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畅销小说《小屋》(The Shack)翻拍成电影,于全美上映。 (图片来源/wikipedia ; 天堂小屋官网)

作家威廉保罗杨(William Paul Young)于2007年出版的《小屋》(The Shack),从2008年至2010年初,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迄今已销售2千2百万本;如今更跃上大萤幕,电影《天堂小屋》于3日在美国上映。

小说讲述一位父亲痛失爱女后,便质疑慈爱的上帝怎么能让此骇人的噩梦发生?之后便是一段与上帝相遇的奇妙旅程。儘管小说掳获百万人心,当时亦掀起批评与争议,随着电影上映,话题又再次浮出檯面。

美国CBN记者葛雷汉(Efrem Graham)访问《小屋》作者及男女主角的写作及饰演感想;《天主教国民周刊》(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专栏作者凯西希弗(Kathy Schiffer)也撰文探讨小说与电影的争议。

畅销着作来自作者50年来的信仰提问

正如小说标题所命名,此场景便是在森林裡独立的小屋,这探讨爱和失去的故事,塬只是作为孩子的圣诞礼物。

保罗杨描述成书过程:「我花费50年寻找解答──该如何好好回应人生的难题?我花了50年成为『孩子』,才能将这50年的经验写下,当作圣诞礼物送给孩子。」

奥斯卡女星─奥塔薇亚•史班森在电影中饰演上帝,男主角为沃辛顿。 (剧照来源/天堂小屋官网)

让上帝的爱处理失去挚爱的伤痛

获奥斯卡奖女星─奥塔薇亚•史班森(Octavia Spencer)在电影中饰演上帝,暱称为老爹(Papa)。史班森接受CBN访问说:「对我而言这是很美的旅程,饰演上帝让我知道自己真是个『凡人』。我个人的突破是明白上帝即『天父』,所以我以家长面对儿子的角度来诠释这角色。

剧中男主角─忧伤困顿的父亲麦肯(Mack),是由山姆•沃辛顿(Sam Worthington)饰演。儘管麦肯遭逢失亲之痛,表面看来他还能正常过日子,不过当刚硬的外表一层层剥落,其癥结点便显露出来。

沃辛顿说他喜欢扮演内心有许多挣扎的角色,因为这些情绪会如涟漪般往外延伸。他曾参与过许多探讨「追寻」主题的电影,《天堂小屋》也是其中一部。他说:「上帝的本质就是爱,祂透过爱走向你,所以任何提供你这份爱的途径,我认为都好的。」

 

小说及电影对上帝、耶稣、圣灵的描述引发热议。 (剧照来源/天堂小屋官网)

批评者称《小屋》「牴触圣经」

小屋》热卖,同时也有不少反对声浪。有些人认为保罗杨所描写的上帝、耶稣基督及圣灵「牴触圣经」,甚至是异端。因为在这虚构故事中,耶稣为中东男子、工匠,圣灵为亚洲女子,天父上帝则是一位黑人妇女。

《天主教国民周刊》(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专栏作者─凯西希弗(Kathy Schiffer)撰文探讨小说及电影对叁位一体的描述。她引述加州牧者、电影製作人─乔西梅尔(Joe Schimmel)在《关联》(Relevant) 杂誌的批评文章:

 「其小说将上帝描写为体态丰满、个性随和、毫不论断人的非裔妇人─老爹,与希伯来书一章1-3节中,上帝透过主耶稣基督彰显的样子相差甚远。又将圣灵描绘为虚无飘渺的亚洲女子,取一印度名─沙瑞玉,把自己推向危险地步,创造上帝错误的形象,甚至步向偶像崇拜。」

不过凯西提出:即使是众人熟悉的中世纪画作,将上帝描绘成年老、蓄鬍、戴着皇冠的老者(也许为了强调上帝的智慧与权能),也无法绘出上帝的无限荣耀。

凯西观察,另一项争议是针对「救赎」与「地狱」。

《小屋》为彰显上帝永恆的爱,宣扬「全人类都会得救」,甚至「没有地狱」等观念,引起许多讨论。小说认为儘管世人都犯了罪,但「老爹」对人的爱极为强烈,渴望将每个人都带上天堂;重要的是老爹让麦肯看见,上帝饶恕每个罪人,包含麦肯的父亲、杀害女儿蜜思的连环杀手。

凯西观察另一项争议是针对「救赎」与「地狱」,《小屋》为彰显上帝永恆的爱,宣扬「全人类都会得救」,甚至「没有地狱」等观念,引起许多讨论。小说认为儘管世人都犯了罪,「老爹」对人的爱极为强烈,渴望将每个人都带上天堂,重要的是老爹让麦肯看见,上帝饶恕每个罪人,包含麦肯的父亲、杀害女儿蜜思的连环杀手。

麦肯痛失爱女后,对生活麻木,却收到老爹寄来的信。 (剧照来源/天堂小屋官网)

在圣经及小说中的叁位一体

《小屋》登上畅销书冠军之后,主教罗伯特拜伦(Bishop Robert Barron)曾录製一段影片,他认为这故事是约伯记的现代改写版──循规蹈矩的义人却面临痛苦磨难。麦肯是一位有爱的父亲,小女蜜思却遭连环杀手杀害,麦肯悲痛至极,从此对许多事情麻木,有一天他在信箱中收到一封来自老爹的信,邀请他重回小屋…

拜伦认为,小屋所描绘的「叁位一体上帝」充满无限的爱,而老爹、圣子及圣灵的关係充满慈爱和欢愉。上帝不是自然论认为的遥远统治者,而是相当贴近个人的,祂知道麦肯生命中所有细节,包含丧女之痛,并陪伴麦肯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认为此面向的上帝,就像诗篇139篇的描述:

耶和华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

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

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

他也提到,难道属灵生命的目的,不就是与上帝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吗?在旧约圣经中,亚当与神同行;在《小屋》中,麦肯与天父上帝一起烹饪;与圣灵一同修剪花园。

因为上帝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在《小屋》中,上帝帮助麦肯明白,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是巨幅图像的一部份。麦肯有幸一窥爱女蜜思在天堂的新生活:坐在耶稣的肩上,与朋友们在花园裡跳跃。

在旧约圣经中,亚当与神同行;在《小屋》中,麦肯与天父上帝一起烹饪。 (剧照来源/天堂小屋官网)

《小屋》作者对批评泰然处之

对保罗杨来说,批评已非新鲜事,自从十年前书籍出版后,负面声浪从没间断过;对此他已泰然面对。

他解释在创造角色性格时的想法:「书中的形象本意从不是为了『定义』上帝,我们对象徵上帝的甘道夫(Gandalf),已然趋近偶像崇拜,这形象将上帝限制为唯一性别,但在圣经中上帝有男性、女性的形象。」也引述〈以赛亚书〉49章15节,上帝自比为乳养婴孩的妇人,或有时为物体─磐石,或为生物─狮子,他认为上帝藉由这些意象表明与我们的关係。

保罗杨:「我们如何思想要能接受他人挑战,许多时候大家是基于害怕而反应,我能理解,因为我也生活在这世界上。如果有人对我不满,他们无须来告诉我『我是谁』,因为我更认识自己。他们只会用唯一的语言,表达他们在意的事,只要我没有危险,我就能进入讨论。也许我会问一个好问题,或是沉默,因为我要尊重他人,别人也有他的旅程要走。」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