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中对于父亲的描写多偏重威权及严肃的形象,今年8月6~8日,「台湾歌仔戏班剧团」首次推出「父亲节歌仔戏」系列展演,跨越时空结合4部戏剧名作,比较东西方社会和跨文化背景中的父子情谊。
剧目包括新约圣经故事改编的《浪子回头》、传统古册戏《金玉奴》、《碧玉簪》,以及由1950年代台湾流行歌改编的《青春悲喜曲》。
《浪子回头》故事取材自新约圣经〈路加福音〉中的记载,藉由一个浪子的悔悟,描写父亲慈爱与饶恕的可贵;是「台湾歌仔戏班剧团」继《约瑟的新衫》、《以斯帖记》之后,再度改编圣经故事题材的新作。
《金玉奴》和《碧玉簪》塬为京剧移植,但由于台湾歌仔戏看重「家庭戏」的传统,剧中描写父亲对于出嫁女儿的感情,不仅是篇幅加重,且更为细腻和深刻。
《青春悲喜曲》改编自1950年陈达儒先生创作的台语流行歌,歌词描写一个医生与护士的恋情,护士小姐在珠胎暗结之后,才发现医生已有家室,她既不为社会所接纳、又无法被自己的家庭谅解,不知该何去何从。由于词曲动听、情意委婉,传唱大街小巷,内台歌仔戏时代也曾改编为新剧流行。
「未婚妈妈」是一个日益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种「非预期怀孕」的困境中,女性往往是饱受压力及伤害的一方。近年来西方电影如2007年《鸿孕当头》、2013年《给我一个家》等,纷纷探讨社会当如何接纳并帮助未婚妈妈,获得广泛的迴响。
2015年「台湾歌仔戏班剧团」选择在父亲节重新搬演《青春悲喜曲》,希望唤醒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有承担的勇气,也希望社会帮助「未婚妈妈」能有另一种选择,藉由「彼此相爱」和包容来诠释这段悲伤的记忆。
《青春悲喜曲》将开放公益票券区,所得将捐助「财团法人基督教希望之光会」成立「宝宝安置中心」,提供未婚妈妈及所出养孩子的临时安置所。
【演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