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全国家长审议性平教材座谈会」4 月29日高雄场,主讲者晏涵文教授,他在现场分享教育现场的现象。 (摄影/记者陈衿妮)

以性平课纲中的的主概念「婚姻家庭」来看,从国小、国中到高中,只着重「家庭暴力」、「多元家庭型态」两个概念,并且内容多数强调「同性婚姻家庭」。整个「性平教材」编辑的方向与动机引发各界质疑。

「性别平等」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动「性别主流」的核心精神,强调性别平等的普世价值及对社会中妇女、弱者及边缘者的重视,也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为丰富性别平等之教育资源,以教育方式消弭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地位之实质平等。

 

但是,每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牺牲,没有一个小孩会长大;很多都是家庭中15–64岁的人在努力,使得15岁以下65岁以上的家人能得到照顾。

 

晏涵文教授提到,当社会随着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而改变时,似乎忘记「家庭」才是主流!现今社会,大家都崇尚后现代主义以「自我」为观念,已经造成现今社会的少子、不婚、不生、不育等现象日趋严重。

 

【点我观看「全国家长审议性平教材座谈会 - 4/29高雄场」直播影片】

  • news-details
  • 「全国家长审议性平教材座谈会」预计有南区、东区、中区、北区四场,南区高雄场,于上(4)月29日在高雄市议会大简报室举行。现场有多位高雄与台南的议员,一同关心不当性平教材。 (摄影/记者陈衿妮)

「性别平等教育」不像「健康教育」是一门科目

当全世界推动「性别主流」与强调「性别平等」时,似乎忽略了「性别平等」是一个「目标」,且「性别平等教育」不像「健康教育」是一门科目。但若要达到「性别平等」这个「目标」,其实可以透过学校教育(含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来达到。

 

目前在国民中、小学,除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课程外,每学期需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相关课程或活动至少四小时。「性别平等」靠着社会运动进入校园,但四小时的活动与课程,并没有任何审察机制,来控管其教学的正确性,这等同破坏了教育制度的专业性。

 

他极为担忧,现在台湾各校几乎都少有合格老师负责「健康教育」教学,加上学校不按照课表授课;他估算全台约有95%左右的国中叁年级「健康教育」课程几乎完全不上课,此状况导致现在的青少年明显的缺乏正确「性的价值观」。

 

事实上,「性平教育」授课老师,听说有些非合格教师或同志担任讲师,导致现在的国中、小学生在「性平教育」的推波助澜之下,容易因好奇心驱使而盲目随从潮流,而在不适当的年龄去做性的探索。

  • news-details
  • 主办单位一一解说问卷内容。 (摄影/记者陈衿妮)

家长需要强力关心孩子「大学时期」阶段

晏涵文提到,孩子18岁前几乎都是住家裡,因父母在家可就近关心与管教,普遍来说孩子的表现都蛮乖的。但大学阶段突然开始在外地就学并在外租屋,这阶段很多孩子会开始谈恋爱,天高皇帝远,导致很多家长都没有警觉到孩子读大学阶段是什么光景。

 

大家都说大学生谈恋爱是必修的学分,目前在台湾仅有少数的大学有恋爱哲学、恋爱社会学、恋爱心理学等学分;这些课程中通通都没有谈到当男女一开始有恋爱的感觉,就要有接吻、抚摸、性交等亲密行为。

 

晏涵文在2014年北中南区全国抽样调查中,针对大二到大四的学生做问卷调查统计出:

 

一)约有4成的学生有性行为。(含有过一次「异性」或「同性」的性行为)

二)有性行为但不需要有感情基础,也不要婚姻的男生有49.7%(部份是金钱买卖的性行为),女生有21%(她们不需要你是她的男朋友,也不需要妳对她们负责,也不需要付钱,只要跟她们发生性行为就结束了。)

  • news-details
  • 晏涵文教授分析现代青少年的情慾问题。 (图片来源/晏涵文教授)

什么是「性教育」?

