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以色列代表游亚旭(左)畅谈以色列教育,(右)为翻译Steven Ling。(照片/全国祷告网络提供)

「台湾与以色列的处境类似,需要强大的脑力以面对接踵而来的挑战。」驻台北以色列经济文化办事处代表游亚旭(Representative Mr. Asher Yarden)于本月10日,出席全国祷告网络招聚的全国牧者聚集,分享「犹太人及以色列教育的特色」时如此解释。

游亚旭代表有着以色列人以自己国家为荣,以国族为重,且勇于突破、创新、接受挑战、不怕失败的性格,派驻于台后,不遗余力地把以色列的文化、国情、科技产品…等介绍给台湾各界。

 

犹太人的教育传统

游亚旭代表提到,对犹太人和以色列人而言,教育是一生的事,但是过往犹太人的教育不等于以色列当今的教育。

 

传统犹太人以妥拉,即摩西五经为最重要的教育根基,故自小娴熟摩西五经与解释五经的米示拿等。自大卫王以降的以色列君王,均以神的智慧为毕生追求的至宝,如同所罗门王以智慧闻名。在犹太的文化、传统及信仰中,极其重视智慧。

 

此外,犹太民族在两度圣殿被毁及两千年的流亡中,乘驾在民族的悲剧之上,而将痛苦的经歷和累积的对于神的话语的理解匯集为塔木德,成为重要的民族信仰及生活教育的经书。

 

犹太人认为,教育与学习的价值远超过金钱,而金钱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人有更多时间可以读神的话语、敬拜神;并且金钱可让人有更多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由于犹太人在流亡的岁月中,他们的职业受到居住的列国法令的侷限,反而使他们于工作之余,可以多花精力于学习和教育下一代。

 

犹太人的传统是叁岁开始学习,着重于培养一个人对学习的渴望,使他的学习可以持续到一生。

 

当今以色列的教育理念

以色列立国之初,人口少,可用的土地小,人民的素质更形重要。1948立国后,即筹划全民义务教育,从五岁至十八岁,人人都要受教育,且学费低廉近乎免费。因为犹太人口在全世界仅有1300~1500百万,无论弱势儿童等的教育都受到重视。立国七十年,以色列国籍的诺贝尔奖得主已超过十二位。

 

游亚旭代表归纳以色列教育上着重的几个特点-Chuzpah、不畏惧权柄和威权、跳出框架思考、不怕失败。

 

Chuzpah

游亚旭代表说,以色列因国土狭小、资源短缺、敌国环伺,必须在各方面竭力突破与创新,于是被造就出一种被称为Chuzpah的精神。这个名词很难适切地翻译成中文,它代表的面向包括大胆、无礼、无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诚如游亚旭代表所说,这个名词起初带有负面的意涵,但是对于立国之初,处于弱势的以色列小国而言,这种态度成为必要。

 

游亚旭代表说明这个名词最常运用于军事领域。当大卫面对哥利亚的挑衅,就是靠着Chuzpah的精神力搏。

 

在以色列立国之后的歷史中,以色列国为了生存,多次不得不以Chuzpah精神採取的军事行动来喝止对敌入侵。

全国祷告网络致赠游亚旭(左二)代表礼物以表感谢其讲述。全国祷告网络总干事潘刘玉霞牧师(右一) 衣立凡牧师(右二)代表牧者致谢。(照片/全国祷告网络提供)

 

不畏惧权柄

游亚旭代表也提到以色列的孩子往往直唿老师的名字,不会被认为不礼貌。

 

以色列人也不喜欢穿着很正式,他们认为不要浪费精力在一些繁文缛节上,好使思维更自由。

 

他们认为不惧怕权柄、不畏惧威权,一个人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有创意,不会畏首畏尾、唯唯诺诺。

 

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欢迎学生来挑战他们,不因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而觉得被冒犯。以色列的父母、老师、上司、长官,都不认为自己懂得一切,愿意承认自己并非全知全能,而愿意让孩子、学生、部属挑战自己,以色列整个环境氛围都鼓励这种不惧怕权柄的态度。

 

游亚旭代表提到,曾于11月份来访的诺贝尔奖得主谢赫特曼(Dr. Dan Shechtman),他在年轻时于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他那时跟随赫赫有名的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鲍林博士(Linus Carl Pauling)。

 

谢赫特曼在开创晶体非週期性的研究初期,备受科学界的质疑,莱纳斯鲍林博士甚至说他在「胡说」,「没有伪晶体,只有伪科学家。」同事请「他停止为团队『带来耻辱』。」他被逐出实验室。但谢赫特曼没有因此自贬自怜,他说「从小,父母、老师都教我不要因任何遭遇而气馁,要继续往前。最终他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跳出框架思考

游亚旭代表说,以色列人因环境的劣势和民族的悲剧,导致他们重视教育、鼓励创新、大胆冒进、愿意接受挑战的性格,反而使这个缺乏天然资源的小国,在许多科技和天然资源运用等领域有独步全球的创新突破。

 

如水资源的开发运用,以色列一年降雨量仅为台湾的十分之一不到,但半个世纪之前,以色列就致力于淡化海水的工程,至今不但解决了境内的用水问题,也帮助世界多个缺水国建造海水淡化厂。闻名全球的滴灌技术,也是出自五十多年前一位从波兰回归的工程师Simcha Blass的发明。

 

游亚旭指出,以色列人六岁之前就开始学习跳出框架思考,不坐以待毙,尝试解决问题。他提到,以色列与台湾一样地狭人稠,交通尖峰时间,人人怕塞车,于是希伯来大学一位教授发明计算公路上车子流量,结果谷歌以14亿美金买下Waze这家以色列的地图应用程式公司。

 

失败不可耻

游亚旭代表从Chuzpah精神出发,分享以色列教育的核心就是鼓励孩子「不怕失败」。

 

以色列人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要在孩子长大以后才看得出来,所以要容许人犯错、失败,对孩子如此,对成人也是如此。接纳失败,正面积极地看待失败,才是成功的基础。从家庭、学校、职场到军队,以色列人都是如此看待「失败」。

 

游亚旭代表认为台湾和以色列相似之处包括面积小、没有太多天然资源,为求生存,必须只能成功。激发脑力可以面对艰难的环境和接踵而来的挑战,因此,教育下一代对于台、以两国,更形重要。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