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用玻璃打造的教堂-初鹿长老教会,在网路上成为一处热门的打卡地标,教会甚至帮游客準备签到簿! (照片来源/初鹿教会脸书)

不仅是亮眼地标,也是许多游客到台东初鹿的必访之地-初鹿长老教会,位于台九线旁,白天时,教堂就像一间漂亮的玻璃花房,到了晚上,则像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让黑暗中迷失的羔羊找到回家的路! 初鹿长老教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建筑中运用大量玻璃来建造墙面,取代一般惯用的钢筋水泥,让教会看起来相当亲切、温暖。信徒做礼拜时,阳光从上方洒下来,加深神圣、平安的氛围,许多造访台东观光的旅客,经过时都忍不住驻足参观,甚至有新人特别来此处举办婚礼。

环保的美意看见上帝的心意

腾空的十字架,搭配玻璃帷幕,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气氛,最棒的是做礼拜时,抬头就能看见天空。 (照片来源/初鹿教会脸书)

 

「(建造)玻璃帷幕,最初是为了环保的概念。」初鹿教会传道谢伟凡表示,2005年献堂的教堂,是由建筑师简安详设计,同时是教会长老的他,採用大量玻璃设计,使教堂採光佳,白天不用开灯,室内也显得很明亮。

 

当抬头仰望十字架时,阳光洒落,照在腾空的十字架上,搭配蓝天白云景色,心中瞬间充满温暖与平安;开阔的视野,更让人有股能在十架前释放的感觉;因教会中有专门从事钢材业的弟兄,所以建筑中看到许多钢梁结构,建构出多层次的丰富视觉感。

 

用石头拼贴而成的「我心渴幕上帝,如鹿渴幕溪水。」图案,如画龙点般,让教会温暖纯朴的特色活了起来。这并非是一开始就设计好,而是暑期来到初鹿服务的短宣队,突发奇想的建议,他们用涂上颜色的小石子,拼贴出这一幅画,蕴含渴慕神的意义。

 

温暖的教会传统60年不变

 

夜晚的初鹿教会,光线从教会中透出,在黑暗中看见希望之光的视觉感,相当的漂亮。 (照片来源/初鹿教会脸书)

 

拥有超过60年歷史的初鹿教会,一直保持温暖的气氛,就如同教会给人的感觉一样。教会最早的聚集,是在1949年9月,于叶成宗府上展开家庭聚会,由来自南韩的桃长老(中医师)主持圣工;1956年9月9日,正式归属台东教会支会。

 

由于会友人数日增,塬聚会空间不敷使用,因着潘古锥弟兄奉献一分土地、谢木强弟兄奉献木材,又得母会补助2万元,得以完成木造的圣殿,「木造小教堂」成为最初人们对初鹿教会的印象。

 

该教会其中特别之处,是来此聚会的会友,几乎有一半比例是从台东市过来。早期时而有几位在台东马偕纪念医院服务的人员,因为觉得初鹿教会较小、资源较少,所以决定要来帮助初鹿教会,投入服事,没想到一来,就喜欢上这裡纯朴的人情味,久而久之,有愈多台东市的基督徒也来此聚会。

 

谢伟凡表示,在教会中,彼此都互相认识,有时大家会一起到野外做礼拜,结束后还会一同骑脚踏车。就像最初会友奉献土地、以木材盖教堂的精神,初鹿教会带给人的感觉,着实充满温暖与人情味,发挥「爱人如己」的使命!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