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近期,許多網紅鼓吹「成年子女應與越界父母斷絕關係」,此言論風潮一出,引起各界關注討論。對此,長年投入「界限」議題教導的謝國銘牧師受訪分享,提供不賭氣、妥善面對衝突的妙方!
「屬世的事」背後多有撒但權勢,基督徒當如何界定「界限」,才不致使自己被扣在撒但的「糾纏」裡?
你可想過自己的「人際關係」究竟是「把你推進神所賦予的命定中」,還是「專扯你的後腿」,讓你常陷入左右為難、裡外不是人的光景中?雖說,每個人對「生命裡的關係」期待不同,但卻無可避免當期待落空時,就容易受傷。但,若更近一步去看清楚「人的有限」,而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賦予其「新的定位」,實則可以使
期待孩子在未來的生活與關係中,能夠被尊重,並懂得尊重他人?從家人相處和互動的這五件事開始吧!
「性」對於這個世代的孩子而言,是個普遍而自然的話題,但也容易因此而受傷。所以,要幫助孩子明白看重自己的身體,建立安全的身體界限,對自己和未來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為了孩子的未來,現代父母讓孩子學習各項才藝,從小開發各項能力,期望為孩子美好的未來加分;但其實,要讓孩子擁有未來幸福的生活與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愛和界限」...
兒子喜歡喝奶茶,他要去買奶茶時會問我:「媽,妳要喝百香奶綠嗎?我幫妳買一杯。」兒子要服務我,當然不能錯過機會!兒子問:「妳要半糖還是少糖?」半糖好像還太甜,多少糖叫做少糖呢?少糖究竟是有多甜呢? 沒想到去年回臺灣,和妹妹在一家飲料專賣店喝梅子汁,服務員問我:「妳要幾分甜?」我一時愣在那裡,原來還細
兒子喜歡喝奶茶,他要去買奶茶時會問我:「媽,妳要喝百香奶綠嗎?我幫妳買一杯。」兒子要服務我,當然不能錯過機會!兒子問:「妳要半糖還是少糖?」半糖好像還太甜,多少糖叫做少糖呢?少糖究竟是有多甜呢? 沒想到去年回臺灣,和妹妹在一家飲料專賣店喝梅子汁,服務員問我:「妳要幾分甜?」我一時愣在那裡,原來還細分為三分甜、五分甜、八分甜、九分甜、全糖,妹妹要八分甜,我三分甜,服務員像變魔術般,沒一下子就做好兩杯奶茶,果然一杯三分甜,一杯八分甜,真是厲害! 有一次幾位朋友在一起,有人無限感歎地說:「世界上不可能有無條件的愛。」另一位朋友剛生了一場病,頗有同感:「是嘛!我才感冒幾天,沒辦法煮飯,勞駕老公到餐廳買東西回家,才幾天老公就說,妳要快點好呀,我都不知道要買什麼了!」話雖如此,她的聲音還是甜甜的,可見她和先生結婚近四十年,愛情起碼還有七、八分甜,足夠羨煞大家了! 那麼,世界上是不是有一隻奇妙的手,能把我們的愛情調到十分甜呢? 愛:為家庭立界限 我和先生結婚三十二年,現在還有甜蜜滋味,先生絕對是居功厥偉。我的先生是個愛家的人,甚至是個戀家的人,從小到大都是考上第一志願的他常說:「我沒有什麼偉大的志向,我只想要一個平凡的家。」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最不平凡的志向! 先生的能力好,曾經在日商公司位居要津,深得老闆的器重,來日的成就唾手可得,但是職位有多高,應酬的壓力就有多大,當他知道往後的日子必定是讓太太孤孤單單吃晚餐時,他非常清楚這不是他要的生活,於是提出了辭呈,放棄職場上的大好前程。 他也曾經進入早期臺灣科學園區,那時候科學園區甫俱雛形,還是一片荒涼,他在那裡初試身手,為美國某家高科技公司建立臺灣的據點。在科學園區的美好信譽,讓他在到了美國幾年之後,還有五家園區裡的公司向他招手。