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苏吉特(右)从小被关在鸡笼裡,导致行为、语言都像鸡一样,被称为「鸡男孩」。

苏吉特(右)从小被关在鸡笼裡,导致行为、语言都像鸡一样,被称为「鸡男孩」。 (照片来源/The Happy Home)

在小说《人猿泰山》中,描写一个婴孩意外流落丛林,在猿猴家族中成长,导致他行为、语言、生活方式都和猩猩没两样,故事引起许多人讨论,甚至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动画。只是许多人不知道,如此出现于小说中的情节,其实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只是故事背景不是在开放的野外中,而是在骯脏黑暗的鸡笼裡。

从小住鸡笼 接着被拴22年的「鸡男孩」

在斐济的苏瓦(suva),有个名叫苏吉特‧库玛(Sujit Kumar)的男孩,小时候因母亲自杀、父亲遭谋杀,由祖父母代替扶养。但因为当地经济环境过于贫穷,他的祖父母只好将他关到在鸡笼,每天和鸡一起生活,并时常以暴力相待,导致他除了发出鸡啼声、用啄食的方式吃东西,不会站立、两隻手掌内翻,以手背和双脚爬行,而且对人充满攻击性。

随着他慢慢长大,行为、语言越来越像鸡,他的祖父母最后无计可施,将他弃置在马路边,经人发现后才被当地的一间萨玛布拉老人院收容。面对他动物般的行为和兇恶的性情,当地的社工、照护人员都不知所措,只好限制他的活动範围,用一条麻绳圈住他,另一头绑在墙壁上。

这样的生活长达22年之久,大家都知道,在老人院裡面有一位「鸡男孩」,虽然已经成年,却不能正常说话,只会发出鸡叫声。直到有天,一个名叫伊利莎白‧克雷顿(Elizabeth Clayton)的女士来访,彻底改变苏吉特的生活。

復塬─在母亲的爱中从「心」茁壮

伊利莎白与苏吉特。

伊利莎白与苏吉特。 (照片来塬/The Happy Home)

伊利莎白塬是一名澳洲的心理学家,结束一段婚姻后,来到斐济成为宜家家具(IKEA)的进口商,并担任当地的扶轮社社长。长期关怀弱势族群的他,某天参访当地的老人院,无意间发现苏吉特。

「大家都说他跟一隻鸡几乎一模一样,但当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却好像看见他裡面隐藏着一个『人』。」小时候也曾因受虐留下创伤的伊丽莎白,后来决定要把苏吉特带回家照顾。

在伊丽莎白事业如日中天时,她突然觉得苏吉特就是上帝给她的「唿召」,于是她放弃了事业,正式领养苏吉特,并且经营育幼院「The Happy Home」,专门收养当地的孤儿和弃儿。于是,苏吉特在育幼院其他孩子的陪伴下,开始全新的生活。他补上缺牙、学习穿衣、餐桌礼仪、游泳,学习爱与被爱,学习认识和感受世界的许多事物,脸上开始出现自信和满足的神情。

苏吉特(前排左二)和育幼院的孩子们。

苏吉特(前排左二)和育幼院的孩子们。 (照片来源/Elizabeth Clayton)

对伊莉莎白而言,苏吉特虽然已经是30几岁,心智上却是个正在学步的幼儿,需要用爱一点一滴的滋养,将他从过去的「空白」中唤醒。虽然一开始伊丽莎白必须忍受苏吉特的攻击行为,但她时常祷告,希望情况有所改善。对他来说,苏吉特不只带给她心的生命动力,也使她对信仰有更多的体会。

然而,在特殊教育专家、病理学家和医生等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他的进展却很有限,他还是会习惯性的发出鸡叫声,无法正常使用人类语言。虽然有人质疑伊丽莎白投入的精力、心力、财力过多,投资报酬率太低,伊利莎白却丝毫不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我完全不觉得我在浪费时间,因为这些牺牲都是来自我心中一股燃烧不断的热情,我无法用任何理由推託!」目前,伊丽莎白还是固定带苏吉特到澳洲接受治疗,不放弃任何改变的可能性。就像一个母亲褓抱怀中的婴儿,伊丽莎白也用爱来餵养苏吉特过去空白的心灵。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