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张文亮教授近日出版新书,介绍14位北海道科学家的故事。(图 / 本报资料照)

这是一段少有人知道,却极为重要的歷史!「河马教授」张文亮在近期出版的新书中,分享了自己从图书馆翻查资料开始,最终发现14位同是基督徒,也都为台湾带来重要改变的「日籍农业专家的故事」

 

本篇分享为「台湾高等教育」打下重要根基的农业科学家柳本通义的一生;从出生至年老,柳本通义经歷了许多变动与挑战,却也因着这些歷程,得以继往开来,在日本与台湾都发挥重要影响力。

每一项伟大成就的产生,往往是由许多在背后辛勤耕耘的推手共同成就。

 

目前,位居台湾高等教育之首的「臺湾大学」,实则是与一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具备了现代知识与技术,且来自日本北海道、满腔理想与热情的「农业科学家」有着深厚渊源。

 

这段渊源流长的关係,要从科普作家张文亮教授,在臺湾大学典藏室,找到一些「日治时期关于学校及农学院创建的断简残编」说起……

 

台日友好中的歷史追寻

《来自北海道的科学家:14位改变臺湾的日籍开拓者》由「字亩文化」出版,作者张文亮于书中表示,会对于臺大的创校歷史进行考察,起初并没有太特殊的理由。仅因平日喜欢翻阅或借出存于臺湾大学图书馆五楼典藏室中的早期书籍、期刊、地图、图绘等文资,并在课堂中当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甚或整理写成阅读教材的一部分。

 

回家后,这些故事也持续发光,张文亮会再与妻子(已故)分享所看到的内容,对他而言,与妻子讲故事的时间,是他感到相当快乐的一段时光。

 

如此找资料、阅读、写成故事后,分享给学生与妻子听的日子过了好一阵子,直到有一日,张文亮收到校方广发的公文,表示日本北海道图书馆的馆员前来臺湾大学图书馆,想知道早期札幌农校(北海道大学前身)在二十世纪初期或十九世纪后期,到臺湾成立臺北帝国大学的事,想询问是否有教职员可与之对谈。

 

张文亮对此消息非常感兴趣,加上自己常于典藏室中进出、喜欢翻读日文资料,便回覆愿意接下这份差事。不过,张文亮没料到,全校竟然只有「自己」回应,也因而有机会,和来自北海道大学的山本美穗子认识。

  • news-details
  • 撰写本书的动机,发轫于张文亮喜欢在图书馆中翻查史料,因而有机会介绍这些科学家们的故事。(图 / shutterstock)

会面后的晤谈,张文亮与山本美穗子交流手上拥有的资讯,张文亮也趁机提问,「臺湾大学能够成立,最关键的人是谁?」山本美穗子表示:「柳本通义。」

 

首次听闻这个陌生名字,让张文亮好奇心大起,便想再多认识一些,对此,山本美穗子则鼓励,可来访北海道大学,相信将有更大收穫。

 

于是2018年2月,张文亮夫妇携手前往北海道大学,预计要在当地停留一週时间。这次换山本美穗子成为接待者,并协助引荐北星学园大学名誉教授大友浩,拜读了许多早期札幌农校毕业生前来臺湾任教的资料。

 

带着对歷史的好奇与信仰眼光,张文亮发掘出柳本通义、八谷正义、叁宅勉、山根甚信……等,14位同负基督信仰的北海道学者专家,他们都活用个人专业,对于台湾的农林畜牧业,有开拓者的功劳。

 

然而,这些奠基者的名字,多半没没无闻于今日,这让张文亮带着感动与使命,梳理出这些人与台湾高等教育的有关故事。

 

跟随时代变化,学生期间认识耶稣

例如,被誉为「为臺湾预备大学校地的远见者」的柳本通义(1854-1937),1896年来台担任「殖产部拓殖课课长」,先是运用总督府经费,买下台北富町大片土地,做为试验农场,此处后来也成为台湾第一所高等学校「臺湾总督府高等学校」的校地,并于1928年改名为臺北帝国大学,再到1945年易名为「国立臺湾大学」。

