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图/蔡颂辉)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事奉呢?是与别人所献上的比较,还是真正认识何谓「神所喜悦」的事奉?

事奉中的「完美」与「诚意」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看到好多教会都用Zoom,唱诗的时候就从YouTube挑几首诗歌,大家跟着唱,简单得多,不如我们也这样做。」

 

欧洲疫情恶化,宣教工场忽然宣布封城,团契同工们在会议中讨论接下来线上主日崇拜的安排时,有同工提出上述建议。无疑,他的建议是最简单、最及时、效果又不错的方法。

 

从YouTube上所选的敬拜诗歌都是专业的团队製作的,无论唱功、演奏、录音、带领的技巧都比我们自己的弟兄姐妹亲自做来得好。不单如此,这样做还省了我们很多练习、录製和剪辑的时间。

 

这个讲求「方便」的建议若可被採纳,那其实讲道环节也可以直接在网上找个适合的讲道视频来取代本堂牧者的讲道。

 

通常我们请外来的讲员还要给讲员费,现在不单这个可以省了,而且还能「请」到平时很难请到的「大讲员」,他们随便一篇讲道都比很多本堂牧者精彩,那些塬本花在预备讲道的宝贵时间,还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个别关怀、推展其它事工,或处理其它平时没有时间处理的事务。何乐不为?再说反正无论是自己人或别人带敬拜或讲道,参加者都是一样看屏幕,不是吗?

 

不过,这个听起来非常聪明的建议最后还是被作为牧者的我否决了。

 

我坚持要有自己的敬拜团在镜头前带领敬拜,然后透过预录或直播的方式带领参与线上聚会的弟兄姐妹一起敬拜。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神子民事奉神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是看中哪种方法又容易、又好、又省事?还是我们看重那事奉是不是我们自己献的?

 

不久前同一个老朋友聊起现在这种许多教会常用的敬拜模式时,他说:「这种能叫带敬拜吗?不就是播歌吗?」我从社交网站上看到,有教会已经把塬本带敬拜的事奉,在线上聚会中改成了「选歌员」。

 

在继续讨论下去之前需先声明,我能体恤许多小地方的资源有限。笔者所在的德国,就有许多较小的城镇,那裡没有华人牧者、信徒中也没有音乐人才和设备,连聚会的地方也很受限(在学生宿舍或公寓裡),只有几个基督徒在勉强维繫着团契生活,有些则透过国外的牧者定时给他们连线查经和祷告。

 

在这些种种条件的限制下,他们使用YouTube播放诗歌作为敬拜,或从网路上播放讲道视频,我完全可以接受。我真心认为科技的发明大大弥补了网路之前的许多牧养上的缺口。然而,那些可以自己做得到的,我认为必须自己做。

 

科技的发明虽然提供了很多方便,可是人一但不警醒,就很容易滥用,而且扭曲了我们该有的心态。

 

笔者还在宣教神学院教学的时候,就常发现学生大量拷贝网路上的资料当作作业交上来。还有一次,我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感觉到其中一段文字非常熟悉,于是把文字贴在谷歌上搜寻,结果发现那是我本人在网路发表的文章。学生竟然把老师所写的东西当作是自己写的交上来给老师!

 

寻求「既好又方便」与要求「自身所献」是两种不同的事奉心态,两者的根源在于对完美和诚意的考量。

 

一、所献的必须「完美」

无可否认,使用现成的作品比较「完美」,而好的品质的确是事奉者对事奉该有的基本要求。

 

这让我们直接联想到旧约圣经中对完美祭物的要求。

 

利未记论到祭祀条例时提到献祭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祭物必须是没有残疾的(利未记1:3、10,3:1、6等)。这要求背后的神学含义,就是反映出对神完美属性的尊崇,正如一般被视为概述主题的经文所述:「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未记11:45)

 

当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和亚比户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向神献上凡火的时候,神就降火把他们烧灭(利未记10:1-2)。

 

在第二圣殿时期,神透过先知玛拉基责备当时的祭司,因为他们将瞎眼、瘸腿的、有病的、抢来的献上为祭。(玛拉基书1:8、13)神对此深感恨恶,巴不得有人把殿门关上,不让他们来献祭(玛拉基书1:10),而且还说要把他们与祭牲的粪一同除掉(玛拉基书2:3)。

 

值得注意的是,圣经所要求的这些祭物都必须是献祭者从他自己的所有中献出来的,圣经从来就没有允许献祭者以别人的完美祭物取代(注意玛拉基书对祭司的谴责中也提到了「抢来的」,参玛拉基书1:13)

 

