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今年教育部塬定8月于全台国中、小实施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引入备受争议的「性别混淆」及疑似「多元情慾」的内容,台湾真爱联盟为此发起反对连署而使这个议题浮上檯面,随即引发媒体论战,但不少民众仍是「雾煞煞」,甚至还演变成「赞『同』」及「反同」二元拉锯的情势…究竟该举「赞成」亦或「反对」?而家长的担忧到底又何在?

深入研究的教育学者及家长们真的很想说:问题不在「同志」,而在「教育」!

2004年陈水扁总统正式公布「性别平等教育法」,目的在促进性别地位的实质平等,盼消弭性别歧视及霸凌,建构性别平等的教育资源与环境。教育部依法行事,自2008年依序编印《认识同志—教育资源手册》、《我们可以这样教性别》、《性别好好教》等书籍,发送至各国中、小校园供教学参考使用,并决定于今年8月启动。

性别平等教育部分内容引发争议。

去年底,学校教师在短时间内被教育部通知前往受训,以了解相关课程内容,但仔细翻开内容一看,其中有不少「性别混淆」及引导「多元情慾」的内容,部分教材大有问题!

老师及教育学者们立即向教育部投递质疑信件,在未得回应后,随后组成「台湾真爱联盟」,针对该政策透过网路发起反对连署,盼教育部能正视此问题。

争议一: 性平教育≠性解放

受争议的是,教材中提及传统「两性霸权」时代已过去,社会允许有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甚至不确定性别,以及多元家庭(男男婚、女女婚、性爱分离伴侣等)存在,引导发展「多元情慾」。更提到人是性的动物,可以认识及探索自我的「性取向」(选择性伴侣的对象),都带有鼓励性行为发生的意味。

真爱联盟发言人齐明表示,国中、小学学生并非已成熟到适合「学习选择性伴侣」,且根据儿少发展专家意见及实际的生活经验来看,其生理与情感发展仍在形塑期,尚不是教导如何选择性伴侣的合适时机。其二,虽然青少年有「性好奇」很正常,但应教育儿少如何化解性尴尬、延后满足性慾望,并授予正确的性爱及婚前观念,而非变相鼓励他们用行动探索。

台北市教师协会理事长张文昌也认为,有些教材过于露骨,并不适合拿来教导青少年。

争议二: 性别混淆,同性密友期≠有同志倾向

为下一代的教育把关,人人有责!

在国小教材参考书籍的漫画内容引导出:「我觉得班上有个同性别同学很可爱,我喜欢跟同性别同学在一起吃饭、玩耍,对异性不感兴趣,我可能是同性恋?而且以后也不可能变为喜欢异性?」...等,皆引发混淆学童性别取向的疑虑。

身为母亲兼教育工作者的彭菊仙提出反思,有多少人注意到青少年因社会、媒体讯息,造成性别认同混淆的严重性?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会经歷与同性较亲密的阶段,小学时期为「同性群友期」,此阶段男女生会自成一国,互相对立;中学则进入「同性密友期」,会和一、两位同学变得亲密,不再喜欢群体的友谊型态。她认为尚未完整经歷「同性密友期」的儿少,缺乏分辨「密友」与「恋人」的能力。「请谅解在第一线教育的我们,提出合情合理的质疑,应该被尊重,并『化解』这些疑虑!」彭菊仙说。

心理学教授许瑛珍表示,同性密友期的发展是健康的,教材内容忽视一般人成长过程社会化发展的正常现象。且男生较阴柔、女生较阳刚,和是否为同性恋无直接相关,只是特质上的不同,教育部应教导的是「认识并尊重不同的性别特质」。

所以,家长们反对同志教育?事实不然,台北市国小学生家长会联合会总会长林晓仪表示,在孩子身心和性别认同尚未确立前,就贸然进行教学,不得不提出时机「过早」的疑虑。前全国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谢国清指出,同志教育应等到高中或大学教授较合适,因身心大多发展健全,才足以客观探讨同志议题。

争议叁:忽视普世价值,强迫家长买单?

