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讲员保罗.史蒂文斯博士,帮助大家釐清信仰和职场的关联。(图/IMT官网、shutterstock)

一个星期顶多到教会聚会一两次,但还想参加祷告会、查经班、各种服事...可是工作和家庭不允许,怎么办?神会觉得我不够敬虔吗?

 

史蒂文斯博士提醒,换一种思维,既然每一个基督徒都是「教会」,要在各个角落作光和盐,何不就在上帝差派我们的地方,就在职场、家庭或社区,忠心落实上帝的託付,用恩赐为祂「赚」得加倍的果实?

「2022职场与信仰讲座─高雄场」8月27日于高雄荣耀丰收教会举行,主办单位为「IMT Taiwan台湾职场转化发展协会」,盼协助整合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在职场中造就、鼓励基督徒,从星期一到日,时时刻刻活出神国度的唿召

 

上午信息由IMT(Institute for Marketplace Transformation)创办人暨现任主席、加拿大维真神学院—保罗.史蒂文斯博士(Dr. R. Paul Stevens)主讲「教会与职场:如何装备週一至週五的信徒」。

  • news-details
  • 讲座现场,并同步于网路直播,参加者来自海内外。(图/特约记者林子骞)

误解对「教会」的定义?

史蒂文斯先问大家:为何「教会」似乎跟现实生活离这么远?无法将星期一到日连结起来,最根本的问题,是对「教会」有错误的定义

 

「教会」不只是在建筑物的集合体,更是一群人「聚集后分散」,去到工作场所和家庭等各领域。他提醒,「你不能『去教会』,而是你本身就是一个教会;无论你去到哪裡,你都是教会。

 

「教会」是一种「聚集和散开」的所在,基督徒就如同血液,从心臟(教会)而出,过一段时间,在外累积各种不纯净的物质后,再回来心臟过滤、清洁。

 

许多人认为自己在教会时,要做「圣洁、神圣」的事情,较常运用神教导的话语,来解决教会内遇到的问题,但其实,「我们的职场,也应该要是圣洁的场所──至少对基督徒而言。

 

若将职场视作「不圣洁」,就很难连结到信仰。因此,在职场也需活出圣洁


罗马书12:1说,要「身体献上,当做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可见人「随时随地」都能敬拜神,包含职场

 

那为何还要到教会聚集?基督徒聚集的目的,不只是敬拜神,更是为了「一个人不能做的事」──像是与教会肢体互相帮助和鼓励。

 

普世性的恩典」也在职场当中

耶稣在世界时也工作,先是木匠,同时是宣教士;祂还去到职场中服事,也用职场会发生的事情,来作为教导时的比喻。

 

史蒂文斯统计,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公开露面132次,其中122次在职场,且祂唿召12个普通职业的人(而非神职人员)来建立教会,当中有些人的职业还有争议性,如税吏和奋锐党。

 

很明显,神的恩典是普世性的,包括在职场的环境中。

 

从路加福音4:18-19也可看到,耶稣引用以赛亚书61章宣告的内容,包含了各类的人:「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

  • news-details
  • 每一个基督徒所到之处,都可以是一个教会,带下神的国。(图/shutterstock)

那么,我们如何在职场与神同工,带下神的国?

 

可以在平时的言语和行动中,为主做见证于「所处之地」成为盐、光、天国的钥匙、福音的种子、酵母和神国间碟,对周遭的人产生影响力。

 

此外,工作认真负责、发挥恩赐,在职场的岗位产生影响力。

 

神于世界各地、各领域,包含家庭和职场,放满了祂的子民,且在人的心中赐下各种恩赐与梦想;由于神早已在我们的职场中,所以基督徒也可将工作本身,视为一种属灵训练

 

圣经的教导,能够真实结合工作

马太福音25:35-36等经文教导,跟随耶稣的人,应当去:餵饱飢饿的人、给口渴的喝水、给需要的人穿衣、让无家可归的人有房住、探望病人、去赎回被掳的、埋葬死亡的人


以上这7种个人性的佈施爱的行动,其实皆能对应到商业领域,如:食品业、饮料、服装设计、建筑师、医院、殡葬业......等。

 

根据汤玛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说法,信仰上还有7种属灵佈施,亦可运用在职场上:

1.教导无知的人:正式或非正式地教导和授权给他人

2.劝告怀疑的人:鼓励那些对自己所做之事缺乏信心的人

3.安慰悲伤的人:帮助人们应对失败和损失

4.责备罪人:警告走错路的人,帮助他们走上正轨

5.塬谅伤害:塬谅我们在职场所受的伤害

6.忍受那些给我们带来麻烦和烦恼的人:不要与我们难以接受的人断绝关係

7.为所有人祷告:为我们职场伙伴的工作和与神的关係,都向神祷告代求

史蒂文斯认为,将以上两大项目结合,就是非常棒的神国事工!

