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有没有一个地方不再埋葬青少年的梦想,而是点燃它?

廖文华牧师,从资源丰富的文教区来到西门町,一度不敢相信繁华的台北,竟存在着生活如此困乏的地方!

于是,他下了一个决定,脱下笔挺西装,换上T恤、牛仔裤,着手打造一处能让青少年尽情挥洒的「梦想之家」!

梦想之家创办人廖文华牧师。

梦想之家创办人廖文华牧师。 (摄影/记者张嘉慧)

电影《艋舺》裡的青少年斗殴、吸毒、色情行业充斥这类腥羶画面,正是居住台北西门町青年的生活写照。这裡多数家庭不健全,失业、家暴的比例为台北市12个行政区中最高,低收入户家庭也占了两成。

梦想之家青年发展协会正是位于这样的西门町街头,幕后推手廖文华牧师,06年自掏腰包,带着6位高中生上街弹吉他、举牌子宣传,并以一间不到20几坪的老旧房子为基地;从最初的街舞教学,至今发展出免费课辅班、创意艺术学校、品格教育课程叁大事工来培育学生的六育,场地也扩充至百坪。一路走来,稳定参与的人数增长至200多人,过程中更接触了上千位青年学子,不仅付出陪伴、关怀,更将他们从扭曲的价值观导回正轨,拥抱全新生命。

从资源充沛的大安区转往西门町 

青少年时期曾霸凌同学,课业名次总是垫底,但自国中信仰上帝后,廖文华生命开始更新,不仅勤奋读圣经,成绩也名列前茅。因走过迷惘,为了帮助更多人,他选择就读法律系,对于青少年一直很有负担的他,在攻读法律学硕士时发现,法律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是末端的解决方式,要改变他们的生命,必须从「前端」教育着手,才能防患未然。

于是廖文华脱下律师袍,改读神学院,走全职道路,并在教会中牧养青少年。当时所在教会位于资源丰沛及文教氛围浓厚的大安区,学生生活不虞匮乏,因此常在辅导问题的同时,感到一种不满足感,总觉得还可以多做些什么。

为此他开始祷告寻求神,上帝指引他:「如果要钓鱼,就应该要去鱼多的地方!」于是,廖文华选择转往青少年群聚首要地-西门町。但当时西门町没有任何教会和同工进驻,许多人在一旁浇冷水,却没有浇熄他前往的决心。

先做了才看见需要有多大

西门町有许多弱势青少年需要陪伴关怀。

西门町有许多弱势青少年需要陪伴关怀。 (照片提供/梦想之家)

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他,花了一些时间做田野观察,团队发现此区域的家庭多有单亲、隔代和贫穷问题,居住环境狭小不佳,且有数十间的特种行业店;而吃不饱、穿不暖及没有地方住的家庭更不在少数,他没想到一个台北竟存在两种南辕北辙的世界,感到震惊之余,「更令人心碎!」

同时,因着环境的限制与缺乏家庭温暖,这裡大部分的青少年没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和信心。「我要给他们一个梦想」,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想法,廖文华打造了「梦想之家」,希望接触更多有需要的孩子们。

挽回青少年生命 点燃梦想

廖文华的第一步是从教育开始着手,改善当地青少年因贫穷造成的恶性循环。于是针对清寒学生开设免费课辅班,并找大学生担任课辅老师,如今班上有不少孩子是家中第一位考上大学的人;其二是协助青少年从兴趣中找回自信,所以开设音乐、舞蹈、戏剧、数位媒体等各类才艺课程,让学生们可以尽情挥洒。

志工们的榜样是最好的信仰见证。

志工们的榜样是最好的信仰见证。 (摄影/记者张嘉慧)

报名这些课程的唯一条件,就是每週必须参加一小时的品格教育训练,于是过程透过志工们的教导陪伴,孩子们的生命问题逐渐改善,甚至会投入教会在偏远地区的社会公益服务,成为能给予和付出的人。

梦想之家正是透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信仰价值观带给每一位加入的青少年。或许在这裡,并没有老是将「耶稣」挂在嘴边,但透过志工哥哥姊姊们的行为榜样,他们会开始求上进并且谨慎看待爱情。「当初耶稣也是道成肉身,成为我们最好的榜样。」廖文华深信,身教远胜于言教。

永远都相信人会改变

梦想之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梦想之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摄影/记者张嘉慧)

遇到挫折时,廖文华常流泪为孩子们祷告,究竟甚么是坚持下去的动力?「永远都要相信人会改变,这样你到死的时候都是一个有信心的人!」廖文华说。

他曾与上帝立约,不要一个最大、最酷的牧区,而是要打造一个充满爱的协会,能张开双手拥抱任何遭受伤、排斥的青年,「只要有需要,我们都接受。」因着这样的确信,梦想之家成为青少年实践梦想的天堂,并受公部门与教会团体的肯定。

当世界拚命埋葬青少年梦想的同时,廖文华的梦想之家,提供了一个安歇之处,让青少年可以在这裡尽情挥洒心中梦想,并成为他人的祝福,拥有发光的新生命。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