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为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图 / shutterstock)

自主前586年,南国犹大亡于巴比伦,开启了犹太人大流散的故事。在帝国更迭下,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地,向四方漂流、寄居—他们不断收拾行囊,决定在某处落地深根,却又因着世界的拒绝、排斥、赶逐,而再次踏上漂流、离散的旅程。

漂流离散中的自问

2023年以色列新人合一之旅围绕主题「回復力 Resilience」,并走访以色列Anu博物馆、德国柏林中世界最大的犹太人博物馆、二战集中营等地,试图一探神藉着歷史告诉现今世代的事。

 

不论是阿什肯纳兹(往法国北部、德国南部、东欧居住的犹太人)或塞法迪犹太人(居住伊比利半岛的犹太人),当他们一再受迫害、被无端的仇恨与排挤,甚至受杀戮,犹太民族不由得开始思考—「既然我们因为『坚持传统』而被厌恶,我们是否应放弃传统而融入社会?」于是,随着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犹太启蒙运动」也应运而生。

 

犹太启蒙运动推动犹太人更顺利的融入欧洲社会,而摩西·孟德尔颂(Moses Mendelssohn)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拉比,但是他决定将所有犹太知识留在家裡,让自己外貌看起来像一位一般的欧洲人。

 

而摩西·孟德尔颂的生活方式,正是大时代下许多犹太人的缩影。当代犹太人选择穿起欧风服饰,加入外邦人没有Kosher的晚餐邀请。

  • news-details
  • 莫里茨·丹尼尔·奥本海姆的画作,刻画拉比摩西·孟德尔颂(左)与瑞士神学家(右二)的会面。摩西·孟德尔颂的穿着已不是传统拉比的穿着方式。(图 / 全国祷告网络 提供)

长久以来面对反犹的社会气氛,出于积极地改变也好,出于无奈也罢,犹太启蒙主义似乎是犹太人在大时代下自然而然导向的选择;长久的被拒、日渐升高的衝突,他们总是思考着:「为什么我们不能融入社会?为什么得不到社会的喜欢?」

 

犹太启蒙主义使犹太人在外观上更融入群体,好似也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平静,一位居住在华沙的犹太女性,在当时留下了一封信,信中思考着要离开华沙回到巴勒斯坦地,或是继续住在华沙?因为在华沙的一切都很好。

 

然而,最终这个犹太女性成了二战大屠杀的牺牲者。

 

不能被抹灭的身份—犹太大屠杀

1918年,一战尾声,德国不再有足够的钱支应战争,以败仗收场,而犹太人以商人居多,社会因此把景气不佳的矛头指向犹太人。

 

战后的检讨造成国家社会主义兴起,孕育了纳粹主义。酝酿至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正式兴起,纳粹褐衫队(SA)及一些普通德国公民开始攻击犹太人的商店、会堂;接着,纳粹党开始发起对犹太货品的抵制,并进而控制犹太商品与非犹太商品的往来;1935年,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犹太人的迫害,纳粹党通过《纽伦堡法案》定义谁是犹太人,其中对「标準犹太人」褫夺德国公民权,这样的决策让德国犹太人诧异,因他们自认为是德国人,却被法案定义为非德国人。

 

纳粹党初期对于犹太人大多採取驱逐的方式,包含1938年水晶之夜遣送的犹太人,目的大多是逼迫犹太人离开德国,讽刺的是,犹太人离开德国后,几乎不被其他欧洲国家收容。

 

1939年,纳粹进攻波兰并佔领部分波兰领土,军事扩张使德国版图中拥有更多犹太人,纳粹为解决「犹太人问题」,因而从塬本的驱逐模式,逐渐转向「最终解决方案」—系统性屠杀。约略自1941年起,纳粹不再把犹太人赶走,反而禁止犹太人出境;他们大量建造集中营、毁灭营,屠杀方式也从开枪扫射,转变为大规模的毒气室谋杀。

 

耶利米哀歌4:17-18「我们仰望人来帮助、以致眼目失明、还是枉然.我们所盼望的、竟盼望一个不能救人的国。仇敌追赶我们的脚步像打猎的、以致我们不敢在自己的街上行走.我们的结局临近、我们的日子满足、我们的结局来到了。

 

当犹太人穿上写着编号的囚服,并佩挂着以两个黄色叁角型缝製而成的大卫之星,犹太人再也无法隐藏自己的身分。千年以来,「犹太血统」—是世界渴望抹去、犹太人渴望遗忘的身份,然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却永远记得,一一铭刻在祂掌上

 

犹太人在漂流离散的歷史中冀望社会接纳,尝试融入所身处的环境,然而列国却加害过分。神的选民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吗?反观基督徒,在渴望融入世界的同时,也矛盾地渴望保守信仰,这样的「双赢」是神所要的吗?

  • news-details
  • 柏林犹太博物馆展出的艺术品《落叶》,以2万张面具呈现大屠杀受害者死去时的空虚,并踩踏在其上死亡声音的刺耳。(图 / 全国祷告网络 提供)

大时代的选择题

大屠杀就犹太人而论,要在极端的痛苦中相信良善、坚定信仰,抑或是选择永远弃掉耶和华神,是他们必定面临的选择;就世界而论,也必定选择是否成为纳粹直接或间接的屠杀工具、助长罪孽,抑或是赌上性命、保护犹太人。

 

在残忍的屠杀中,挺身伸出援手的人成为各处的亮光:

着名的纳粹党员奥斯卡·辛德勒,拯救1100名犹太人免于屠杀;

德国工厂老闆奥托·魏特(Otto Weidt),在自家工厂藏匿犹太人;

修女将犹太人藏在医院中,并对外宣称其有不得接触的传染病;

柏林警长在水晶之夜阻止SS(纳粹党卫队)对犹太会堂的攻击……

 

不计其数的勇者,他们站出来保护犹太人。

 

若身处二战期间,我们会做出什么选择?德国是以新教为大宗的国家,却因错误的解经、屈从权威、顺应社会气氛,而走上屠杀犹太人的路。

 

大时代下,有人选择极端的恶,也有人选择属神的良善,但不论何人,都必须有所选择。

 

基督徒面临现今的世代,越险恶的环境、越靠近末时,越没有「双赢」的道路,我们总要选择一个国度,奉行一个国度的律法,当我们跟从神,走十架的道路,必定要付上代价、赌上某些事物;当我们背弃神,也必定要承担罪孽的结果。

在现今世代中,什么是属神的百姓所面临的「选择题」?

 

面对复杂的环境,求神教导祂的百姓,让我们在真理的基础上,真正活出基督的生命,成为世代的光与神的见证。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