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陈伯杰牧师与周晓蕾师母全家福。(图 / 周晓蕾 提供)

面对网路热议话题「穷养vs富养」,你怎么看呢?

 

孩子,是神赏赐给父母的永恆产业,马太福音6:33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基督徒父母养育孩子,能支取「属天的资源」,关于「穷养vs富养」,如何从圣经观点看待呢

「穷养派」认为,小孩要从穷乏中学习勤俭、独立,培养惜物美德;「富养派」则支持孩子拥有丰裕资源,以能从小气质出类拔萃、赢在起跑点。

 

也有人进一步认为,「女儿应富养」才好,希望栽培女儿成为优雅淑女,以致未来有高远眼光,选择更好的婚姻对象。

 

与其给钱,不如培养孩子了解「工作价值」

面对教养,周晓蕾认为「穷跟富」不是最重要主题,因物质过多或过困乏,都会延伸其他问题。家长当在生活、服事及消费上,成为孩子榜样,而与其直接给予金钱,她更选择培养孩子「懂得赚钱」。

 

想要某件东西?请孩子自己「存钱买」。「他们(孩子)的零用钱,都是自己一点一滴赚来的。」例如:一年级时底薪10块,有做事就加码。

 

亲手赚钱,也让孩子了解作价值,从中学习负责、理财及努力态度

 

从「看似困乏裡」经歷神,让「信心」富足

传道人的家庭开销,常是刚刚好、或有时不太够用,然而,「看似不足」时,就是「经歷神」的绝佳时刻。

 

有次圣诞节前夕,约10岁的大女儿说:「妈妈,我好想要姜饼屋啊!」但,一个就要价昂贵,周晓蕾也需考量其他3个孩子的感受。

 

于是说:「那我们来祷告好了!看神怎么帮我们预备。」

 

没隔几天,一位友人到家中拜访送礼──礼物就是姜饼屋!

 

大女儿开心直唿︰「哇太棒了!神送给我们礼物!」见证亲子一起经歷哥林多后书6:10,「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周晓蕾说:「因为我们的富足,是建立在『认识神』以及『用信心仰望神』,领受祂给我们的丰富与供应。」

 

其实,基督徒的富足与「物质」没有绝对关係,限于从「物质层面」谈穷养或富养,都可能限制生命对神的经歷

  • news-details
  • 周晓蕾师母(二排右一)与陈伯杰牧师(上)一家六口,4个女儿年龄横跨18至28岁。大女儿是专业中英文导游、领队,二女儿陈慧洁为知名公益家。4个女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在家自学,直至高中毕业(除大女儿高中起进入体制内学校)。(图 / 周晓蕾 提供)

见世面不一定得花大钱,能透过「宣教及服务」

有些持「富养论」的人,因盼孩子藉此「见世面」,然而,增广见闻不一定非得「花钱」。周晓蕾举例,孩子学习服装设计时,老师曾带队到台北101逛顶级服饰店,她也陪同前往学习。

 

其中商品所费不赀,有些大衣甚至上达百万,但老师教学重点非在「价格」,而是一一带领学生见识高档质料、观摩世界顶级製衣工法,甚至鼓励学生及家长试穿看看

 

「那次也开了我的眼界,太有趣了!」周晓蕾分享,平时,家庭成员扩展见识,更多是透过宣教及服务行动,其孩子们并在海外的「青年使命团(YWAM)」学习,包括,会前往第叁世界国家短宣,服务非常贫穷的地方。藉此看见,许多人们活在极度困乏中,而透过「给予」,孩子真实体会自己身在福中。

 

在助人过程裡,他们深刻明白生命的价值,这是更重要的;只从物质谈富养,追求外在并不真实,也跟真实的世界拉太远。

 

周晓蕾强调,基督徒的「富有」,是建立于天国,应培养孩子拥有「属天眼光及对神国降临的渴望,进而能付诸行动,使贫穷之地得经歷神的丰富。

 

养儿育女有「季节」

孩子在不同年龄,父母角色也不同

周晓蕾进一步分享《圣经的教养智慧》一书中,作者约翰.罗斯门(John Rosemond)的见解提到,教养有其「季节」,孩子在不同年龄时,父母应有不同带领方式。

 

例如:孩子在0~2岁阶段,父母像「僕人」,因要确保其安全。

 

而孩子3至13岁时,是训练阶段,父母应善尽「权威者」角色,教导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孩子则当学习顺服、听从,此外,父母所定规则要「合理明确」。

 

此阶段的教养目标为:训练孩子能自我管理、建立起基本生活能力,能自己照顾自己。例如:煮简单饭菜、洗自己衣服、晒衣、整理家务、打扫等,基础技能都当在国小阶段学习完成。

 

孩子13至18岁时,父母要转换成「导师」,不建议再使用权威式方式带领孩子;孩子则要渐学习自立,并父母要学习慢慢放手。

 

孩子上大学后,父母可转变成「谘询者或孩子的朋友」,使其能真正自立。

  • news-details
  • 大女儿在约旦难民营服事时的照片。(图 / 周晓蕾 提供)