「性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是在教导健康亲密关係。「性教育」也是一种「品格教育」,其教导重点不是在「性知识」,而是在教导与性有关的「价值」以及将价值实践所需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做选择、拒绝、沟通等能力,是九年一贯的「十大基本能力」。

 

晏涵文解释,「品格」(Character)是指一个人为了维护与实践「自我价值观」,所採取的「自我控制」或「自我管理」的程度。而教育部所推的「品格教育」专案,并不包含教导「药物滥用」与「性教育」;这与现在全国家长希望争取的学校应重视「品格教育」是有极大落差的。

 

「性教育」六大学习重点: 

一)健康的性观念:自尊、互尊、爱、被爱

二)男女「性生理」、「病理」、「心理发展」

叁)刚柔并济的「性别角色」与尊重「性的多样化」

四)表达情感、约会、为亲密关係做决定

五)建立婚姻中永久的知己关係

六)防範负面性行为的危害(性侵害、青少女怀孕、爱滋病及其他性病)

  • news-details
  • 家长代表非常担心,不当性别平等教材对孩子造成不当影响。 (摄影/记者陈衿妮)

推动「性别平等教育」难道不是为让社会更和谐吗?

晏涵文分析,国家推动「性别平等教育」应是为让社会更和谐,但所有的「性平教材」都出现「异性恋霸权」、「恐同症」等字眼,这是在世界各国非常少见「社会少数」骂「社会多数」的真实现况。

 

他强调,现在最具争议的「性别光谱」,想都不用想都知道是虚构的;如果「性别」有「光谱」与「连续性」,就一定要有「量表」,让每个人能「依照量表」清楚辨别自己百分之多少是男的、百分之多少是女的。但试问,世界上有谁知道你是百分之多少是男的,百分之多少是女的?无奈的是,这些不合理的内容,竟被纳入教材裡。

  • news-details
  • 晏涵文教授提到,「性别光谱」这种不合理的内容,竟被纳入教材裡。 (摄影/记者陈衿妮)

台湾的「性别平等」一点也不平等

同性恋约佔3%–5%,男同性恋是女同性恋的6–10倍;但「多元性别」中只强调佔少数比例的「同性恋」,刻意忽视90%多的「异性恋」,也没有包含很少见的「阴阳人」与「变性人」,因此「多元性别」等同「同性恋」是由此而来。

 

「性别平等教育」应该是强调社会性别之「后天角色」的立足点平等、机会平等;尊重性少数,如:同性恋、性别特质不同者、跨性别等。

 

以性平课纲中的的主概念「婚姻家庭」来看,从国小、国中到高中,只着重「家庭暴力」、「多元家庭型态」两个概念,并且内容多数强调「同性婚姻家庭」。整个「性平教材」编辑的方向与动机引发各界质疑。

  • news-details
  • 国家长联盟王立昇监事长,负责主持综合座谈。 (摄影/记者陈衿妮)

「性别平等」该教的应该是:真正落实进入婚姻立足点的平等

以前的大学生是80%男生、20%女生,现在是男女各50%,硕士班男女比例是6:4,博士班男女比例是8:2。

 

晏涵文分析,「性别平等」应教进入婚姻该「男女平等」。举例:过去因为男女大学生的比例落差大,所以无法大学男生都娶到大学女生;现在大学的男女比例平均,这可改变过去男女结婚学歷不平等的现象,真正落实进入婚姻立足点的平等。

 

他难过指出,台湾不看「专业」只看「立场」,讲专业并不被重视。

 

「性别平等」十几年来,完全不教导男女用「平等」的方式进入婚姻,导致职业妇女蜡烛两头烧。一个家庭中80%的家务事,都是太太在做;但「性别平等教育」却很少为职业妇女发声,「女权运动」竟然不关心妇女的权益,重点竟放在「同志权益」,这点令人匪夷所思。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