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環境

【陳思國專欄】勝過許多自己的缺乏,就是要給上帝的一筆奉獻

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感動...   上個禮拜六,在主日聚會開始前不久,我的一個學生跑來找我:「阿國,我想做個奇怪的事...」 我的表情:「什麼奇怪的事啊....」(嚇到) 他說:「我可以為教會奉獻嗎?」 我:「喔喔....當然可以啊...!」(我還以為是什麼咧!!! 隨即,他從舊舊的錢包裡拿出了一張折起來的一千元。 然後,我整個被感動到....   時間回到七年前,我記得那個時候他才高一,我也才22歲。他的阿嬤帶他來找我,希望我關心他。(而且他阿嬤還是塞了好幾百元給他,半推半就的拉他來教會的...就是希望他跟我見一面)   我只記得那個時候他的頭髮長到及肩,而他是遮著幾乎整張臉跟我說話的...(拜託這真的會挫(ㄘㄨㄚˋ)到我欸....這個男孩可以正常一點嗎?頭髮往後梳很難逆?   在當時由於他都不說話,跟我正對著坐著,而我為了打破這個尷尬的局面,我就開始試著親切的問他一些問題:「嗯...你第一次來教會嗎?」、「你吃午餐了嗎?」、「喔喔...那你平常的興趣是...?」   雖然他的回答超級無敵冷,但對話還是勉強的可以接下去....可是,讓我沒想到的事發生了...   當我問:「那你跟你的家人都好嗎?」 突然間他很生氣的瞪大眼睛看著我,大喊:「我要把他們都殺了!!!」 當時坐他對面的我,整個嚇到,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   後來的我才知道他從小經歷了許多言語行為上的傷害...家庭環境也過的很辛苦,父母親也很早就分開了。   他之後又被拉來了幾次,我也探訪過他幾次(而且從我住的地方過去他住的地方要一個半小時單趟車程啊啊啊啊),但由於他幾乎不跟別人互動,也對於活動沒有任何好的反應...所以他阿嬤後來也放棄帶他來了。當時的我,感到很挫折、很挫折,但也無可奈何。   時間再次拉回到三個月前。   今年3/28神國翻轉教會第一次公開主日聚會時,在前一週他阿嬤又聯絡上了我:「阿國傳道!我再帶我的孫子XXX過去找你好嗎?」 我一聽到,雖然很不好意思讓大家知道,但我心裡其實蠻有壓力的....因為回憶中的挫折感又湧上了心頭,但...實在不好意思拒絕阿嬤,所以就還是表示歡迎   感謝主,聚會中一切都很順利,我也相當驚訝的發現他的態度緩和了許多(雖然還是有殘留一些當年的「霸氣」)相較於七年前的我,也能夠更成熟的來回應祂、表達我對他的關心與愛。   在每週穩定的探訪與禱告中,他敞開了他的心,分享了許多內心的事。我很開心的開始用各樣的方式建造他:固定的守望禱告、QT靈修本、跟「給初信者」信仰基礎陪讀本。 一個月前,他開心的跟我說他想要受洗,我很感謝神,我竟然能夠親口聽見他說這句話。(耶,這個七月底是我們的第一次受洗典禮)   幾天前我們一起讀聖經時,他說:「這個信仰真的正在改變我,很多我過去自以為的想法,其實都是在走向沒有結果的結果,但耶穌真的給了我很不一樣的看見...!真的感謝主...」   雖然他現在仍在許多經濟的挑戰中,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只能吃一餐(感謝主,請放心,教會兩個月前就早已為他預備一筆費用來補足這塊了)   兩週前他在教會服事到太晚,趕回家時又不小心的錯過末班公車,他竟然就這樣走了兩個小時的路回家(走到家快凌晨1點耶...)我聽到後就跟他說:「下次絕對不要再走回家了,不要怕花200元計程車費,以後再有這樣情況,我幫你出錢就好。」   我不知道上週六他抽出來那皺皺的一千元是放了多久的....但我絕對確定,這是他在勝過許多自己的缺乏、需要、想要後分別為聖,存著不動,就是要給上帝的一筆奉獻。   我相信這是上帝所悅納的奉獻,就像聖經中窮寡婦的故事一樣,很多人奉獻是因為「自己有餘」而奉獻,窮寡婦卻是「自己不足」仍奉獻!(路21:1-4)   如果你是「自己有餘」才奉獻,說實在的,還蠻不痛不癢的,這也不會挑戰你學習順服的功課。   上帝總是會挑戰我們的弱點(不足的部分),來服事祂,好叫我們能夠因著依靠祂,而成為活在恩典裡的人。   今天,如果你去關懷探訪一個人,沒有到「心痛」、「內心拉扯」的地步,恐怕藏在你心裡上帝的愛很難出的來。因為你還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去愛人。   出於人自己的愛不是不好,但那很有限,也很難改變人的心。   牧養雖然辛苦,但看見大家的成長,我們真的很喜樂! 祝福大家,以喜樂的心來建造教會!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馨香女人專欄】簡單的事 重要的真理

