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在歌曲〈奇异恩典〉背后其实贯穿了一段重要歷史,不仅关乎解放黑奴的20年奋战,追求平等公义、勇敢活出使命的精神。 (照片提供/WaldenMedia)

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老歌新唱」,让歷久弥新的文字与旋律,在世代交替中不断流传,而许多非基督徒也能琅琅上口的诗歌〈奇异恩典〉也是其中之一。

 

直至今年走过240年的岁月,许多基督徒至今听到这首「古董」级的诗歌,也许会先想到作者约翰‧牛顿(John Newton)牧师的见证,然而这首歌曲其实更贯穿了一段重要歷史,不仅关乎解放黑奴的20年奋战,追求平等公义、勇敢活出使命的精神,也在司法、社会正义充满争端的时代,成为美好的提醒。

 

悔改的力量

若说约翰‧牛顿(John Newton)是〈奇异恩典〉的起源,那威廉‧韦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就是进一步「发扬恩典」的人。他们一个是牧师,一个是国会议员,却因着相同的使命人生交错,激盪出奇妙的火花。而这段奇妙的旅程要从一个奴贩的忏悔说起…

在解放黑奴法案通过后2百周年,有电影公司推出电影《奇异恩典》,讲述废除法案的艰辛过程。 (照片来源/WaldenMedia)

 

1773年,塬本是无神论者、黑奴奴贩的约翰‧牛顿,因着遇上一场船难,决志信主。戏剧化的经歷,促使他写下这首〈奇异恩典〉,并开始投入反奴运动。在其出版的《论非洲奴隶贸易》中,他以牧师身分发表了一段影响全世界的惊人言论。

 

「这是一个错过时机太久的忏悔。」在书中,他坦承了自己过去的罪行,包括无以计数的黑奴,过去如何因着自己受虐待、屈辱,像货物一样拥挤在排泄物、汗臭与食物腐烂味中,并遭受最不人道的对待。

 

秉持着坚定的信仰,这本反奴思想的代表书,不仅影响当时许多基督徒商人改行,也影响后来信主,并担任国会议员的威廉‧韦伯福斯。在福音教派被当时英国人视为「宗教狂热」的年代,威廉‧韦伯福斯却在大学教授影响下,正式成为基督徒。

 

1785年以后,越来越清楚的使命与异象,透过文字在他的日记中显明。

 

「全能的上帝把两个伟大的目标放在我面前:废除奴隶买卖和移风易俗。」、「我的道路,是公众的道路。我的职责是在这世界裡;而我必须融入人群,否则就是离开上帝指派我的岗位。」这些坚定字句,透露出他在政治界推行反奴运动的决心。只是没想到,这股决心,却被反覆试炼了20年之久。

 

在属世环境 活出属天异象

由于当时的英国人大多视奴隶制度为正常,甚至认为废奴将带来经济崩溃,使威廉‧韦伯福斯在推行之初困难重重。连续好几年,他年年提出法案,却年年被打回票。再加上他所信仰的福音教派,被主流社会视为「宗教狂热」,使他屡次灰心丧志。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奇异恩典〉

2009年,美国作家Eric Metaxas为威廉韦伯福斯写了个人传记。 (照片提供/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这段时间,〈奇异恩典〉成为他嘴边最常吟唱的诗歌。过去的威廉‧韦伯福斯一直认为,只要成为一个「好人」就够了,然而真理却让他的生命有了改变,改变了他看世界的眼光,也改变了他看人的眼光。

 

在他信主后,曾一度认为「属灵的事」比「世俗的事」更重要,萌生煺意想放弃政治成为全职事奉者。然而约翰‧牛顿却坚信,威廉‧韦伯福斯在政治圈有来自上帝的使命,成为反奴运动的强大推进力。

 

他们以最前卫的方式打这场战役,包括杯葛奴隶所种植的糖、创立基督教的评论杂誌、走遍大小乡镇发送传单、蒐集连署签名。过程中,他面临疾病的威胁,濒临死亡边缘,却又奇蹟似的好转;还曾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奴隶船搜证。

 

最后,稳扎稳打的基础宣传工作,使民意转向,迎向胜利。在1807年,威廉‧韦伯福斯以丰富的书面证据,及39万人的连署书,见证废奴法案正式通过。

 

在今年〈奇异恩典〉创作满240年、英国完全废除奴隶制后180年,关于这段歷史的见证仍然值得回味。除有外国作家在近年出版威廉‧韦伯福斯,香港浸会大学宗哲系副教授也在撰写的相关评论中指出,威廉‧韦伯福斯让人看见社会关怀、文化使命和宣教使命的合一,彰显耶稣对个人身心灵以及社会整全的福音。

 

从「好人」成为「寻求上帝心意的人」,威廉‧韦伯福斯的生命改变,见证了悔改和救恩的奇妙能力。而顺服的心,则使他领受的恩典扩展到社会,甚至世界许多角落。

 

海莉薇思特娜演唱诗歌〈奇异恩典〉。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