先生經過考慮之後決定放棄,雖然在美國創業十分辛苦,甚至看不到前景,他還是堅持家庭不能拆散兩地,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父親。 我們倆常常討論和確認婚姻的意義,先生非常清楚而且堅守家庭的界線,他知道時間就是這麼多,當工作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剝奪跟太太、孩子相處的機會,婚姻的內涵就會逐漸被腐蝕,他心裡有把清楚的尺,知道只要陷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局面,就很難守護辛苦建立的家庭。 先生不僅不讓工作剝奪家庭時間,也絕不讓自己落入試探。大約三十年前還在日商公司時,先生已經敏感地察覺未來世界的商業動向,因為日商已經開始為進入中國布局,他知道那將是一股無法抵擋的世界經濟潮流。去?還是不去?去的話如何打算?他仔細思量,無論成功或失敗,恐怕都難逃孤單的下場,儘管商界的朋友、同學如何勸說邀約,他就是留在原地,不動如山。 愛:兩人一起學習和轉化 然而,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先生雖一心要成為孩子的密友,卻難以如願,他得擺脫原生家庭嚴厲父親的影響,努力學習愛的啟發教育,在轉變的過程,確實挫折不斷。 先生常說自己臉皮特薄。表面看來是因為從小力爭上游,一路都是第一志願,進入優秀學府的關係,特別不能忍受挫折。但是我知道,追根究柢,其實是他害怕犯錯,害怕被責備,「受傷的小小男孩」還在心裡。有時候我小心翼翼提出自認為是「完美的建議」,卻讓他覺得自己怎麼做都錯。而只要覺得受挫,他就失去溝通的動力。 先生家裡幾個孩子都是在父親的責罵中長大的,要從「沒用的人」、「不如小時候就把你們掐死」....這些詛咒的話語走出來是相當不容易的,他努力追尋婚姻與家庭的價值,卻又被父親的緊箍咒套在身上。在婚姻生活中,我們有時候可以盡情開懷歡笑,有時候卻因為不小心說了什麼,就讓他陷入傷痛,甚至是激烈的反應。 和先生一同學習成長,確實帶來了豐碩的果實,先生本是忠實與熱誠的人,捨去了世上的財寶,卻得到心靈的豐收,與孩子的關係更密切了。只是,沒想到我自己那沒有完全煉淨的傷痛殘痕,在心底暗暗發酵,讓我在與他溝通不順時,特別容易感到失望。 愛:攜手經歷性格的成長 每個人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制約,我也不例外,在性格中有逃避衝突的傾向。記憶中,只要母親板起臉來,我就非常擔心一場家庭衝突即將發生,我常常得擔任救火員的角色,這樣的心理負擔使我當下無法冷靜分辨什麼是我的責任,什麼不是我的責任,我總是急急忙忙息事寧人,只要天下太平就好。 但是在上帝所設立的婚姻關係裡,如果要享受豐盛的愛,必定得經過性格的成長,我們不能毫無界線,讓配偶蓋括承受我們的全部性格,那樣將不再是兩個「獨立而自由」個體的結合。然而性格的成長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因為性格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有顯明的性格,也有隱藏的部分,當夫妻願意經歷性格的成長,那是意謂將經歷排斥、恐懼、逃避、失望、幻滅....等等心理過程。 我不否認也曾經歷過恐懼和排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經歷性格的成長,那麼當衝突發生時,不是怪罪別人就是委屈自己,我們夫妻倆一定漸行漸遠,無法享受真正的親密。有一次,當我感到極度失望時,我開始謙卑下來,把焦點從先生身上移開,回到自己身上,自我省察:我可以為我們的溝通做什麼?我是不是犯了什麼不知道的錯?我是不是縱容自己的性格,沒有為性格立界限,以至於把自己的期待凌駕在對方成長的時間表上? 