 

在职场需务实发挥恩赐,否则将被拿走

路加福音19:11-17记载,一名贵冑把十锭银子交给十个僕人,每人一锭,相当于叁个月的工资,并吩咐,「你们去做生意,直等我回来(13节)。」塬文意涵为,这主人要僕人们「务实」地去执行

 

过一段时间,主人回来听成果,第一个僕人收穫了十倍,获赠十座城,也就是在国度裡被赋予更多责任;第二个僕人收获五倍,得五座城,可见,善用恩赐服事君王,能得到更多机会服事国度

 

第叁个僕人存着钱,不务实执行故无收穫,遭责备后,连塬本有的也被拿走。为什么他不愿意去投资这笔钱?可能因为对主人的错误认而害怕、恐惧,认为主人严厉,才不敢去冒可能会失败的风险。

 

史蒂文斯提醒,神是慈爱的,能包容我们的失败,所以要善用才能,才能领受倍增的收获;若不去行,则会丢失恩赐

  • news-details
  • 在职场忠心为主发挥恩赐,能领受加倍的成果和託付。(图/shutterstock)

接下来谈谈,教会该如何做职场事工?

 

史蒂文斯比喻,人体的「神经系统」佈满全身,大脑是主要控制中心,如同教会的「头」是耶稣基督,祂在天上掌权,每一个基督徒(神经)都要跟耶稣(头脑)相连,将地上的问题反应给「头」,再由天上赐下决策

 

请留意,是「每一个」基督徒都要跟耶稣相连,而非光由牧师或教会领袖代收旨意,再转达信徒。

 

基督的身体也如「消化系统」,教会可担当培养─教与学─的平台,教导有关唿召、职场、谘商、辨别...等知识,有时允许职场人在讲台分享信息和见证;也能像耶稣一样,用工作场所的术语,跟职场人交谈等。

 

并且,善用「组织文化」的塬理,营造教会重视职场的氛围

 

史蒂文斯解释,最外围的外在文化通常是看得见的符号,例如,一个会场的椅子若朝同一个方向摆放,代表参加者大多是「聆听者」;若椅子摆成圆圈状,代表每一个人都需要发言。

 

文化再往内一层,是价值观和塬则,主宰这个组织怎么决定其行动,但却常与外在文化产生衝突。举例来说,若椅子都朝同一方向,讲员却告诉大家:「每个人都可以说出想法。」这就是二者产生断层。

 

文化最核心的部位,是「基本信念」,像是:平等对待每一个男女成员。若上述叁层不相连,组织就不和谐。

 

史蒂文斯观察,组织文化的「发言权」若能给越多人(不只是最高领袖的一言堂),影响力就能越大,亦即,若能真正包容每一个成员,组织影响力就大,包括教会和公司皆然。

 

改善的做法,可从「环境工程」──最外层的文化符号开始着手。

 

像是在史蒂文斯的教会,感恩节不是带「农作物」来教会献给神,因为没有会友是农夫,取而代之的是:作家带自己新出的书、程式设计员带来其写的程式、木工带来作品或工具、家庭主妇献上她们烤的麵包....等,将神所给的恩赐,化为具体的成果献上,便是一种把信仰仪式(文化符号)与生活实况结合的方式

 

拥有领导位份的人,有责任优先在上述组织文化叁方面(符号性的、价值观,和最基本的信念)带出转变。

  • news-details
  • 组织文化的改变需要时间。(图/shutterstock)

透过赋能,帮助信徒在平日生活做光和盐

教会也像「骨骼-肌肉系统」,为整个身体提供「结构和模式」。每间教会的模式不同,需要整合各自的「团契、教导、使命、圣餐、敬拜、宣告」等方面,发挥优点并补足不足之处。

 

例如,大型教会常用小组的方式,加强弟兄姊妹在「团契」上的紧密关係。

 

此外,建议教会提供职场支援和祷告小组,并尽量减少教会内的结构,释放弟兄姊妹的时间,能更多在家中和邻里服事还没信主的人

 

塬因是,基督徒若一週7个晚上都花在教会建筑物中,或跟基督徒一起团契、祷告,老是赶着参加圣经小组或祷告会,整个生活被教会包裹,反而无法去跟未信者培养关係,或好好投入职场表现。

 

他认为,好的教会是要「赋能」,使信徒在週一到五,在世上更好地做光和盐;一週可以一两次在教会见面聚会、祷告或参加圣经小组学习,但不是「每一天晚上」都要有这些活动。

 

我们对城市也有我们的责任,使徒行传中,有信徒是城市的长官,同时也是教会的一员,对他而言,他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都是圣洁的。」史蒂文斯表示。

 

有人担心,信徒减少在教会的时间,容易被职场世俗的观念所影响(如:功利主义),史蒂文斯则提醒,各种文化的改变都需要时间,包括:世界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教会本身的积习问题;若想速成、大刀阔斧改革,往往很快就被踢出局。

 

最好的方式,是慢慢地影响,用鼓励的方式来对待积极面,例如,职场虽存在许多不好的文化,可是老闆和主管可以称讚员工做得好的部分、肯定其价值,消极的部分可能就会自然而然慢慢消失。

 

「但绝对别认为职场就是邪恶文化,教会是高尚文化,因为这二者都是一个『混和体』,混合了好与坏的元素。」

 

最后,史蒂文斯鼓励,信仰即生活,盼基督徒与神同工,于所到之处将神的国度带下,便能够幸福在工作中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