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社会中有许多「看不见」、被忽略的朋友们,需要更多人的「平等分享」。      (照片来源/时代论坛)

近年,愈来愈多有心人士身体力行,走入被忽视的社群裡服事,加上社交网络平台的讯息发放与交流,促使塬本不相识的人走在一起。自去年香港政府宣佈向人民派发6000港币,从事室内设计的曾志浩弟兄没有将这笔钱用作旅游消费,而是购买食物及物资,直接送给无家可归者。

去年跨年夜,曾志浩藉着Facebook的唿吁,召集80人到深水埗区,将金钱化成食物及物资,与住在桥底、被歧视、被忽略的街友分享2011年最后一个夜晚。

近80位不相识的人们和桥下街友度过2011年最后一个夜晚。      (照片来源/时代论坛)

曾志浩将活动命名为「平等分享行动」,希望志工能将过去戴上的「有色眼镜」放下,人人生而平等,不应因别人处于幽谷而看不起别人,「我们不是来做义工,没有『施』与『受』的角色。不是我们为人做了些许事情,然后就很开心。」这种自我满足的异化关係,往往不能使人在生活中改变,多数只能停留在一时一地事件上的参与。回到所属社区,持续思考并作可行的事情,是曾志浩和许多自发行动者的期许。

当日发送的物资,全部购自区内的小店舖。曾志浩表示,这些不「帮衬」连锁超市的行动,一方面使志工的金钱可以流进小市民的手裡,另一方面让参加者体会今日在旧区购物的乐趣与困难:「一元可以当成一把剑。你究竟将它给大财团去攻击其他人、欺压小店,还是给这些小店,让他们可以保护自己?」

80位互不相识的人走在一起,为着同一行动付出,过程中纵有混乱的情况,但行动大致畅顺。曾志浩坦言:「我们是一群临时招募的士兵,随机应变是每位参加者的最高指令。」网络动员的特色,是每位参加者都是「行动者」,需要互相配合、补位。自发行动没有一般机构的行政负荷,却要求参加者有自主意识。

理念清晰、组织程序简单,是这类自发行动必须具备的,尤其是网络动员。儘管每次行动出席者不同,但无论在网路或行动过后的分享,都在参加者间持续发酵。没有以信仰为号召的除夕送暖行动,却令多数基督徒参加者对信仰有更深入的反思,要把爱带到平日「看不见」的人群中间。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