这可以从律法给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的要求差别看出来,有人献牛、献羊,较穷的人也可以献斑鸠或雏鸽(参利未记1:14)。换言之,神所要求「最好的」,是献祭者的能力和所拥有的一切中的最好,而不是和别人比较之下的最好。这一点提醒事奉神的人,在考虑献得好不好之前,必须先确保那是自己亲手献的。

 

二、所献的必须有诚意

献上一个「完美」的祭,和一个自身所献的「最好」的祭之间的差别在于诚意。

 

想像你是一个很会做饭的人,有一天你要请人吃饭,你会不会去超市裡买一些冷藏的现成食品,放进微波炉裡热一下然后请大家吃呢?除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大家要赶着吃,或一些重要的材料不足,不然的话,你岂不会尽自己的能力献出最好的手艺?更何况事奉是做神国的工、敬拜是献给神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坚持每週在自己目前的团契讲道。在我到这裡服事之前,团契没有牧者,弟兄姐妹就从YouTube选视频来观看。2017年我来了之后,除非有特约讲员(但因为德国很缺华人牧者,所以很少有机会请外来讲员),否则我每週都讲道,连出差到其它城市或国外,我也提前把讲道录好发给同工届时播放。

 

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我自认讲道比别人好,而是我要求自己每次的事奉都必须「现做的」、新鲜的。疫情下,在线上请讲员也比较方便,儘管效果差不多(大家都是对着电视或电脑看视频),但我还是要求讲员必须是现做的。

 

叁、在不完美中求完美

讨论至今,相信我们都可清除看出「完美」和「诚意」之间的轻重。如果可以做到既完美又有诚意最好,但那境界既然不容易达到,「诚意」务必是优先考量。不单如此,一个有诚意的事奉,必然会越来越完美。

 

以我们在疫情下的经验为例,当德国开始宣布禁足令之后,我和资讯部同工便开始研究线上聚会的进行方式和技术问题。开始的第一週,我们在家裡作直播,但因为网路信号不佳,结果只能传送歌词和讲道PPT画面,现场录像的画面不动。

 

后来我们商讨后决定改用预录,但是花了很长时间做后製,而且也出现许多状况和错误。我们继续改进,等到最基本的条件(字幕、声音、画面清楚传达)达到之后,我们开始追求更美、更好的果效和更快速的製作方式。

 

直到最近我们还在改进现场收音问题,尤其是多种不同的乐器同时配搭时,起初产生许多噪音和回音,于是我们为此而添购了新的器材,效果已大幅度提升。可见,当我们坚持「自身所献」的时候,我们所献的品质就越来越完美。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採取「方便」而「完美」的方式,我们永远没有学到这些技巧,也无法在这个事奉上长进。

 

笔者认识很多宣教士都是完美主义者,连我自己也是。一般而言,完美主义者给自己和别人增添很多压力,而且可能带来事奉团队上的衝突,尤其在教会的事奉上,由于大家都不是受薪的,有时候还会有人因此而煺缩,这些都是笔者亲身经歷过的。事奉久了,这种心态也跟着有所调整。

 

至今我仍然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对于自己的手做出来的东西都有一定要求,不仅仅是在美术上、音乐上、讲道上、教学上、讲义上,或者甚至只是週报上的排版和标点符号。

 

以前,我会把对自己的要求也加诸在其他同工身上,但如今我已改变,学习从中去欣赏「不完美中的完美」。儘管成品不一定能达到专业的水平,但看见弟兄姐妹背后的心思、努力、代价、配搭,齐心把一件事做好,那些要比成品的完美更美!反之,如果一直使用既方便又完美的方式,会不会导致弟兄姐妹变得更加懒惰而不求长进呢?

 

愿神常常提醒我们,也愿每一个服事神的人常保持清醒的思考,知道到底在神眼中何为美。对我而言,我宁愿献一个跟别人相比之下不太「完美」的祭,也不要献方便的祭。

 

(文章图片授权/蔡颂辉)

诚挚邀请您以奉献支持福音新闻媒体,为我们加油打气,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谢谢您~(点此奉献)

author

蔡颂辉

欧洲校园事工(ECM)宣教士、神学院讲师、漫画家、词曲创作人、专栏作家。先后毕业于新加坡神学院及中华福音神学院,获神学硕士学位,主修新约。目前在德国东部德累斯顿市做华人留学生福音工作。2007年开始创作单格信仰反思漫画,2012年开始以边讲道边画漫画的方式佈道,广受世界各地网友欢迎,亦经常受邀在各地主领聚会。着有《给灵命把把脉》、《别搞错信仰》、《千万别搞错信仰》等。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