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继第一隻复製羊「桃莉」在 1996 年诞生后,21 年来,各国科学家先后复製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技术上一直未跨越与人类最相近、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屏障。 (照片来源/Cell)

1996年7月,人类首次以体细胞移植技术,成功复製出哺乳类动物:桃莉羊(Dolly);隔了近21年后,大陆科学家使用类似技术,成功复製与人类最相近的灵长类动物:全球第一对复製猴「中中」、「华华」。

过去,科学上的复製技术一直难以突破复製与人类最相像的灵长类动物。去(2017)年11月27日陆续「诞生」的两隻复製猴,让复製技术的伦理议题搬上檯面:当复製技术又再晋升,渴望在「防止和治疗疾病」、「復活灭绝物种」上钻研复製技术的人类,是否已经在扮演上帝?

 

本(1)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刊登了大陆「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世界首隻体细胞复製猴「中中」于去(2017)年11月27日诞生,10天后第二隻复製猴「华华」诞生,两隻姊妹猴目前平安发育中。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团队,歷经5年努力,创下全球科学家近20年的技术里程碑。这两隻复製猴基因,来自同一隻「流产的母猴胎儿」,研究人员撷取其部分体细胞,并将其细胞核取出,再植入另一隻猴子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将这个合成的卵细胞放入第叁隻猴子的子宫中,最后诞下复製猴。

因此,「中中」与「华华」这对姊妹的基因,一模一样。

这对「复製猴」日前引来海内外各界的关注,同时遭到质疑。有人认为大陆科学家之所以能在灵长类复製领域拔得头筹,是因西方科学界在伦理方面的限制;同时严正表示,此举已违反科学伦理。

 

姊姊「中中」(图前)于去年11月27日诞生,10天后妹妹「华华」(图后)也顺利出生。 (照片来源/Cell)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回应表示,复製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唯一目的,就是服务人类健康。透过体细胞复製猴的成功案例,不仅在科学上证实猕猴可以用体细胞来复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猕猴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来帮助理解人的大脑,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疗法。

 

由于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最接近,使用体细胞复製技术,可在神经科学、生殖健康、恶性肿瘤等,各种疾病研究中取得新突破。例如,利用脑疾病模型猴的製作,就能为脑疾病的机理,带来更多认识及深入研究。包含「研究」、「干预」、「诊治」阿兹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等等,蒲慕明认为,这些都是复製猴有可能带来的美好前景。

 

人类不应妄图扮演造物主角色 科学越进步,人当越谦卑

 

甚至有许多科学家希望藉由复製技术,「復活」因人类造成生态变革,而灭绝的物种,像是袋狼或斑驴。

 

由澳洲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生物科学教授帕斯克(Andrew Pask)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在进行袋狼标本的DNA定序。理论上,只要掌握袋狼的DNA序列,就可以复製出一头袋狼,使绝种动物「復活」。甚至许多灭绝已久的物种,包括大海雀(great auk)和多多鸟(dodo)也将有机会再现世人眼前。

 

然而更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认为儘管复製技术可能带来的消灭疾病、甚至「復活」灭绝物种,人类却不应妄图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任意决定物种的存亡、乃至创造出一个新的生命。

 

《国家地理杂誌》(National Geographic)也曾製作专题,针对人类到底该不该復活绝种动物,深入讨论。部分学者则认为,因环境剧烈变迁,就算将復活的绝种动物放回塬本的栖地,牠们的行为也不会和过去的同类一样。并且復活绝种动物牵涉到生态和伦理的考量,不是技术层面可行便可,需谨慎思量。

 

掌握复製技术的人类是否即是在扮演造物主?透过复製技术治疗或减缓疾病的界线又该如何拿捏?真正的关键在于: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跃进,人们应当更谦卑、更多求问神的心意。

 

因为,人的知识为神所赐,再顶尖的科技发展,也无法超越神造万物、使万物运行的智慧。因此应存敬畏的心,在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裡,单单信靠神的旨意。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箴言 1:7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传道书3:11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