  • news-details
  • 「国立臺湾大学」的前身,臺北帝国大学图书馆,典藏者:国立臺湾歷史博物馆。(图/取自 开放博物馆网站

柳本通义生于日本桑名市的一个农业世家,远从两百年前,祖先就开始负责故乡中与土地、稻谷收成的相关事务,也曾在荒年中为农民争取权益。

 

不过,柳本通义成长年代,刚好是明治维新时期,面对局势变化,父亲则鼓励他要跟上改变,养成宏大格局与眼光,同时很鼓励他学习英语。

 

为此,父亲特别聘请美国宣教士布朗(Samuel Robbins Brown, 1810-1880)在桑名开设私塾,教导英语与圣经,随后柳本通义也循布朗的推荐,至全英文教学的东京「逢坂学校」完成中学学业,期间虽因家境无法支付所有学费,但柳本通义凭藉灵活思维、与刻苦耐劳的性格,与校方协商,以为学校打扫的方式,补上费用不足的部分。

 

中学后几经辗转,柳本通义最终透过考试,入学甫成立、学费全免的北海道「札幌农校」就读,成为「札幌农校」第一期学生。

 

因着当时的校长克拉克(William Clark, 1826-1886),不只认真教学,让学生获得充足农业知识、养成良好学习态度,校长也积极向学生传福音,每星期带领学生查考圣经,这让柳本通义于1877年3月5日决志成为基督徒

 

受派来台服务,走访踏查全地

柳本通义从札幌农校毕业,到受派来台前的这段期间,积极投入工作,也在职场上有许多具有远见的壮举,深获长官重用,并于日后和长官及多位同仁一同受派来到台湾服务。

  • news-details
  • 张文亮整理资料,写下柳本通义的故事,使人更多认识其生平与贡献。(图/《来自北海道的科学家》,张文亮/着,蔡兆伦/绘,字亩文化/出版提供)

来台后,与柳本通义同行的其他叁人也都是基督徒,曾与马偕(George MacKay, 1844-1901)博士见面,租借艋舺长老教会,作为聚会之用

 

在台期间,柳本通义走遍各地巡视考察,汇整后,向当时的总督府提出发展建议。其中主张:「政治的威信,在增进在地居民的幸福,而非严格约束。是维持安宁得人心,而非强夺资源。」并于1900年成立「臺湾旧习惯调查委员会」,来认识台湾,而非输入西方或日本制度强硬套用。

 

购买土地,奠基台湾高等教育

除此之外,柳本通义做出的「最重要贡献」,是看见「高等教育是台湾发展的基础」,在那个「万事俱缺」的时代,他像先知耶利米,决定先买土地,「买这地……可以存留多日。(耶利米书32:7)」

 

柳本通义先向总督府提出:「台湾的农业必须有农业行政、农业研究与农业教育为基础。农业的基础愈稳固,未来才能走向近代化。」

 

他提出的具体做法,是成立「总督府农事试验场」,直属总督府。柳本通义以札幌农校购买校地的经验,建议总督府买下蟾蜍山下富田町329番地(塬属大加吶堡顶内埔庄)24甲的土地。这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日后台北帝大就在此设立。1903年5月16日,总督府买下该地,同年11月正式启用。

 

然而,纵然见识与功绩都十分卓着,柳本通义却不曾在职务上有一丝懈怠,总愿意往最需要的地方去。

 

1904年,日治政府决议要在恆春成立「台湾热带性农事试验场」,当时的恆春治安不佳,但柳本通义竟自愿申请转调恆春,长官认为,这种高阶低就的举动非常不可思议,柳本通义却认为:「恆春地处偏僻,更像是北海道。生活艰难的环境,适合基督的信仰者。

  • news-details
  • 除了柳本通义,在《来自北海道的科学家》还记载了更多同负基督信仰,来自北海道科学家的故事。(图/《来自北海道的科学家》,张文亮/着,蔡兆伦/绘,字亩文化/出版提供)

随着世局变动,柳本通义于1907年7月27日申请煺职,回到日本。而后持续在母国发挥影响力,直至1937年病逝,结束其阅歷丰富的一生。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