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近期接连有多起性骚扰新闻浮上檯面,据此,本报邀请学者专家与教会师母受访回应。(图/ shutterstock)

近日,多起性骚扰的指控陆续跃上新闻版面,宛若另一次的「#MeToo」运动再起,不分市井小民,又或者是各方名人,随着相关事件的热议,曾经受到不正当骚扰对待的受害者,不再隐忍、纷纷发声谴责性侵犯与性骚扰行为。

 

面对控诉,被指责为加害人的对象,有些人选择默不作声,也有人会坚定驳斥指控,亦有人在事件被爆出后,以文字或召开记者会的形式坦承认错。然而,不论回应的取径为何,每起性骚扰事件都宛若「茶壶裡的风暴」,事件的真相,总是只有两造当事人知道。

 

对此,针对「为什么性骚扰总会不断发生?」以及「为什么相关事件宛若有着特定规律般,会周而復始的登上媒体版面?」本报邀请学者詹昭能、教会师母何淑凤受访,深度解析相关事件。

解析层出不穷的性骚扰事件

从政界、学界到文坛,近几週接连爆发多起性骚扰事件。对此,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詹昭能提醒,「此类新闻被选择在重要选举前揭露!」以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论哪个国家,「负面宣传(Negative public relations)」是很常在竞选期间被使用的手法。

 

所谓的「负面宣传」,意指大量散佈有关某人或某事的负面信息,从而使所描述的公众形象恶化的过程。

 

因着人们与生俱来的特性,我们会对于负面事件有更长期的深刻印象,再加上对于政治人物或名人,大众更会期待檯面上的人物应该具有「诚信」的特质,这就让负面宣传起到更大的伤害,特别是界限该要完全清楚的「性」领域,若是逾越了分际,就会受到更多的批判。

  • news-details
  • 詹昭能副教授(左)、何淑凤师母(右)的分享中,都提到有意识地加强道德操守与锻鍊控制力的重要性。(图/詹昭能提供、何淑凤提供)

然而,不论事件在何时被搬上檯面,最需要釐清的问题,仍是「为什么性骚扰会不断发生?」

 

詹昭能表示,透过从小到大的教育与社会规範,绝大多数人在心中都是知道,不可以对任何人做出性骚扰、性侵害等各种被泛称为「性暴力(Sexual violence)」的举动,但因人类在行为上,总是知道的与做到的有很大落差,这种「知易行难」的惯习,造就了明知道是错的,却仍不断发生的情况。

 

「若要知行合一,需要在意志和决心上都有很好的自我管控。」詹照能说,决心是附诸实行的行动,而意志力的产生,则会是要整合情感、认知与意图。

 

与「性」有关的层面容易失守,就在于多了人性中生理慾望的干扰,随着灯光美、气氛佳的环境催化,很容易就瓦解了决心,顺着慾望就对人毛手毛脚。

 

立定界线,避免在试探时软弱

回应性骚扰事件,台中贵格会中心教会何淑凤师母分享,「这样的事件不只发生在社会上,教会内有时也会面临相似事件的纷扰。」

 

以其曾接手的关怀的个案为例,何淑凤说,教会内曾发生过,为了举办孩童营会,何淑凤先至营会地点预备,本是请一位姊妹开车载孩子到营地会合,但后来调整为弟兄开车,仍是这位姊妹会与孩子们共乘前往。

 

没想到,旅程中孩子坐后座、姊妹坐副驾的位置,但弟兄在开车打档时,无意间就碰触到姊妹的大腿,随后这位弟兄就遭到投诉,假借开车施行骚扰。

  • news-details
  • 接连传出多件性骚扰案件,以及众多受害者纷纷踊跃回应,宛若「#MeToo」运动再起。(图/ shutterstock)

还有一个例子,是教会中的另一位姊妹,只要异性碰触到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会感到被骚扰,就算只是为了叫人、拍拍她的肩膀提醒,牧师或师母仍会接到相关投诉。

 

对此,何淑凤表示,纵然觉得这样的装况好像都是微末之事,但为求慎重,还是有去谘询相关专家的意见,才发现「只要会为此感到不舒服,严格来说就算是骚扰的一种,不可不慎!」

 

再加上藉着圣经的记载,如福音书中可见魔鬼试探耶稣,想要引诱祂离开神、终于撒但;创世记39章,波提乏的妻子不断勾引约瑟,都让人看见,试探和引诱其实无所不在,当我们带着软弱的罪性,就更需要有意识的避免落入不当环境,也同时强化身体自主权意识,进而活出「圣洁的生活」

 

何淑凤提到,「保罗说,身体是圣灵的殿(哥林多前书6:19)!」因此,操练的对象也不分是弟兄或姊妹,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不小心冒犯他人,不分男女,也都有机会成为被骚扰的对象,都要从自身做起,「不要顺从私慾,因为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哥林多前书6:13)。」

 

而在教导众人操练克服私慾的同时,何淑凤也建议,保持教会内个个空间的透明敞亮、设好男女会友间的适当界线,也避免营造会让异性同工时,对他人产生爱慕或仰慕的情境,都是保护彼此、可以长期和睦相处的好方法。

 

防治应从落实德育教育做起

再从教会内回到世界,直面「知易行难」的问题。詹昭能认为,台湾近年来虽有响应全球趋势,积极地想要打造「性别平等」的环境,也开始有许多性侵害防治工作的推行;可是,在实施策略上,多半是从「体制面」做起。

 

在台湾,孩子们在中小学阶段都会有「性侵害或性骚扰防治教育课程」,课程中会有很多理论上的教导;却忽略了人格养成教育,没办法只透过课堂传讲就完成塑造。

  • news-details
  • 若想杜绝任何形式的性暴力,从小开始,家庭与学校双管齐下,在生活中塑造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和品格,才是根本之道。(图/ shutterstock)

詹昭能认为,自制力、意志力和决心的养成,是需要在生活环境中一次次操练而来。在目前,教育体制中强调的,并非强调学生应对目标坚持到底,而是鼓励大家去做多方探索,不知不觉间,就弱化了个人对于道德底线的持守能力。

 

「别忘了,国民教育法的第一条就揭示:『国民教育依中华民国宪法第一百五十八条之规定,以养成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

 

据此,詹昭能也进一步唿吁,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趁着孩子在成长期间,对于良好道德、品格给与身教和言教的影响,虽会投入较长的时间,却能更根本解决与性暴力相关的问题。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