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心欣城市教会主任牧师黄国伦,过去曾在唿召当传道人的过程中,与父亲有过激烈衝突。如今,这个衝突却开启他不一样的眼光。(摄影/记者杜胤广)

大学毕业前的一个感动,给了黄国伦当传道人的唿召,这个决定却让父亲震怒、引发一场家庭革命。只是,当父亲明白「这是神的心意」并成全他之后,这道裂痕仍在他心中。直到某次主日讲道,因着神的光照,黄国伦忆起这段往事时,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

塬来,黄国伦一直给父亲扣上「拦阻自己唿召」的帽子,却从没想过父亲的心。

 

「父亲」二字在每个人心中存在的形象都不同,却都在成长过程裡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父亲是男性成长学习的榜样,是女性看待男性角度和价值重要的标準。倘若孩子在成长过程或生涯规划上与父亲有衝突,双方该如何正视关係的问题?父亲能如何引导孩子走上神的道路?

 

医师世家出生 父亲如同英雄

心欣城市教会主任牧师黄国伦,不只以创意事工促进教会和当代文化对话,他与师母许力今在夫妻关係、亲子教养上,都拥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榜样。

 

黄国伦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医师,加上他与父亲都是单传,因此从小到大承受家庭极大期望。家人给他严格标準,也为他预备长远教育规划,国中毕业前便送他到美国当小留学生。

 

「他比较像是我一直以来的模仿对象,就像是英雄一样的角色。」谈起父亲,黄国伦这么说。身为长子,父亲在他心中的形象很权威,要他学习带头和负责,只要妹妹一出状况、父亲第一个追究的人都是他。但父亲从不说负面言语,总以正面影响力鼓励他。

 

黄国伦越认识父亲,就越尊敬,很自然也想成为一名医师。故此,13岁出国后,父亲将他交给一个教会家庭照顾,14岁受洗,在教会的环境与规範中长大,他也顺理成章进到生物医学预科,準备进入医学院。

 

黄国伦回想,父亲所做最成功的就是两件事:让他感到被爱,给他自信,这两件事影响他的自我价值和待人处世。而成为一名医师也成为他顺服父亲、没有其他选项的选择。

 

违背父亲的道路 爱怎成了逼迫

「基本上,我大半辈子都是按照他的规划进行,直到我人生第一次做跟他不一样的事情,就是当牧师。」黄国伦笑着说。

 

升大四那一年,是他要决定继续念医学院或转换跑道的时候。一天他在家裡祷告遇见上帝,吸引他要走上传道的路,他回台湾告诉父亲自己不再申请医学院,父亲无法接受、气到要和他断绝父子关係。

 

早就规划好黄国伦一生,所有累积的技术、经验、人脉都可以传给他,他的父亲不明白为什么大费周章到国外留学后,竟选择一个如此违背己意的计画。

 

直到如今,黄国伦明白父亲之所以无法接受,是因为当牧师是件苦差事,相比成为父亲的助手、当一名医师,日子也不用过的那么辛苦。在这场衝突后的几个月内,他们说不上一句话,直到上帝亲自对父亲说话,才愿意放手成全。

 

「可是,当他接纳我可以当牧师后,就变成是我不大谅解他。」黄国伦坦言,由于当时父亲的反应太过激烈,甚至气到「以死相逼」,总让他感觉「父亲的爱有条件」。好像要顺着父亲的意思行,父亲才会爱他;即便父亲成全,黄国伦心中仍无法释怀,也留下「他是逼迫我的人」的印象。

 

父母对待背后的恩典

当黄国伦被按牧时,众人对他的见证仍是「曾遭受父亲拦阻…神如何帮助他…」的印象。他对父亲的印象仍是负面的,多年后,当他回台湾照顾生病的父亲时,才渐渐体会父亲从不是为了掌控他,才有此激烈反应。更多的是不捨自己的儿子为主受苦。

 

于是,黄国伦某次在美国的道别讲道时,回想起自己跟父亲的关係时,他便在会众面前认罪悔改。因为父亲从小到大培养他,他却忘记自己的成就背后都是父亲的付出与牺牲。

 

「我是骄傲的人,只看到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却忽略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典。」他与父亲的这段往事影响了他日后的牧养态度,因为人往往只看见或扩大表面的受伤,忘记背后的祝福与恩典。人之所以无法感恩,主要塬因都来自于「骄傲与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亲子裂痕仍有转圜

「亲子裂痕」的议题在现代社会上层出不穷,从黄国伦牧师与父亲之间的故事中,也有值得学习地方。

 

「当儿女知道如何感恩、敬重父母的时候,很多破碎的关係都会修復。」黄国伦认为,当一个人出现感谢的心时,会改变他如何看待另一个人;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心着重在对方的伤害,关係始终不会改变。因此,每当黄国伦遇到亲子关係的问题,常常都会希望对方能先思想,父母曾带给自己的祝福。

 

当然,这并不是否认伤害的存在,因为没有任何父母亲是完美的。「父母能学习的就是『道歉』、『认错』,因为真实的道歉会带来关係的恢復与医治。」

 

黄国伦建议,父母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如果从父母能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做起,遇到关係上的衝突时,向儿女道歉自己的过失,相信就能为亲子关係带来转变。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