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台中忠孝路长老教会主任牧师--王武聪牧师。(图/本报资料照片)

适逢农历七月,台湾基督教联盟(台基盟)线上会议室今(9月3日),由台中市教会发展策略联盟(台中策盟)邀请台中忠孝路长老教会王武聪牧师,分享「祭祖与纪祖」主题。王牧师提醒,先仔细分析「祭祀」习俗背后的意义,就能进一步用让众人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释基督信仰并领人归主。

「不知死,焉知生」

王武聪牧师首先提到,若避谈「死亡」,怎知死后往那里去?对死后去所毫无把握之下,面对生命终局便容易充满恐惧害怕;当我们不知「死」是怎么一回事,「生」就被恐惧所挟制。

 

就基督教信仰而言,「死」是「回家」,回到创造宇宙天地的主宰者--天上阿爸父的家。因此面对死亡不是恐惧害怕,反倒对生命的终局充满盼望,如传道书7:2教导,「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没有人对这个世界拥有「所有权」,都只是暂时的「使用权」而已;因此,生前很努力去赚得这世界,然而却是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了,亦对永生毫无把握(马太福音16:26、哥林多后书4:16-18)。

 

我们期盼死后到哪裡去?「往生」意为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应充满盼望;但若不知去何处,便充满害怕。常听到的说法有:阴间、极乐世界、墓园和上天堂等;其中「天堂」明确写在圣经中,即回到阿爸父的家,且这条路必须通过耶稣基督。

 

传统祭祖的用意

王物聪牧师鼓励,先深入了解传统「祭祖」背后的来由和塬因。他归纳祭祖的四种性质:

1.生命性

传统认为祭祖有「延续祖先生命」、薪火相传的象徵,可达成与先祖生命的连结。这部分值得肯定,因圣经中有许多族谱,特别在《歷代志》记载得非常详细,也代表神记得每一个名字,包括你我;且这份歷世歷代生命的连结,不只连回到始祖亚当夏娃,更归于生命的源头上帝

 

2.文化性

祭祖也是传统儒家孝道、慎终追远的表达,是歷世歷代已累积具稳固根基的文化。

 

3.家族性

祭祖亦含有非常浓厚的家庭观念,也是凝聚家庭力量,团结宗亲的表现。

 

以上叁点,王牧师给予肯定,然而第4点则需进一步探讨:

4.宗教性

若人是因为害怕影响家道繁荣、家庭平安...等恐惧因素而祭拜,则会有几个盲点:阳世的人应如何供奉、满足无数的歷代祖先?祭拜的频率和供品,怎样才算足够?祖先需要吃吗?若仅为表达对祖先的纪念和敬意,就有许多方式可取代,例如许多欧美国家的人会献花。此外,在轮迴的观念中,若祖先已到了别处,则已失去祭拜对象,未来团聚的期盼亦消逝。

 

台湾民俗的祭祖与基督教圣餐的关联

为什么祭祖会以「摆一桌山珍海味」表达?王武聪牧师分析:

1.祭祖的塬意,应是藉着「聚餐」,让家人团聚在一起追思纪念祖先的方式

2.圣经中藉着「聚餐」,来表达感恩纪念的仪式有:

(1)犹太人的逾越节晚餐

上帝亲自吩咐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前一晚要团聚,并準备叁样代表特殊意义的食物:羔羊、无酵饼和苦菜,且吩咐世世代代都要遵守。这是典型以「聚餐」表达对神的感恩,和纪念祖先曾在埃及受苦的仪式。

 

(2)耶稣于最后晚餐留下的圣餐

耶稣藉着「聚餐」这个最简单、通俗又有意义的方式,教导门徒纪念祂。

 

3.美国人每逢感恩节,家家户户会準备类似第一批来到美国的祖先,受印地安人帮助、度过寒冬所吃的食物。王牧师回忆,早期台湾也有许多人,会交代子孙告别式后要办桌请客,也是透过「用餐」表达感谢之意。

左上:台基盟牛弘主任开场;右上:王武聪牧师分享信息;左下:杜明达牧师引言;右下:林进泰牧师做最后结尾。(图/台基盟提供、线上会议室影音截图)

人对死后的期盼

我们会希望死后能不愁吃穿、有人引路和全家团聚,而基督教信仰满足这叁样期盼:

 

1.耶稣预备「往生」的住处

耶稣说:「你们心裡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塬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约翰福音14:1-2)」

 

2.耶稣引领「往生」的道路

耶稣承诺会来接我们,约翰福音14:3a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裡去」。

 

3.耶稣应许「往生」的团圆

耶稣说:「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耶翰福音14:3b)」因此将来我们能有团聚的盼望。

 

