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7日下午,2021台北研经培灵会—教会的觉醒与重整,台北怀恩堂主任牧师吴荣滁,带领大家一起透过圣经中的耶利米哀歌,了解「苦难」,盼每个人在信仰上能有更多反省与反思,并将耶利米哀歌的真理,运用在生命中。(图/研经培灵会Youtube频道)

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苦难,我们是否常觉得快撑不下去了?我们都喜欢喜乐、得胜,但「苦难」、「悲哀」也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过程;重点不只在于发生了什么样的苦难,而是要看见苦难为什么发生、其背后的真相。吴荣滁牧师藉由耶利米哀歌,了解「苦难的本质」,从哀伤中生出盼望。

「2021台北研经培灵会—教会的觉醒与重整」,7日下午,台北怀恩堂主任牧师吴荣滁牧师与大家分享「耶利米哀歌的神学反省」,吴牧师受访时说:「其实,我心裡有个很重的负担,人的本性,都不喜欢悲哀的,但我们却忘记,耶稣基督得胜,是透过极大的患难」。

 

真正属灵上的得胜,不仅限于表面上的兴高采烈,反而是心灵特别沉重的,甚至是痛苦的过程,然后靠主得胜」。

 

吴牧师说到,我们都喜欢喜乐、得胜,当然这是肯定的,因为耶稣基督也是得胜的主,我们应该与祂同掌王权、靠主得胜、胜过仇敌并得胜有余。

 

然而,他也说「悲哀」同样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过程,若我们了解「悲哀」的本质,就能从中反省与学习,使人的属灵生命更加沉稳,并从中更认识自己与人生的真相、智慧。

「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传道书7:1-4;吴牧师分享,这裡讲到两个对比,一个是遭丧之家,一个是宴乐之家,我们都希望去参加那快乐的派对,但往往丧者的过往,会使我们有更多的反思与沈淀。(图/Shutterstock)

「人生」—现象不一定是真相

吴荣滁牧师在5、6日,带领大家一同研读《耶利米哀歌》,在这五章圣经经文,其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苦难」的现象(所发生的事件),就是因为「巴比伦人的侵略所带来的」。

 

他说,现象告诉我们,因仇敌的入侵,使以色列人国破家亡,不过,仔细研读耶利米哀歌裡的诗歌与经文,让我们看见,其实这个现象,并不一定是真相

 

牧师并进一步解释,作者其实是先「光照」这群受苦的百姓,让他们知道受苦是因耶和华愤怒的杖所带来的;被光照之后,带出的是百姓们的「反省」,认知到自己的错误,翻转先前所以为的「当国王从被掳之地回来,国家就会復兴」的虚妄思想;反省到问题的核心后,接下来就会带出「盼望」

 

所以,这个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就是百姓离弃了神的盟约

 

吴牧师说道,《耶利米哀歌》的作者指出,真相并非现象所看见的敌军入侵,而是百姓们「离弃盟约」;只要当人们对这苦难,有真正的看见与反思,知道真相是离弃盟约,就能使人深刻反省,并超越现象、进入真相与盼望。

 

亦即,只要从这苦难中,知道真相是离弃盟约,以色列人就能看到,当归回盟约时,这苦难就可以被超越。

现象,并不一定是真相;真正的真相使人能进入反省,并带下盼望。(图/Shutterstock)

另外,吴荣滁牧师提及,在这哀歌裡,有个非常重要的思维,就是「盟约神学」。什么是「盟约神学」?吴牧师简单地解释到,在利未记第26章3-39节,前面第3-14节,神说,只要我们遵守神的律例、诫命,我们就得以吃得饱足、追赶仇敌、有源源不绝的供应等。

 

然而,当我们离弃神的诫命时,从第16节开始,就可以看见,神四个层面的管教。所以,当人愿意遵守与神的盟约,神就会赐福;若不遵守,就有神渐进式的惩罚,这就是其中盟约神学的基本架构。

 

吴牧师提到,美国有位牧师与作家陶恕(A. W. Tozer)在《颠覆信心:期待上帝介入你的生活》(A Disruptive Faith:Expect God to Interrupt Your Life)这本主要讲述信心的书中说—神会主动介入我们的生活,藉由如此,使我们经歷神;即使是要付上代价,为要使我们灵性更为成熟。

 

「耶利米哀歌所记载的社会,就是在盟约神学这架构下;百姓付上外族入侵带来苦难、惩罚或管教的代价,目的是使百姓回头」吴牧师说。

 

故我们在生活当中需要常常反省,从现象界进入到真相。有时这反省很痛苦,但是我们也必须面对,即使需要付上代价,为使我们更为成熟、更了解神的心意而耶利米哀歌是个非常好的範例,使我们可以学习这信仰的歷程。

 

他接续说,因为疫情,教会开始要重整、要觉醒;「聚会停止」只是一个现象,表面上是我们不能面对面相见,但这只是在「现象」层面来应对,我们更需要去思想,为什么神要让这事情发生?到底什么是教会?现在彼此不能见面,还能算是教会吗?而什么是牧养?什么是圣礼?

