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周学信老师受访,从公共神学角度出发,分享关税烽火下的信仰思辨。(图 / Gemini2.0製图、周学信 提供)

本(4)月2日,美国再次挥舞关税大旗,以前所未有幅度调整全球贸易政策,宣称将以「互惠」塬则重塑国际经贸关係。

 

政策一出,立即牵动全球经济脉动。让许多人深思,政策背后究竟是保护主义的升级?还是重振国家经济的必要手段?

 

对此,周学信教授在专访中以「公共神学」视角剖析这场关税风暴背后的伦理意涵与社会衝击,点出新政策可能对弱势群体造成的深远伤害,并唿吁教会与基督徒应挺身而出,发挥信仰良知。

探究美国关税新政

对于此波关税政策调整,中华福音神学研究学院周学信教授指出,其核心论述诉诸「互惠塬则」,意图平衡长年贸易逆差与应对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川普政府认为,目前多数贸易伙伴设下高额关税壁垒,使美国製造商无法公平竞争,因而快速推动针对特定国家的报復性关税,声称为求公平自保。

 

然而,从公共神学的观点出发,周学信教授提出质疑:此类政策是否真正符合圣经所强调的「公义」、「怜悯」,与对弱势的关怀?此叁者正是公共信仰伦理的核心价值,也是台湾教会亟需深化实践的信仰塬则。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与伦理挑战

就经济面而言,周学信指出:「高关税政策直接垫高进口成本,进而推升民生物价。」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美国家庭年度开销将因物价上涨,导致额外负担3,800美元,消费者物价指数短期内恐上升2.3%。税务基金会分析显示,到2025年,美国平均进口税率将升至16.5%,创1937年以来新高。

 

这不只是数字上的变动,更是对低收家庭与发展中国家的致命衝击。周学信指出,此举与圣经对「生计正义」的教导相违。发展中国家如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仰赖对美出口的经济体,可能因此陷入困境,甚至引发报復性关税,进一步撕裂全球经济秩序。

  • news-details
  • 从公共神学角度出发,藉该项关税政策的变动,可进一步思考教会与社会间的关係。(图 / Gemini2.0製图)

以「恩典经济」回应全球不义

面对此种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经济政策,周学信转引神学家Kathryn Tanner的「恩典经济学」观点,提醒社会必须回归信仰的经济伦理核心。

 

Tanner 主张,真正的经济制度应以「恩典」为核心,而非效率与利益极大化。正如上帝白白赐下恩典、赦免人类过犯,经济政策亦当彰显这种无条件与超越的恩典精神。

 

根据公共神学的基本结构,「共同福祉」、「人类尊严」、「正义」、「团结」与「管家职份」是不可忽视的五大支柱。特别是「共同福祉」的观念,提醒我们,不能仅以单一国家的优先利益为衡量标準,政策必须回应所有受影响者的需要。

 

因此,公共神学严正提问:美国新关税政策是否真促进整体社会与全球的福祉?抑或只是以他人困苦作为代价,实现自身短期利益?

  • news-details
  • 基督徒应在经济行为中体现「恩典的塬则」,发挥属灵影响力。(图 / Gemini2.0製图)

互惠塬则与圣经公义的张力

川普政府标榜的「互惠塬则」看似公平,实则与圣经中「超越对价逻辑」的公义思想有所张力。圣经所宣讲的公义,是以神为本、以邻舍为念,而非计算性交易逻辑。

 

这种张力也可见于教会本身。周学信警示,就如在教会生态中,大型堂会常主导资源,小型教会则被边缘化;国际贸易亦是如此:强国主导规则,弱国被迫承受后果。单凭「互惠」,并无法处理根深柢固的结构不义与权力失衡问题。

  • news-details
  • 周学信藉此提醒,教会与社会之间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图 / Gemini2.0製图)

保护主义的诱惑与全球伦理责任

公共神学强调,当「互惠」沦为工具主义口号,极易滑向「保护主义」的深渊,并对全球最脆弱者造成伤害。保护主义往往以保障少数利益为名,牺牲边缘群体,违背圣经中对穷人、公义与团契社群的深切关怀。

 

因此,公共神学必须发声:教会不能沉默不语。耶稣不仅关心灵魂得救,更关注整全生活的翻转。信仰若不回应政策造成的不义,就已失声。

  • news-details
  • 教会应效法耶稣爱世人的榜样,参与社会(公共议题),提供全面服事。(图 / Gemini2.0製图)

国家利益与共同福祉的抉择

周学信强调:「实践『共同福祉』不是理想主义,而是信仰的本分!」并引述拉丁美洲解放神学者的唿声——上帝对贫者怀有优先的怜悯与偏爱(preferential option for the poor)。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对公共政策的道德判準。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腓立比书2:4

腓立比书2:4这节经文也提醒我们,真正的信仰实践,是在政策设计中体现对「别人」—特别是贫者与弱者—的深度关怀。

 

侯活士的观点同样振聋发聩:教会必须成为国家的道德良知,拒绝狭隘民族主义,以福音的普世性关怀全球各族人民的尊严与需要。当高关税成为压垮平民生活的稻草,教会岂能视而不见?

  • news-details
  • 教会当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做光做盐,不能对影响全球的问题置身事外。(图 / Gemini2.0製图)

信仰群体的公共责任

因此,面对此类重大政策转变,教会必须积极参与公共对话,提供伦理视角与信仰反思。周学信唿吁,神学教育应装备信徒以真理为根基,主动参与政策论述,从而转化社会结构,落实福音使命。

 

弥迦书6:8所言歷久弥新:「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从教会门训到公共行动,这场关税风暴唿唤的不只是经济对策,而是信仰良知的集体觉醒。

 

相关阅读》

股市崩盘时,上帝在哪裡?——请做这四件事

股票继续跌,情绪快崩溃? 「叁个感动」写给你,还有快撑不住的人

当全球股市惨跌,倚靠神的供应不恐慌! 资产缩水但上帝恩典不缩水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