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news-details

江明清牧师和儿子、女儿2008年时在文化局办的表演活动中展现口簧琴乐音。      (照片提供/江明清)

桂竹、铜片、细麻绳,这叁样简单的材料在四季长老教会的泰雅族牧师江明清(Yawi Nomin)手中,不到15分鐘就成了一把精巧的「口簧琴」。相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口簧琴的「弹簧声」曾是台湾塬住民文化中独具的音韵,却逐渐消失于歷史洪流。背负着上帝所赋予的使命,江明清牧师牧会20多年来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口簧琴,不仅传那使人死裡復活的福音,更广传口簧琴文化,帮助衰颓的传统起死回生。

唤醒泰雅族的乐音 献上为祭

江明清牧师示範製作口簧琴。      (照片提供/江明清)

20多年前的戒严时代中,塬住民文化发展受到政治压迫,然而站在基督徒的位置上,江明清一方面希望传统延续,一方面却又被视为外来文化的传播者。为了打破这样的矛盾,他受召进入玉山神学院,重新思考福音与传统文化的衝突关係。

开始牧会后,受到许多同族牧者影响,也开始在全国泰雅族部落及宜兰县内致力于泰雅族群传统文化的保存及推广工作,从圣经翻译到塬民诗歌创作,江明清最后因着对音乐的兴趣,一头栽入口簧琴的世界中。为了找回部落最熟悉的声音,江明清牧师遍访族中耆老,一字一句记录并学习口簧琴的製作、吹奏及其古老的文化意涵,还另外发展出多簧口琴,最多达到八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

口簧琴文化重生 让福音、乐音广传

目前台湾塬住民中仅剩赛德克族、泰雅族等族群还保有口簧琴文化,其中又以泰雅族最为盛行,从单簧到最多8簧皆有,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照片提供/江明清)

江明清指出,口簧琴自古便是世界各地常见的庶民乐器,它的吹奏方法很简单,只要将桂竹片夹在唇间,棉绳一拉震动簧片,便能藉着舌位变化,发出富有奇趣的「ㄉㄨㄞ」声。一般常见的簧琴,只有一、二种音阶,但在泰雅族部落中,口簧琴音域可多达五阶。

口簧琴在各国、各族之间虽普遍可见,但却没有一个地方像泰雅族一样与生活紧密连结。对早期泰雅族部落而言,口簧琴不仅人手一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民族的象徵,甚至是互诉情衷的语言。从节庆、信号传达、长辈训诫到情人间的思念,都少不了口簧琴作为表达。

1990年代开始,江明清成为许多人口中的「口簧琴达人」,发起全国性的研习课程,也到各级学校、部落、教会推广口簧琴,至今桃李满天下,所教授的学生郑保雄,还曾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担任配乐要角,将口簧琴发扬光大。

在口簧琴几近绝迹的现代社会,江明清带着福音的使命,使信仰与传统文化和好,也成为世代文化断层之间的桥樑。未来,他期待口簧琴不只由泰雅族传成,更成为所有人的共同文化。

江明清牧师表演自製的多簧口簧琴,并搭配传统舞蹈动作,展现泰雅族传统艺术。

  • 关键字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