 

「牧养」—真理中的生命交融

另外,透过耶利米哀歌,看见疫情所带下的这苦难,反能帮助我们更多去思考「神国的价值观」,吴荣滁牧师说,耶利米哀歌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反思疫情下的「牧养」。

 

在耶利米哀歌中,耶利米是如何描述、定位自己的呢?「他引导我,使我行在黑暗中,不行在光明里。他真是终日再叁反手攻击我。他使我的皮肉枯乾;他折断我的骨头。」(耶利米哀歌3:2-4)

 

耶利米说他自己是个受苦的人,同以色列百姓一样,是个被神责罚的人;牧养工作中的牧养者,也像是如此,是道成肉身,跟所牧养的人一同受苦的。

 

然而,在资讯时代裡,我们很容易让牧养从「道成肉身」(incarnation)变成「资讯化」(information),当听到有人家裡发生事情,我们经常做的就是,赶快登记起来,在电脑上做个表格,就结束了。

 

「耶利米当在苦境中,并非只是报导苦境,而是从认同中,带出光照;光照中,带出反省;反省中,带出真理与真实、去妄存真,最后带来真实的盼望。他不只是给出报导、资讯,而是与悲哀者同悲哀,认同这些受苦者,然后带领大家走出苦难的境界。」吴牧师提醒。

 

资讯只是提供牧养工作的基础,我们每个人在牧养亲朋好友时,更重要的是真实的付出行动、道成肉身。牧师提到,在疫情期间,他们的教会中有些家庭遇到失业、身体与经济都出现状况等问题。

 

其中有个会友,就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困难,在美国的师母就赶紧通知牧师,一起祷告、让教会弟兄姊妹一起帮忙,结果就有家庭为这会友家庭奉献。经过此事件后,会友跟大家分享困难已解决,并在过程中,看见耶稣、看见神蹟。

 

「事奉」—晨光乍现前的坚持

最后,吴牧师也与大家分享,他在耶利米哀歌看见的另个重点,他先问道,什么是「事奉」?他说,「事奉」其实就是在晨光乍现前的坚持

 

在这艰难的年代,做传道人真是极大的挑战,然而,晨光乍现前的坚持,就好像是在还看不出一点希望、晨光还没有出现时,我们仍继续地坚持一样,最终,要看见所身处的黑暗要过去,神的晨光就要出现

 

他说,就像耶利米哀歌中,作者与百姓的确身处黑暗当中,但作者没有放弃,就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仍坚持下去;如果他当时看见黑暗,并没有坚持超越的话,那最后整个群体,很可能就永远在黑暗中生活。

 

而要如何继续「坚持的事奉」呢?吴牧师提出以下叁点:

 

1. 认识事奉对象:能继续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要先认识「谁是我们的事奉对象」,圣经作者让我们看见,神是谁,祂是非常有能力、有威严,会惩罚攻击我们的。

 

但祂也是在惩罚后,愿意赐下盼望之光的神,同时也是慈爱的神、想与我们重建盟约的神;当祂看见百姓愿意回转时,他是何等愿意赐福百姓,接纳百姓,让我们看见「神不只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主宰」

 

2. 增加事奉的装备:耶利米哀歌的作者是个非常有事奉经验的先知,哀歌本身就是很有深度的思想分析,不只是看见现象,而是反思到真相后,告诉百姓要反省,并看见盼望。

 

而我们也需要增加事奉的装备,不只带下安慰,也能实际地提供建议并也给予羊群装备;唯有会打仗的人,才能上战场,坚持在战场上。

 

3. 认知自己的有限:耶利米哀歌3:21-22说,「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致断绝。」当作者因看见自己的不足,才能知道神、对神有这些属性的描述,如:指望、慈爱、怜悯、诚实等、也因经歷这些神的属性,才知道神是恩典的主。

 

所以,唯有我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有限,才可能在事奉中经歷神的恩典,否则我们很容易以为,是透过自我的能力,带出所有的事奉。

吴牧师提到,现在我们在事奉中所经歷神的恩典,就是神福音所带来的恩典;这恩典塬是我们所不配得到的,得到后,这恩典也是不断延续、更新的,使我们能在这恩典中,继续依靠神、继续成长后,又继续依靠恩典,直到许多无法做成的事情,靠着恩典一一做成了。(图/研经培灵会 Youtube频道)

吴牧师受访时提到,于疫情下,台北怀恩堂在去年实体聚会也停了十周,人与人之间无法见面,使他们更深反思,人与人之间连结与互动的重要性。

 

无法与大家见面的过程中,吴牧师便与师母一起,每天除周叁的教会祷告会外,于线上有「怀恩晚祷」时间,从今年五月起至今,已录製超过120支祷告,虽然需要付上许多代价,但希望大家仍能共同一起在神当中有连结。牧师也说道,这样坚持的祷告,也真实帮助到教会一些弟兄姊妹,在动盪、不安裡,安然入睡。

 

耶利米哀歌,这位作者、传道者,给我们看见,在黑暗的时代,仍有光芒与盼望;给我们看见,神是守约、施慈爱的神,愿意引领、带领我们。

 

吴牧师渴望透过分享耶利米哀歌,引起大家研读哀歌的兴趣,并能找到伙伴、互相讨论,藉由哀歌面对每人不同的人生苦难。

影音直播。(影片来源/研经培灵会 Youtube频道)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