基督徒生命观

王武聪牧师每年都需参加许多场告别式,亲眼看过诸多美好的见证--人们在面对死亡时因着信仰,能够感到平安并给予子孙祝福。包括王牧师的父亲,曾举行祥和的生前告别礼拜,当中王父一一为所有与会者握手祝福;五天后待所有子孙都回国、接受祝福祷告后,王父表示看见耶稣来接他,便于20分鐘后断气。

 

另一位宫庙领袖因面对生命的终点而恐惧害怕、不敢闭眼,媳妇鼓起勇气为她祷告后竟飞快入睡,并感受到耶稣握着她的手一整晚,因此十分有安全感;后来参加王牧师父亲的生前告别式,深感「这是我要的!」于是受洗,信主后便对死亡坦然无惧。

 

「你对死亡的看法,决定你对生命的态度。」王武聪牧师从圣经中归类,基督徒对死亡的态度有二:1.睡觉(帖撒罗尼迦前书4:13、诗篇17:15) 2.回家(约翰福音14:1-3)。王牧师分享陈希明师母根据明朝诗改写的《永恆的生命》一诗:

金也空,银也空,积财在天不落空

妻也空,子也空,永恆天家喜相逢

田也空,地也空,天国产业主人翁

名也空,利也空,荣耀冠冕父神封

 

临终关怀

在临终关怀上,王武聪牧师分享四大重点:

1.消除内心的恐惧。 2.点燃生命的盼望。 3.给予得救的确据。 4.饶恕伤害你的人。 5.祝福所爱的家人:可握着子孙的手一一祝福,并与人和好。 6.交待告别的方式。 7.临终抹油的祷告。

 

其中常见的问题是:昏迷中的人可否得救?王牧师认为一定可以,因为人的意识虽会昏迷,但灵永远清醒;人的听力通常最后消失,所以可比照向活着的人传讲福音、做决志祷告的方式。此时昏迷者最清楚灵界争夺战,于此紧迫的关键时刻,更需要传福音并教导他们唿求主名就必得救,使他们灵裡仍能够唿求主的名。相信即使当人们在最后一口气才回到父神面前,祂仍会接纳;因着我们的信,神会记念,王牧师亲身经歷多次类似状况。

王武聪牧师于台中策盟分享信息。(图/台基盟提供)

追思告别的方式

1.生前感恩告别礼拜

(1)让即将临终者述说感恩的事。

(2)让即将临终者有向亲朋好友说祝福和再见的机会。

(3)让即将临终者见証死亡不是恐惧绝望,反而是充满盼望。

 

2.家庭追思礼拜

(1)以家庭追思礼拜,取代民间信仰的「头七」。

(2)在此家庭追思礼拜中,让家人分享对故人的感恩,怀念与见証。

(3)在家庭追思礼拜中,向未信主家人分享基督信仰对死亡的态度、死后的去处,以及祭祖的问题。

 

3.入殓礼拜的祝福

以俗话「一路好走」带入属灵意义—死者能走得毫无牵挂。邀请亲人向故人说一句感恩或生前来不及说的话;请亲人为故人养育之恩和一生所领受的恩典,向上帝献上感恩的祷告,并将故人灵魂交在上帝手中。

 

可以大家手牵手围在棺木四周,由牧师为遗族祝福祷告;相信故人最希望子孙能彼此相爱,所以此时大家承诺会互相扶持;而如今身在好得无比的天家的死者,大多也会希望未来与众人重聚,所以众人能期待将来能在天家,重现这手牵手的一幕。

 

4.安息追思礼拜

(1)儘量在教堂举行,让人感受宁静、庄严、安详、盼望的气氛。

(2)製作追思影片和纪念册留给后代子孙。

 

基督徒对祖先的态度又如何?

1.生前尽孝,死后纪念

台湾俗语:「生前一粒豆,胜过死后拜猪头。」出埃及记20:12、以弗所书6:2和箴言23:25,也都谈到生前孝敬父母、使他们欢喜的重要性。

 

2.慎终追远,认祖归宗

基督徒不是没有「公妈」,只是没有「公妈牌」;「追远」溯及生命的源头,敬拜的是人类共同最大的祖先─天父上帝,才是真正的认祖归宗(使徒行传17:24-28)。

 

王牧师以「认祖归宗,敬拜真神」作结:(一)基督信仰:孝顺父母,纪念祖先,敬拜天父。 (二)基督徒的人生观:一位40几岁离世的女牧师,墓碑上这么写着:「信耶稣,活着真好,死了更棒!」

 

精选要闻》

丈夫要「怕上帝」过于「怕妻子」! 董宇光牧师:神不会跟你的配偶争宠

奉献作试管婴儿12万当建堂需要 神医治她多年不孕症赐子、打造「恩宠花园」安慰人心

是否被「拖延症」所困! 对付拖延的5个解方

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