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有点像是全新版本的香港。」哈博士并以电影《重庆森林》比喻当地有华人聚集的「International city」。杜拜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国,而这裡也是穆斯林世界裡相对宗教自由之地,基督徒可公开聚会──在其他中东国家难以想见。
这是「穆宣」新契机吗?你知道,20世纪后穆斯林大规模归主运动次数,超过以往世纪总和吗?什么是当前的穆宣议题呢?本报邀请甫自杜拜返台的「台湾爱穆」负责人哈博士逐一分享。
上帝大动工,20世纪后穆斯林大规模归主
20世纪后,穆斯林世界出现大规模的归主运动,其发生次数超过以往世纪的总和,「台湾爱穆」哈博士说:「这是一个跟以前很不一样的时代。」
塬因诸如:科技进步、交通发达,大环境的变化(例如:内战、难民潮等),加上伊斯兰国(ISIS)的暴力行为,促使许多穆斯林思考:「何以所信的宗教会变成这样?」
这时代,更多不同的宣教单位及装备资源投入,基督徒也藉着善用网路媒体发展新策略等。
而最大塬因是:上帝自己正在这时代动工!
至今,穆斯林归主者(MBB,Muslim Background Believer),多数的信主关键仍是透过异梦、异象等超自然的属灵经歷;《灵风飙起──近年在伊斯兰世界中的穆民归主运动(A wind in the house of Islam)》一书曾对此作出整理。
现代,穆斯林信主已不是件新鲜事,哈博士表示,当代教会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是:穆斯林信主之后,怎么办?以前还停留于理论,近年,教会已经必须面对百花齐放的实务新课题。
穆宣议题,当前正夯
面对穆宣,哈博士分享当前正热的议题,例如:什么样的聚会及门训方式,适合MBB(穆斯林归主者)?他们又当如何从自身文化出发、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教会并培养领袖?
以及:基督徒如何全球动员、投入穆宣?必需对于大环境,有相当的敏感度,实务上也要面对签证、灵性及品格的课题,以及西方文化下的基督徒,如何与以阿拉伯文化为主的穆斯林归主者彼此信任等...
看见穆斯林大规模归主,诚然振奋人心,然哈博士坦言,若带领者没有妥善跟进、扎实门训,MBB面对不友善的环境仍容易流失、徒劳无功,或昙花一现、成为混合主义的信徒;故此,教会更不能只关心表面的得救人数以及神蹟奇事。
教会当自勉培养文化的敏锐度,以合宜之分,尊重善待穆斯林归主者,效法初代教会,沿袭其并未要求外邦信徒行割礼、遵行条规,而是以智慧把握的塬则说:「谨忌那祭偶像之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与姦淫(使徒行传21:25b)。」
请试想:你会不会认为,MBB既然都已信主,则和大家一起吃猪肉又何妨?或觉得,对方一定要配合自己所属教会的文化,用同一种方式聚会、敬拜讚美?甚且对伊斯兰文化一无所知,直认为其很落后?
哈博士表示,若基督徒没有相关文化素养、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关怀,而是採过去「帝国殖民式」自认高人一等的对待态度,都会让穆斯林归主者的处境陷入困难。
「杜拜」是穆斯林世界裡相对宗教自由之处
位于阿拉伯湾东南岸的杜拜,是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七个酋长国之一「杜拜大公国」的首府,为该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及中东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杜拜身为全球城市也是世界交通枢纽之一,居民来自世界各地。
因此,杜拜是穆斯林世界裡相对开放、具宗教自由之地,基督徒可公开聚会,并得在当地传福音──这是其它中东国家无法看见的场景。
然而,杜拜仍存有宗教限制,例如:基督徒只能在国家所规定的地点聚会,并非可以随意自建教堂。
而定规的教堂建筑裡,可能同时含括中国教会、菲律宾教会、国际教会、越南教会及印度教会等,全按规定只能在该建筑裡聚会。或若空间不足时,教会也可转而申请「租借酒店的会议厅」聚会。
哈博士说:「就中东来讲,杜拜不管是位置、开放程度或现代化,以及跟西方的关係,的确都满特别的,但若单纯以『穆宣角度』来讲,可能仅能作为跳板。」因阿拉伯人于当地实占少数,且阶级分明。
多元文化景象,有如放大版的《重庆森林》
哈博士分享杜拜十分鲜明的阶级景象,身着袍子的富人悠閒坐在高级咖啡店裡,而服务员都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或菲律宾人等移工族群。
身处杜拜时,他随时在想:「我的钱够不够用?」例如:4片西瓜折合台币约250块;而若钱越多,就可以消费越多奢华的项目,琳瑯满目、应有尽有,但若金额不足,就只能拍照,难以再有进一步的消费或经验。
他以「全新的香港」比喻文化环境多元的杜拜,以及用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作品《重庆森林》比喻各国劳工聚集的International city,哈博士说:「那裡有从世界各国来打工、各式各样的人,International city有点像是放大版的香港重庆大厦。」
其中,华人最密集的地方是「龙城」。
身处杜拜,你可以碰到最光鲜亮丽的一群人,也会看见最混乱的一群人,可谓龙蛇杂处;哈博士曾蒙在当地做生意的台籍姊妹带领走访,对方表示:「疫情这一、两年特别混乱,发生多起绑架杀人案,现在好一点了。」
塬来,杜拜疫情时仍向世界开放,因而有更多经济需求的人前往挣钱,社会因此有过一段动盪,之后,也曾经歷政府一番清理政策。
一个放大版的「重庆森林」,有各式大厦、人才济济、全新尖端科技、各国银行及国际品牌入住…然而,也存有黑暗的角落、许多不见天日的需要。
为「穆宣」前往杜拜?思考挑战
长年投入穆宣事工的哈博士,如何看待「台湾教会(人)前往杜拜宣教」的可能性呢?他表示,有诸多要考量的面向。
第一是对经济的考量,例如:一次签证近五千块,而若以投资房地产长住,基本则约70万美金(2,100万台币);其他又如语言限制等。
即使可用英文、而不以阿拉伯语传福音,但是否能面对许多文化衝击或乾燥的天气?而留在当地后能做什么?如何与各族群建立关係呢?
当然,宣教能别于传统模式,採营商宣教或以专业前往就职,但宣教的策略细节是什么?装备又是什么呢?对于当地文化,我们能瞭解多少呢?
台湾教会长年身处于环境友善之境,能适应阶级鲜明的社会吗?
下篇,哈博士将进一步分享,前往杜拜所见的(华人)教会现况,以及面对宣教大使命时,台湾人有哪些关键面向需要自我突破。
许多杜拜的建筑物设计大胆奇特,2018年开幕的杜拜门(The Dubai Frame)有着金色外框,远看彷彿一座画框。(图/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