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图可放大。 (图片提供/财团法人基督教希望之光会)
让他们继续成为台湾「未婚妈妈」的守护者。
为关怀台湾妇女、帮助「希望之光」收出养事工,「台湾歌仔戏班剧团」8月将推出关怀女性议题的新编歌仔戏-《青春悲喜曲》,盼以復古的形式,重现台湾未婚妇女处境的新思维。「舞台上的人生过眼即逝,但真实人生中可选择光明和盼望。生命总会带来奇蹟,让我们一同鼓励未婚妈妈勇敢面对将来!」
〈青春悲喜曲〉是陈达儒先生在1950年代创作的台语流行歌,委婉的词意与细緻的情感,使该曲风行大街小巷。歌词描写嘉义一个医生与护士的恋情,护士未婚怀孕才发现医生已有家室;在那个民风保守的年代,她既不为社会所接纳、又无法被自己的家人谅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室内舞台歌仔戏的「内台」时代,曾将这首歌谣的故事,改编为凄美感人的调性。
事实上,「未婚妈妈和她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关怀,因为在这种『非预期怀孕』的困境中,女性往往是饱受压力及伤害的一方。」因此,2015年「台湾歌仔戏班剧团」尝试重新搬演《青春悲喜曲》,以「彼此相爱」为基调诠释这段悲伤记忆,并重设当代歌仔戏的女性空间。该剧期许以关怀未婚女性处境的视角,带给观众全新的「相爱」视野。
「希望之光」是1990年3名美国女宣教士来台,发现台湾妇女须更多看重宝贵的生命价值,因而在台南创办「希望之光危机怀孕关怀中心」,陪伴照顾未婚怀孕的少女。2003年成立「财团法人基督教希望之光会」并设置「妈妈之家」,供许多年轻未婚妈妈安置、保护的处所。2015年进一步筹设「宝宝安置中心」,期望能安置0~2岁婴幼儿,协助这些孩子出养到合适的家庭。
【希望之光-《青春悲喜曲》歌仔戏演出资讯】
点图可放大。 (图片提供/财团法人基督教希望之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