孩子个性不同,「因材施教」才能做好教练

过去,周晓蕾也曾在教养过程深深受挫;在「D-I-S-C」人格行为分析中,身为「Compliance/分析型」的她,善于内省、整理,看重做事品质。

 

然而,大女儿、二女儿分别为「Influence /影响型」和「Dominance/掌控型」,特质活泼外向,东西似乎永远整理不完。无论她怎么教,两个女儿都不像自己,因而不禁想:「我怎么做一个妈妈这么『失败』?」

 

直到大女儿约10岁时,周晓蕾开始上「个性分析」课程,才恍然大悟:「塬来,人的个性都不一样!而4个女儿刚好是「D-I-S-C」各一个代表;于是,她选择让孩子「适性发展」,如今已出社会的前两个女儿,都在擅长领域就职。

 

由此可见,父母瞭解孩子,才能适切教导,包括要了解「合适的学习方式,例如:视觉型的孩子,看图/影像学得快;动觉型的孩子,要「做了」才能明白。

 

在家带领孩子自学的周晓蕾,也学习调整「标準」,使孩子发展强项,弱项则「作到基本」即可。「他(孩子)不需要每件事,都要做到80、甚至100分。

 

不要惹儿女的气,不要硬凹孩子的特质

神对每个孩子有不同计画,歌罗西书3:21勉励,「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若孩子是外向者,父母却偏要他做内向者擅长之事,周晓蕾解释:「『硬凹』的过程,就容易惹儿女的气。」

 

希伯来书12:10-11,「...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管教除了是真理上「与神的圣洁有分」,父母也当与孩子一同寻求「神量身打造的特质及计画」。亲子一起冒险,是宝贵又令人兴奋的旅程;一个人的生命计画并非出自父母,而是神会揭示对孩子的心意。

 

「管教」也不等同于「处罚」,是「管」跟「教」并重;对父母而言,管教是一种领导力,包含叁部分:教导、训练,最后才是处罚。若前二者越用心有成,那末项(处罚)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越少。

 

看重与孩子「情感上的连结」

创世记9:7,神说:「你们要生养众多,在地上昌盛繁茂。」周晓蕾说明:「神希望我们在『关係上』是丰富满足。」然而,华人父母多看重「外在表现」,例如:成绩、好行为等,却容易忽略「与孩子情感连结」。

 

身为父母,多半会问孩子:你今天功课做了吗?考得如何?却很少关心他们:你今天好吗?在学校心情如何?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陪伴」相当重要,孩子的情感需求一旦被满足,发展会相对稳定,好表现也将随之而来。

  • news-details
  • 四女儿参与青年使命团的门徒训练课程「Discipleship Training School (DTS)」,在英国街头佈道。(图 / 周晓蕾 提供)

教养女儿「额外心思」

对于教养女儿「额外的心思」,周晓蕾感到有一部分很重要,特别是进入到青少女时,父女关係若好,将会是一道保护墙——让女儿们面对交友时,情感是健康的

 

除了每周家庭时间,休假时,夫妻俩总会带孩子外出,或往郊外、或逛卖场;而暑期,爸爸会带女儿们去溯溪,也会邀请女儿们担任营队辅导或助理。父女因一起工作,使关係更深入。

 

尤其,爸爸会一一约女儿出去吃饭、享受精心时刻,周晓蕾表示,妈妈也会这么作,但发现:父女单独约会时,女儿们的感受会比较深刻。

 

「我觉得很好,特别我们家孩子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宝贵的很重要。」而女儿在进入感情交往后,也都很稳定,不至判若两人、或患得患失。

 

教养旅程上,孩子也会「增能父母」

周晓蕾并从生理角度,明白「男女教养」有别,例如:男孩因大脑结构胼胝体较弱,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而女孩子因左右脑胼胝体连结强,可同时处理两、叁件事,因而,「赋予任务」时会有简单与复杂之别。

 

而夫妻「共同养育」孩子是重要的,因男女所看重的事不同,配搭才能整全。周晓蕾鼓励每个父母:当下自己能给孩子的,都是最好的。「不要往后看,我们要往前看,错过的部分,未来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一路走来,也发现:教养旅程上,不只是「家长增能孩子」,孩子也会反过来「增能父母」。「我会成为现在的我,跟我的孩子有很大关係,她们让我学会很多能力,以及成为一个更好的母亲。」

 

近日,她收到叁女儿从国外寄来的讯息,而充满了感恩与喜乐:

 

「嘿,爸爸和妈妈:

 

今天课堂上,演讲者请我们思想:谁是『影响自己最大』的人?我首先就想到了你们。

 

看到你们服事教会及社区的人们,我知道这是何以『为他人服务』深植于DNA的塬因,也成为了我的使命。

 

感谢您们,教导我如何服务他人、如何去爱身边的人;你们是把我带进神家裡的贵人,并在祷告中抚育我成长;有你们作为跟随耶稣的榜样,真是太幸福了!

 

谢谢你们一直为我祷告;你们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父母。」

  • news-details
  • 叁女儿于法国,参与青年使命团的门徒训练课程 (DTS),并前往泰北和柬埔寨短宣。(图 / 周晓蕾 提供)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