《聖經》雅各書一章2-5 節如此勸勉:「....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欠缺。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 當我轉向上帝,祂就光照我性格中也有緊抓不放的部分,在心底最幽暗的地方,有先生對孩子嚴格要求的眼神,有先生失去耐心的責備,一幅幅圖片,陳年老舊已經泛黃,全被翻箱倒櫃找了出來,讓我震驚不已。這些不是早就不存在了嗎?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我自己也犯了許多的錯,不是在愛裡彼此饒恕了嗎?原來,當時因為委屈所積存的不滿,還藏在我的心底深處。 委屈豈不意味著隱藏的自義與論斷?我的眼淚流了下來,幾乎無法遏止,忽然,在上帝慈愛的光裡,我看到先生可愛小孩的模樣,完全沒有創傷的他,自信又快樂地站在我面前,緩緩向我走來。彷彿蒙眼的帕子被除去,看到上帝的榮光,又像在鏡子裡反射,上帝的眼變成我的眼,我看先生是這麼可愛的人,是完美無瑕疵的! 愛:完全的委身 愛,需要自由的土壤,我們要竭力維護伴侶獨立完整的人格,如同上帝對我們的愛,讓我們有自由意志;愛更需要堅定的盟約,讓對方知道「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 參聖經希伯來書十三 : 5 ) 。在婚姻神聖的約裡,也是彼此有堅定的信心,知道不會被拋棄,知道關係即使有緊張、有壓力、有衝突,都是為了更深知道你。 愛更需要完全的委身,願意為彼此的調適與成長獻上全部的自己,這是生命的不斷更新,在愛中轉化時,新的生命誕生了,懼怕就被除去。 「成功哲學」的教導遍布在我們成長的環境裡,我們不敢顯示軟弱,害怕被排斥、被嘲笑,於是我們軟弱的部分變身為誇大強勢,錯的都是別人、不是自己,在婚姻中矇騙自己也欺壓伴侶。只有「我總不撇下你」、有恩慈有憐憫的愛,才能破除性格的偽裝,讓我們可以放心地坦露真實的自己,跨出成長的第一步。 那一天當我的軟弱被揭露時,上帝豈不是如此恩慈待我?婚姻真愛的本質和上帝對我們的愛是一樣的。 「我看到你,好可愛,好可愛!」打電話給正好遠行的先生,他愣在電話那一頭,我彷彿看到他的淚光,兒時不曾被鼓勵稱讚的他,不知道自己是可愛的、美好的,上帝透過我的認罪,送給他一份禮物─童年創傷得醫治的禮物。 犯錯也是可愛的,是可以被接受的、可以改進的。從童年的創傷走出來,先生開始勇敢地道歉,即使只是生活中小小的差錯。他知道他不必是強者,因我始終與他相伴相守;我也可以安心面對不同的意見,不必收集委屈,我們會在愛裡一起轉化。 愛有幾分甜?轉向上帝,苦澀盡去,愛就有那麼甜! (文章授權/台灣真愛家庭協會)吳貴珠老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妳的行事曆是否充塞著滿滿的待辦事項?日子非得要過得如此忙碌嗎?妳知道我們的主耶穌也休息嗎?事情有分輕重緩急,學習將重要的事分別出來,有效利用時間,才不致使自己累垮。暢銷作家阿莉‧沃辛頓(Alli Worthington)透過這篇文章,節錄其著作《打破忙碌》與忙碌的妳們分享,該如何善待自己。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箴言23:14) 當父母的責任不只養孩子,也要管教孩子。管教的目的,在使孩子不沾染惡習、避免易受的誘惑、與心靈的墮落。 孩子在外不好管教,不要責怪學校、社會、鄰居、同學,而是父母不會教,只會寵小孩。過寵的小孩,將來不易進社會。 管教孩子
華夏回家聚會昨於香港火熱登場。 (照片提供/福音線民)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