在婦女小組裡我們一起讀一本書「心靈解毒」書裡寫到:「不只我們該克制自己說出任何負面的話,我們更應該釋出正面的話語。…如果你發現有什麼優點,就說出來。」   看到優點立刻說出來 這讓我想起有一天早上,好冷,氣溫急速下降,正要出家門去搭校車上學前,我請兒子穿上外套,他很不願意也很不耐煩地一直說:「我不會冷、我不要穿…」,聽到他不耐煩的語氣我真是掙扎,我努力忍住不說出命令他穿上外套的話,在離開家門時,兒子勉強的穿上外套才出門。到了等校車的地方,我拍拍大兒子的肩膀跟他說:「哥哥,謝謝你願意穿上外套」,排在前面的學生剛好是哥哥的同學,他馬上回頭問我:「你為什麼要謝謝他穿上外套啊?」我回答這位同學:「因為外面真的好冷啊,我真的很謝謝兒子願意勉強自己穿上外套出門」。他喔了一聲說:「我們家才不是這樣ㄌㄟ,我爸都叫我不要囉嗦直接穿上…。」   說造就人的好話,使聽見的人得益處 還有一次中午去接孩子下課,我站在校門口還沒看到我們家兄弟倆,就看到哥哥的另一位同學咚咚咚的跑到我的面前對我說:「同學媽媽,你為什麼每天都要來接他?」我好驚訝他這樣問我,我對他說:「因為我很喜歡和他一起邊走邊聊天啊,而且我也好喜歡放學時看到你們和你們聊天啊…」,之後他就跑去坐校車去安親班了。我心裡想這個三年級的孩子心裡應該也很期待父母來校門口接他吧!看到優點立刻說出來在於一個意念和行動。   聖經上說:「一句壞話也不可說口,卻要適當地說造就人的好話,使聽見的人得益處。」以弗所書四章29節(新譯本)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環境就是父母彼此相愛 老大升上三年級,常常會有家長彼此問:「你們之後要讀哪個國中啊?」面對這個話題我之前總是簡單回答:「讀學區內的國中啊!」事實上在我們這個學區的許多家長是已經決定要跨區就讀國中,也早就做好全面預備,他們希望孩子能到有競爭力和讀書環境好的學校讀國中,所以我都開玩笑的跟他們說:「啊!我們留在這裡讀都遇到新同學,你們在那裡都是遇到老同學了!」   幾天前又一位家長問我「國中要讀哪裡」的話題,聽她說了好多好多她要跨區就讀的想法,而且早早已經安排好,她最後有點在規勸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父母若是有能力就要努力為孩子預備一個好環境…」,當天我只回應這個家長說:「你真的很愛你的孩子。」可是回家後她說的那一句話:「父母若是有能力就要努力為孩子預備一個好環境。」就一直縈繞在我心裡不斷的想,我想著想著想到哭,「不對不對,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環境是父母的彼此相愛,孩子看見 / 聽見 / 感受到爸爸媽媽彼此相愛才是最好、最棒的環境,這比起在哪裡讀書、去哪裡玩更重要!」   <https://women.cru.tw/?attachment_id=5251>   (文章授權/學園傳道會 馨香女人專欄)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律師的幸福隨想】打破匱乏的恐懼,進入分享的模式

