工配搭。2020年,国际恩典手语神学院第一届学生毕业,他们会巡迴台湾各教会,协助关心聋人,并透过通讯软体建立聋人群体,帮助教会的聋人事工无缝接轨。

图为2020年,自「国际恩典手语神学院」毕业的学生们。最左边的聋人姊妹为庄谨瑜,家人笃信佛教,她因聋人朋友的邀请,而进到教会,进一步信主、受洗并担任执事。家人在她毕业典礼时全员到场,也和教会肢体成为很好的朋友。(图/陈育麟 提供)

4. 善用「手语之爱影音网

该网站上目前有六千支影片,包括:手语讲道、手语福音故事、手语福音经句、有声或无声的手语诗歌。接下来,陈育麟牧师夫妇也将製作以「聋人慕道友」为主的纯手语福音信息

 

只要教会愿意开放接纳,提供一、两位同工作为桥樑,聋人团队将协助牧养,也会差派聋人弟兄姊妹透过line来关心聋人朋友。

 

陈育麟牧师估计,全台有聋人亲友的基督徒,其实不下几千人,但碍于一般教会无相关资源,不易带聋人家人进教会,如今,众教会可张开双手,拥抱聋人精兵,善用已累积起的资源,一同加入开拓当地的聋人事工!

 

有人带着一个耳聋舌结的人来见耶稣,求他按手在他身上。—马可福音 7:32

 

盼望众教会张开双手,拥抱聋人精兵,善用已累积起的资源,一起得着这群未得之民。影片内容为陈育麟牧师为聋人事工祷告,并有2020年12月26日手语教会设教30週年的感恩礼拜画面。(影音来源/台湾手语基督之家、陈育麟牧师,剪辑/记者辛毓珊)

 

精选要闻》

医疗量能濒危.为第一线医疗代祷》抗疫关键角色,却被遗忘的族群─医护人员家属

没有人喜欢「断人生路」... 落实防疫中的两难抉择,他们串起资源、化解矛盾衝突

末后世代除了《启示录》,别忘了《提多书》教导的五件事

在今日报的感动,想让您知道》点此奉献

 

立刻加入今日报LINE,热门文章一次看》

简单好用!一键阅读今日报—自己做今日报App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