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于香港九龙举办的「信徒皆先知?基督徒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讲座,照片左起分别为戴耀廷、李少秋、蔡定邦、李骏康教授。      (照片提供/时代论坛)

日前,香港举办了一场「信徒皆先知?基督徒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讲座,由信义宗神学院旧约副教授蔡定邦博士、伯特利神学院神学系教授李少秋博士,及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戴耀廷教授,分别就「旧约先知的公共角色」、「从神学角度反思基督徒的公民身份」及「基督徒在公共领域中的参与」叁题主讲,吸引约百人参与。

先知非未卜先知

蔡定邦首先釐清旧约中的先知角色。他指出,旧约中「先知不是未卜先知」,在当时代,占卜一类活动是被神禁止的,因此「先知是神的代言人」,他们往往以「使者」的模式传达上帝的话。

「在先知的黄金时期(即先知辈出的旧约时代),即使说预言,也只是不久将来发生的事,是处境性的,甚少作出长远未来的预测。」蔡定邦认为,先知们所说的全是针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或道德议题,也就是说「旧约先知们活跃的空间,根本就是公共领域。」

「以前先知下场大多悲惨,今天想作先知仍然不容易,因为世人本来就是不容真理的。」但他仍旧挑战信徒,要勇敢担起先知之职。

圣徒皆先知

此次聚会共吸引约一百人参与。      (照片提供/时代论坛)

李少秋认同「信徒皆先知」,甚至修改为「圣徒皆先知」;圣徒就是被分别为圣的意思,要有该有的样式。他并引经文指「公义、怜悯、信实」就是律法上更重要的事,也是圣徒的义务。

许多政府对部份人士以激进手法作出的批评没办法,所以现今是激进者在推动社会。教会作为社会的一员,不是被社会同化,而是该有自己的独特身份和见解。

他认为,当前教会该做的,就是以教会本身的传统为榜样,提醒政府不要压迫人的自由;作为社会的良知,祝福政府,甚至应作掌权者的典範;作分别为圣的见证,有和平的具体行动,例如对社会议题提出气度不凡的回应。

纠正错误的就是公义

      了解更多

戴耀廷指出,过去教会不断提拨资源帮助弱势族群,「所以『好怜悯』的部份做得不错,倒是『行公义』似乎还是弱、反应仍慢。」

他进一步说明行公义可有的叁个层次:一、个人层面,身边有个别人事受到不公义的待遇,为他们发声,并协助制止不公义的行为;二、公共领域,改变不公义的政策,而这不仅专业人士可做,任何人都可对政策发声;叁、仍是公共领域,「有时社会上的不公义,不单是政策的问题,而是整个制度也是不公义的」,因此思考如何改革制度,也可算是行公义。

他提醒,未来5年香港政治社会环境应将变得「很刺激」,教会不能再如以往回应社会议题,总是反应落后。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