自此段疫情蔓延期間,全民幾乎都在瘋口罩,「排隊買口罩」、「買酒精」似乎成了全民運動,由於家人住院,我每天需要來回進出醫院,應該是口罩需求量大的那群人,但很感恩,這段期間,我們口罩沒有缺乏……   就在這段時間內,有客戶跟我約見面,談完給了我幾個口罩,我說:「不用啦,我還有」,她說:「拿去!你比我需要,給你!」   而在我們基督徒的聚會時,看著牧者拿了口罩分享給沒有口罩的肢體,甚至還關心家人有無需要----然後因著某個姊妹的分享見證,我就有感動把手邊有點少許口罩,也跟那位沒有的姊妹分享----問我,萬一我的口罩用完了怎麼辦?我家一缸子老小都需要口罩,到時候怎麼辦?為什麼不自己多留一點呢?   這讓我想到聖經一個有名的故事「五餅二魚」,在一個天將晚的時候,在一個好多群眾聚集的場合,碰到「大夥沒有東西吃」的困境,這時有個人手上有「五個餅,兩條魚」(可能剛好夠自己吃),但這時他把手上僅有的交給了耶穌,耶穌望著天祝福,撥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聖經描述,這時所有的人都吃,並且吃飽,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聖經寫道,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人。   每次讀到這則聖經故事,我都有個問題,不是「怎麼可能有這樣的神蹟」,而是「那個有五餅二魚的人,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僅有交給耶穌」,難道他自己肚子不餓嗎?難道他不知道他手裡的根本不可能滿足其他人的需要,甚至連自己都會餓肚子嗎?究竟為什麼讓他願意這樣做?我想如果在這場合裡,沒有耶穌,應該就做不到,為何有耶穌就做得到,不只因為耶穌是神,而是耶穌那份犧牲捨己的愛,讓在場有人被感染,不看自己的需要,而看到別人的需要。   為何我們能分享,不是因為我們是大戶,有很多口罩,也不是因為我們不需要口罩,而是因為我們知道有人跟我們一樣也需要口罩,甚至更需要口罩---- 有人問萬一我們自己口罩也沒了,該怎麼辦,我好喜歡聖經詩篇寫的,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所以我們能有一個確信,凡給人的必有給你的--- 因為我知道上帝必供應和保護。   因此我在想,不能只有我或我家不致缺乏,而是讓大家都不致缺乏--- 就讓自己也成為給予分享者,讓在系統裡的都是給予和分享,而非囤積和需索,如此不致缺乏真是可能的---因為真正的匱乏,不是真的沒有,而是因著恐懼沒有,產生的搶奪需索和囤積。只要我們打破這種匱乏的恐懼,進入分享的模式,一定能創造一個不致缺乏的狀態。因為能分享,就是一種愛,愛是越分享越多,越多就越分享。   幸福,即使在一片匱乏的環境裡,相信主是我們最大的靠山,這時能不害怕,不憂慮,成為願意給予和分享的人,這時就真的能不致匱乏。 (文章授權/吳孟玲律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陳思國專欄】上帝在我們的情緒機制裡設定了一個保護方式

上個月在美國服事時,有個媽媽帶著她的女兒,一個女高中生來找我。她坐在我面前,手機一打開錄音時,我就跟她說:「妳很害怕與人建立長期的關係,你很難相信自己能夠與人有深入且彼此敞開的關係...特別是在感情上的...」   接著,我跟她說:妳從小就很怕妳的媽媽離開...   她就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   我說妳很愛神,但妳總是在敬拜中感覺有一道牆隔著妳跟神,旁邊的人都在哭,妳卻哭不出來。別人在笑,妳卻會開始莫名哭泣...   禱告完後,她跟我說她在敬拜中總是很難表達出對神的情感...而她忘了她小時候發生的一些事情了,可是只要每次想到媽媽都會很怕她媽媽離開她,並且開始不由自主的落淚...(ps.其它部分較隱私故不再多提)   阿國回應:   我個人相信上帝在我們的情緒機制裡設定了一個保護方式。   那個保護方式就是當我們在童年受到的衝擊或創傷大到當時的我們無法承受時,我們的記憶會選擇性的遺忘它們。(似乎叫解離性失憶症,但不能反推認為忘記小時候的事情就代表有創傷喔)   我們的「魂」忘記了,可是我們的「靈」卻還記得。因此,當這個人長大後,在無意間觸碰到相關事情時,他們內心壓抑的情緒就會被引爆而湧現。   永遠不要怪罪自己為何有這麼多的情緒,因為那個就是真實的你。   你越不去面對真實的你,你的內心就越會感到矛盾與衝突。   可惜的是,往往會有人去對他們投射奇怪的眼神,甚至他們自己也會去定罪、壓抑自己..以及逃避自己產生這樣的情緒反應,而最終造成更壞的結果,也就是逃避情緒的惡性循環。   你越逃避,情緒只會越追上你,並且用不同的彰顯方式破壞你的正常生活。   你越壓抑情緒,無意間的情緒爆發就會越來越多。   有一些人在傷害過後會選擇性的忽略。好,不管他們是懶的處理,還是覺得沒有必要處理,還是無力處理....   他們往往會覺得事情過去就算了,但絕大部分的情況是如果你不好好的去面對,甚至你沒有學會去找對方有個清楚的「了結」時,「心結」就會一直存在。   這樣的傷害會一直在你的內心當中,紮根在你心裡,並負面的影響你接下來的日子~   我們記得的傷害要去好好處理,我們不記得的傷害更是要敏銳的察覺我們的情緒,並追根溯源的去處理!   如果你是一個領袖,我真的會鼓勵你去努力的營造一個允許人自然分享出自己軟弱與錯誤的環境,因為唯有學習真正的彼此接納,我們才能從「心」出發的,一起成長。   共勉之~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