令家长焦虑的,还有传统家庭价值被解构,甚至被否定。《我们可以这样教性别》裡写道:「父权体制下的性别定义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社会,婚姻也不再侷限于一男一女的构成,可以是男生跟男生、女生跟女生,可能出现单亲家庭,出现两个非异性恋所共组的家庭,当大家看电视时,不觉得奇怪或噁心,而是同喝开水般自然的接受现状的存在…」

「……当无预期的怀孕,当事人也可享受自己对生命选择的自主权……堕胎是一项合法、合理的选择。……」

上述内容,不禁让许多人心生质疑,同志、多元性别、两人以上的性关係家庭以及堕胎,已经符合法律规範吗?彭菊仙说,如此走在法律前的观念灌输,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真爱联盟发言人齐明也认为,性别平等教育既是「普世教育」,就应该考量到「普世价值」。每个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组成幸福家庭,但这些内容并不符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法律上明文保护家长拥有对儿童的教育权。

前全国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谢国清表示,家长们非一味反对,只是希望教育部实施政策前,要先让家长看见完整配套措施及师资水準,以取得信任。

台北市教师会理事长张文昌提出,要教导学生认识多元和自身性取向,国中小老师恐怕还负担不起。而且台湾主流价值和家长观念仍旧无法接受此议题,在国中、小学进行教学,将引起大争议。

不赞同≠打压歧视

因性别平等教育部份内容有多处不符合基督信仰的教导,基督徒似乎也被扣上「反同」的帽子。对此,刘晓亭牧师认为,基督徒对很多事情持「反对立场」是必然的,因为《圣经》明文规定不行。基督徒必须理解圣经是「真理」而非「传统」,传统可以改变,但真理不行。不管是从其他议题或性别平等教育来看,坚持真理是保护并非固执。

针对同志议题,刘晓亭牧师建议要有智慧避免衝突对立,谈论的关键是「态度温和、语气谦卑」,持开放讨论态度。「基督徒必须先真正关心同志者,并以此出发,不用先急着表达立场。」他说,同性恋是一种感情状态非性别差异,很多同志其实活得很辛苦。

他亦不赞成性解放教育,这会为社会带来无穷后患,且性会让人转移焦点,失去对人内心的探索。

基督徒遵守从圣经而来的价值观。

基督徒遵守从圣经而来的价值观。 (摄影/记者张嘉慧)

长期关怀同性恋者的出埃及辅导协会执行长厉真妮认为,基督徒应该起来关心社会议题,并以公民身分对不当的教育政策做出回应。但切勿中了少数有心人士的诡计,以信仰或圣经去责备同性恋者,这样反而会落入对方的圈套-以弱势被打压者姿态和强势的基督教作对比,来博取社会大众的同情。

协会唿吁教会应起来学习关心同性恋者并与社会对话,虽然这并非容易的功课,却刻不容缓!厉真妮说,大多数同性恋者并没有参与性解放运动,和大家一样都渴望真爱,所以基督徒有责任将福音传给他们,并用神的爱陪伴,让真理进入他们心中,恢復上帝起初创造的圣洁和美好形象。

惹议踩剎车 教部召开公听会 拟重修课纲

争议教材修改有望。

真爱联盟认为,内容惹争议是因教材编写委员尽是性别专家,并没有儿童发展、课程设计学者,观点过于偏颇。而截至5月底,发起的反对连署人数超过18万人,教育部也开始正视反对声音,国教司于5月12日邀请真爱联盟与同志团体一同召开会议,决议请真爱联盟提出修改课纲的建议,该联盟也已于6月中旬递交建议书。

教育部国教司表示,针对外界提出质疑的部分,他们也不希望闭门造车,已规画召开公听会,届时将广纳社会各界的建言,不排除修正可能。

进行教材编修、出版书籍的教育部训委会也说明,若课程大纲修改,争议的教材内容也可能会跟着修正,并透露7月将在全台进行5场公听会。

教育部虽未允诺反对人数会影响此政策喊卡,但真爱联盟强调,各界民众要持续推动连署、表达诉求,成为一股力量,促使教育部更加看重此议题及审慎因应对策。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