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德国当代最知名的灵修大师「古伦神父」,4日于东门基督长老教会,分享「如何用灵性层面陪伴长者」。今日,台湾与德国的许多教会都投入在长者事工上,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事工。

德国当代最知名的灵修大师「古伦神父」,4日于东门基督长老教会,分享「如何用灵性层面陪伴长者」。今日,台湾与德国的许多教会都投入在长者事工上,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事工。 (摄影/记者丁平)

去年,台湾国民健康局针对「对于长者的印象是什么?」,向1,500位不同年龄层的人进行调查,结果指出,长者要的不只是健康的身体,更希望在心灵层面有好的辅导,能得到平安喜乐。

陪伴长者或其他人应有的3个条件:

陪伴者本身要散发出「平安」的讯息,才能带给长者喜乐。

陪伴者本身要散发出「平安」的讯息,才能带给长者喜乐。 (摄影/记者丁平)

台湾已进入高龄化社会,陪伴长者的需要越来越大,究竟当持何种态度及方法?德国当代最知名的灵修大师「古伦神父」提出以下建议:

第1:「想要了解长者,必须先认识自己」。

陪伴长者时,要想像对方是一面镜子,就能将长者的痛苦反射到自己,并自问:「若是我生病、失去心爱的人、失去健康或变老了,该如何处理?」如此才会有同理心;同时必须和自己的「生命故事」(疾病、抱怨或孤独…等)「和好」,才能从自己身上发出「平安」的讯息,进而带给长者。

第2:「辨别诸灵」。

古伦神父提及,早期的修士辨别诸灵,会察觉谈话者的想法是来自于「上帝」、「魔鬼」、或是「自我中心」?这些想法中,带出的影响力若是来自于「上帝」,则会让人感受到「爱」、「活力」、「平安」;若来自魔鬼,也就是「超我」的想法,会带来「恐惧」、「狭隘」、「对自己的过度要求」;若是「自我中心」,就会是「随便」、「毫无目的」、「毫无意义」的思想。

长者背后带出是怎样的「图像」,可以透过倾听跟分析,藉着「谈话」慢慢的带出转化。

第3:「必须先相信对方有『良善核心』的内在」。

当长者充满了「刻薄」、「怨恨」、「不满足」时,先别将「成见」放在彼此的框架裡,我们必须在每位弟兄姊妹身上看见耶稣基督,并默想:「他背后渴望的是什么?」若我们相信对方有个「良善的核心」,才能透过「陪伴」唤起那份良善。

我们是陪伴者,而不是命令者,不是告诉他说:「我知道上帝要告诉你什么」…等言论,这是滥用属灵的权柄

基督徒该用什么态度陪伴长者?

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圣经》马太福音25章40节

古伦神父带来许多启发,让陪伴者明白无论如何,长者都是个有价值的人。

古伦神父带来许多启发,让陪伴者明白无论如何,长者都是个有价值的人。 (摄影/记者丁平)

耶稣在《圣经》马太福音 25章中提到6个善工:「蒙我父亲赐福的人哪,你们来吧!来承受从创世以来就为你们预备的国度。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流落异乡,你们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害病,你们照顾我;我坐牢,你们来探望我。」

第1:经文中所指的「饿了」,不只是身体上感到飢饿,更是在心灵上需要神的话语,我们都需要有鼓励、生命力的话语。

第2:经文中所指的「渴了」,不只是是肉体上的渴,更是对于「爱」的渴望。当我们遇到刻薄的长者时,正代表其内心对「爱」的渴望很大。当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我渴了」,祂在这裡喝下了人类的苦难。因此,我们也当将感受到的「苦难」,学习转变过来。

第3:经文说「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当老人觉得「赤身露体」,不只是外在没有衣服,而是无法掌握自己的生活、新的科技,以致内心觉得赤身露体,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时别去刺激他,令他难为情,而是要用「爱」来包围他,像穿衣服般穿在他身上。

第4:「探访生病的人」,希腊文中的「探访」为「仔细的看」,也有「尊敬」之意。当我们探访时,不是敷衍了事,而是仔细的看,看见长者有什么「需要」,仔细的看对方,代表尊敬他人。

第5:「流落异乡要收留他」。有时,长者们的亲友过世,会感到自己被抛弃,这个世界令他陌生。这时,需让长者有「家乡」般的安全感。 第6:「坐牢时,来探望我」。当长者们被负面情绪綑绑,此时陪伴者应给老人有「自由空间」。

必须陪伴长者的家属 认真处理内心的攻击性

当对方的亲人过世时,陪伴者需陪伴他的亲属,举办一个好的告别式,这也是一个善工

今日报每月所需经费为50万,若您曾被我们的新闻打动,邀请您以奉献支持媒体宣教事工。

今日报每月所需经费为50万,若您曾被我们的新闻打动,邀请您以奉献支持媒体宣教事工。 我要奉献,GO!

长者关顾事工,不只是针对长者本身,也要关心其家人。若陪伴者经常碰到「发洩情绪」、「抱怨」、「不满足」、「不知感恩」的长者,对陪伴者而言是很大的负担。身处这般情况,陪伴者必须先学会「保护自己」,并持续照顾难以顺服的长者。

通常,陪伴者内心难免产生「攻击性」,当察觉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时,别去压抑,而是去感受它,因为「攻击性」是在邀请你,告诉你的界线在哪裡,如何与长者保持心灵的距离。当陪伴者察觉到攻击性时,若选择忽略、压抑,最后,容易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刻薄,甚至说出伤害别人的话。

事实上,「攻击性」有「正面」的功能,能让陪伴者思考如何与长者保持亲疏与距离。当自己有「攻击性」时,别用「道德性」来评断。有时当我们作难,容易用「道德性」来「强迫」自己该「爱我的妈妈」或是成为「好基督徒」。但攻击性应该是给予陪伴者的一个提醒,能保护自身心灵,明白自己的界线。

此外,当长者一味「怨天尤人」时,陪伴者若用「道德」或「宗教语言」,甚至分享耶稣,这不易带出果效,因为此时他的心裡只有一个渴望,就是「你听我说」。其实,当他将情绪一吐而快后,塬以为很严重的事,突然会觉得没那么严重。

因此,陪伴者可以操练在表面情绪上去倾听对方的抱怨,但要小心,自己内心的「寂静空间」是对方不能入侵的。

当我们面对长者时,可视为对方在演一齣戏,而他是主角,你只是观众,不是配角,更不是主角 若我们认真处理内心的「攻击性」,才能长期用「爱」来面对家人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