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小屋》作者威廉.保罗.杨(William P. Young)藉自身生命经歷影响全世界,他期盼人人都能活出神所创造的「自己」。(摄影/记者林葶熙)

「每一个人都带着他们自己的故事,我有幸参与在他们的故事当中,这些故事我讲不完!」

2008年出版畅销小说《小屋》,仅靠全民口耳相传红遍全球,蝉联《纽约时报》畅销榜冠军50週,2017年被翻拍成电影。作者威廉.保罗.杨(William P. Young)更收到来自全球各地读者回馈,不少关係恢復、与神更靠近等美好见证发生。威廉也接受本报专访,与读者谈论在生命中,如何面对饶恕、和好、重新建立关係等问题。

 

重建父亲与上帝的形象,活出真实自我

出生于宣教士家庭的威廉,自小跟着父母亲在新几内亚的塬住民部落宣教。在其父母的年代,他们全心委身于神国服事,认为只要是为了神,牺牲孩子、家庭都值得,此举也是为显对神的忠心,却因此忽略自身孩子的照顾。这导致宣教士的孩子对依附关係有所障碍,认为自身是被遗弃、找不到归属感。因此,他们也被称为「第叁文化」的孩子。

 

威廉自小在部落长大,自然的认为自身是其一份子,直到6岁被父母送进寄宿学校后,才面临肤色、种族等自我认同。他与父亲相处关係不好,经常受其言语及行为的暴力对待,离家读书更使其认为自己是被遗弃的孩子。他在部落裡长时间受部落人民性侵,至寄宿学校生活又受到年长学生欺负、性侵,对其内心造成严重影响。

 

威廉花了50年寻求生命医治,使其与父母关係改变。他分享,过去无法将上帝视为父亲,因会让自身联想到地上的父亲,认为上帝的形象是经常发怒、惩罚人的父亲。所以即便威廉接受耶稣为生命救主,仍难以接受上帝为父亲。这段漫长的恢復旅程,耶稣帮助他面对内心的恐惧,「祂弥补我对父亲的失落、对于父亲这角色的期望,让我不再认为我的父亲该有如何的表现,可以真正把它视为一个人看待。」

 

身为传道人、宣教士的孩子,威廉也曾认为要学父母所做的事,活出他们的期待。其后他明白,我们不需要为这世界做什么,只要做神所造的自己,使祂能藉着「真实的你」带出影响。有些人花时间、心力取悦神,认为可因此得着更多神的爱,致使这一切变为重担,应是在神的同在得安息。就如神在其生命摆下写作、说故事的恩赐,致使他无意间创作的小说,最后影响全世界、成就神的荣耀。

 

饶恕与和好的不同

书中经歷就如威廉的一生,不断经歷饶恕与和好,然而他提醒,两者意义并不同。他分享,曾在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中,朋友向威廉分享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位优秀的年轻人,未料他的岳父竟是在其就读寄宿学校时,造成他心灵创伤的学长,如今他在美国为宣教募款。2天后,威廉收到学长的电子邮件,信中提到,期望能与威廉聊一聊 。

 

当晚威廉打电话给对方,两人聊了很久,谈论两人的生命成长。威廉也在电话中坦承,早在多年前已塬谅对方过去的行为,其后两人相约见面。威廉当时仍会因过去伤痛,害怕与对方面对面,但因着对方的生命改变,威廉不仅只饶恕了他,也经歷和好。

 

不论在小说或是翻拍电影中,并无确切描述谋杀角色的样貌,是因这角色代表他人对自身所做不好的事。他说到,我们有能力饶恕,也许那些伤害的人已经不再,或是谁伤害妳已经不重要。饶恕「谋杀者」才能真正得自由,若非要等到对方改变才愿意饶恕,对其的不满、愤怒等情绪及意念将影响到个人生命。

 

耶稣曾说,要塬谅人70个7次,意即要饶恕使人脱离綑绑,许多人认为这是难事,但威廉提醒,若是信靠祂、抱持如芥菜种般的信心,大山都可被挪移,「饶恕绝对是你办的到的,你也有权柄。」

 

反之,和好是重新建立彼此的信任关係,威廉表示,若未承认自身错误、请求对方饶恕,且改变自身行为,双方将难以和好。但他提醒,上帝是和好的神,「和好不在于受害者要先去主动,伤害者(加害人)也没有权力说,在哪个时间点和好」,祂会在双方的生命作工,并在其预定的时间使双方和好。

 

论到重新建立与神或与人关係,威廉表示,许多伤害皆是因「关係」产生,但神造人并不是要人离群所居,而是要进入关係。在这转变的世代,我们不愿面对眼前的人或是等待对方改变,但要学习为关係冒险。他鼓励,「迈出脚步面对眼前的人,愿意敞开自己面对眼前所处的事件,活在当下。」不论面对与人或与神的关係,难免需要冒「信任」的风险,但这趟旅程将会有喜乐、美好的事发生,生命也将在关係中得到真正的医治。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约翰福音15:12

 

 

《小屋》作者威廉.保罗.杨(William P. Young)分享。(摄影、剪辑/记者林葶熙)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哥林多后书9:8)。请支持今日报媒体事工,谢谢您~(点此奉献)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