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全国家长审议性平教材座谈会」南区高雄场,于上(4)月29日在高雄市议会大简报室举行。 (摄影/记者陈衿妮)

目前「性平教育」有很多不适龄的性教育教材与活动,是否涉及鼓励学生现阶段发生性探索、性行为?或是在鼓励学生只要使用保险套就可以发生性行为?若校园发生16岁以下学生,青少女怀孕或堕胎等问题时,会被认定为「性别平等」的性侵害事件,而谁该为此负责与接受处罚?

「全国家长审议性平教材座谈会」预计有南区、东区、中区、北区四场,南区高雄场,于上(4)月29日在高雄市议会大简报室举行。主讲者晏涵文教授表示,「性平教育」该从「教育角度」来思考,不能以「意识形态」来探讨!他期待当社会对立严重的时候,自己仍坚守站立在教育学术专业的角度上,协助更多人知道实际的教育现况。

 

【点我观看「全国家长审议性平教材座谈会 - 4/29高雄场」直播影片】

  • news-details
  • 晏涵文教授从教育角度来分析性平教育。 (摄影/记者陈衿妮)

晏涵文教授从教育角度来分析性平教育

多元性别(sex/gender diversity;性/性别的多样化)

生理性别》男性、女性

心理性别》跨性别(男变女、女变男)

社会性别》阳刚阴柔、刚柔并济

               性别人格特质(Sissy、Tomboy)

性取向》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

 

晏涵文提出,「多元性别」不应该变成「复合名词」,应该是「性或性别多样化」、「多元的性别」,是形容词不是「复合名词」。而性别平等教育竟然以「复合名词」去定位「多元性别」。

  • news-details
  • 台南市与高雄市多位议员出席「全国家长审议性平教材座谈会」南区高雄场。 (摄影/记者陈衿妮)

开放不代表前卫,保守不意味落伍

晏涵文强调,开放不代表前卫,保守不意味落伍,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反对两性不平等现象继续存在,也不认同性放纵、滥交。他期待,同性恋在更多华人社会被友善对待,但也期待同性恋朋友能够证明给大家看,他们真的愿意走向一对一的忠贞婚姻关係。

 

现在同志游行满地都是约砲单张,有些常跟不同人发生性行为,较困难建立稳定的关係。目前爱滋病已经少有血液传染,约95%都是性行为传染,其中的10%是异性恋的传染,85%左右都是男男性行为传染。

 

爱滋病毒男传染给女较容易,女传染给男较困难。世界各国的爱滋病比例男生比女生多一点,但台湾现在爱滋病比例来看,男生比例是女生约17倍左右。

 

爱滋病毒只能在「黏膜组织」上生存,肛门的体积跟阴道体积都很大,肛交的性行为容易造成黏膜破损、出血,因此男男性行为时若「无套肛交」,将成为传染爱滋病毒的高危险行为。

 

现阶段,在没有疫苗、药物治疗之下,保险套是可以预防90%左右的爱滋病毒的唯一有效预防方式。但保险套只能预防不到七成的人类乳突病毒(HPV),以台湾女性的第一大子宫颈癌,女性若太早发生性行为,容易感染HPV,然后变成子宫颈癌;经研究99.7%的子宫颈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

 

所以,专家均建议「不发生性行为」是防範爱滋病最有效的方法,煺而求其次的是「使用保险套」,也可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染。另外,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有订定国民发生性行为的最低年龄,没有一个国家是例外的。

  • news-details
  • 「性平教育」该从「教育角度」来思考。 (摄影/记者陈衿妮)

各国法律有订国民发生性行为的最低年龄

世界各国的性教育的最重要指标就是「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大概70%以上国家都规定16岁,少数国家规定17岁,有些部分国家规定15岁,最早的就是14岁。

 

晏涵文表示,以瑞典为例,他们的国民非常守法,所以在16岁之前坚持不会发生性关係。反观台湾现况,不仅不强调「守法」,更有部分女权运动者公开表示怀疑,不明白为什么要规定16岁才能发生性行为。

 

他认为,全世界都如此做,能让孩子延后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绝对是好事。因为性行为的发生,会有后代繁衍的问题,让一个人愿意去生小孩与养育小孩,都是源于「爱」。因「爱」使人生更有意义,「性」提供了强烈的吸引力,「婚姻」加强了关係的稳定性致使人的世界更加美丽。

 

而任何健康的亲密关係都在表达彼此的「爱」、「关怀」、「善意」,健康亲密关係应是一种「长期」而「稳定」的关係。「健康教育」的「性教育」,是希望可以协助孩子,在成长的路途上学会「接纳自己」、「疼爱自己」,也懂得尊重别人。两性的关係,需建立在互信、互谅上,使「人际关係」或「亲密关係」能更加和谐。

  • news-details
  • 家长们希望教育是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而非「不适龄的教导」。 (摄影/记者陈衿妮)

全人的性/性(Sexuality)

2009年联合国(UNESCO)《国际性教育指引》资料中提到,「全人的性」的定义中指出—「性」是人类一生的核心概念,包含「性」、「性别认同和角色」、「性取向」、「性慾望」、「性欢愉」、「亲密」与「生殖」。

 

「性」通常被「经验」并「表达」于思考、幻想、慾望、信仰、态度、价值、行为、习惯,角色和关係裡。性包括所有这些面向,但不是所有人在每一方面都经验过或者表达过。

 

所以「全人的性」是指性受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道德的、法律的、歷史的、宗教的及心灵的元素交互影响。在英国把「性教育」称为「性与关係教育」,但在台湾却把「性别平等」错误翻译成为仅狭义的强调「性取向」。

 

对人类而言,「性」是为了要帮助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表达和经歷他们之间「至深之爱」的媒介或途径;亲密的性关係,可激发人们内在的潜力,且具有无比的威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层面全然合一的境界,由此长久稳定的关係中激发出共同的创造。

  • news-details
  • 性别平等教育融入课程,是家长恶梦的开始。 (摄影/记者陈衿妮)

「性健康促进」是性教育当前的目标

摆脱对「性」的负向(Sex-negative)观点, 改採正向(Sex-positive)观点,以提昇「自尊」与学习「真爱」为基础,去尊重自己和别人 。

 

学习情感表达与沟通、做决定…等,表现性健康行为所需之生活技巧(life skill),发展及维持有意义的两性关係及将来成为好的父母。这说明,从出生就开始教导孩子懂得「自尊」、「互尊」,「自爱」、「互爱」等观点,才会有健康的人际关係。

 

「性平教育」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使用保险套,却没有先教导学生「性行为抉择」、「判断过程与技巧」。《中华民国刑法》第227条规定,和未满16岁的人发生性行为者,不论其为自愿或强迫,都一样是有罪的。

 

试问,目前「性平教育」有很多不适龄的性教育教材与活动,是否涉及鼓励学生现阶段发生性探索、性行为?或是在鼓励学生只要使用保险套就可以发生性行为?若校园发生16岁以下学生,青少女怀孕或堕胎等问题时,会被认定为「性别平等」的性侵害事件,而谁该为此负责与接受处罚?

 

晏涵文认为,学校最该教的是「性从来都不能验证爱(Sex is never the test of love)」,先建立心理的亲密关係,尽量不发生性行为。学校若能教导孩子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方向,让他们愿意为了保护自己不染性病与避免青少女怀孕,而延后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才能预备将来进入美好的亲密关係。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