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受冒牌者症候群困扰的人,往往难以自我肯定,害怕失败。(图 / shutterstock)

面对他人称讚,总习惯性回应:「没有啦。」

在职场上获得升迁或褒奖时,总会觉得自己只是「运气好」。

你过着人人称羡生活,却觉得自己彷彿只是一个「冒牌货」,担心有天被别人发现:自己其实没有他们想像中的那么「优秀」。

 

上述这类难以自我肯定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冒牌者症候群」,常见于高成就女性,受塬生家庭、求学经验影响,以致进入职场,常陷入过劳循环,认为自己「不够好」,且恐惧失败

 

本报邀请资深社工郑慧龄,以基督信仰角度分享对「冒牌者症候群」的看法,一起学习从「我不够好」的辖制中走出来。

东方社会中,「冒牌者症候群」更困扰?

东方社会崇尚谦逊文化,使父母习惯告诉小孩「哪裡可以再更好」,或怕孩子因骄傲而少有给予讚美、肯定,造成孩子容易不自信,长大常出现「我不够好」的自我怀疑。更有甚者,会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无法被肯定」,选择逃避挑战或自我放弃

 

有些人在职场上,虽很有能力,但害怕被寄予厚望,因而选择隐藏自己,「被动」面对挑战;或害怕他人认为「表现好是应该的」,不断承担被期待的压力。

 

华人社会传统上「重男轻女」观念,也使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受冒牌者症候群所困扰

 

男女先天上生理构造不同,一般而言,女性在农业社会较难提供生产力,从「取名」也能看见此现象,例如:将女生取为「罔腰」、「罔市」,以「难抚养」的反面意思,实为祈求孩子平安长大。

  • news-details
  • 重男轻女观念和父母缺乏肯定的习惯,容易使孩子产生「我不够好」的想法。(图 / shutterstock)

表达爱和肯定,建立孩子自信

如何透过家庭教育,建立孩子的自信?

 

歌罗西书3:21,「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资深社工郑慧龄表示,「在正向教养中,我常提醒,父母情绪不稳定时,不要以爱之名教导孩子。父母须先将自己整理好,否则有时候出发点虽是为孩子好,实际上却在发洩情绪

 

现今资源丰富,父母容易习得教养方法,但懂得这么多「方法」的父母,可能会忘记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是带着「怒气」。语言不仅限于「口气」、「音量」,孩子是很敏感的,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表情,都可能让孩子察觉到大人的不悦。

 

对子女的教养应一视同仁,拿掉「应该」的框架,不去强调特定性别角色的责任。

 

要建立孩子的自信,需要有上帝的眼光,欣赏孩子长处、包容短处,觉察他喜欢的「爱的语言」,不吝啬表达爱。

 

孩子也要学习表达「自己需要被肯定、安慰的需求」,让父母有方法可依循,彼此清楚表达各自感受,而使彼此关係更进一步。

  • news-details
  • 郑慧龄提醒,父母能以沟通了解孩子需要被肯定、关怀的需要,了解孩子「爱的语言」,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图 / 郑慧龄 提供)

每个人能接受「爱」的方式不同,而,练习说出自身感受,彼此才有「澄清」机会。

 

郑慧龄举例,其二儿子不吃肉,若她今天买了一隻烤鸡回家,对方必定不开心。她接着补充说:「做父母的要很清楚知道,孩子是属神的,不是我们的私人物品,我们的责任是要帮助孩子走进命定,这样我们就不会想掌控孩子。」

 

冒牌者症候群总觉得「我不够好」

可订定「合理目标」付出实行

若你是受冒牌者症候群所困扰的上班族,除要觉察自己「不自信的状态」,更要进一步釐清自身是否真的没能力。

 

有的人为职涯定了很高标準,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例如:「想要」达到100分,然而实际只「能够」达成80分。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就是造成痛苦的主因。应当认清现实,并订定合理标準,就是改善此症候群的的第一步。

 

面对心中不断响起「我不够好」的声音,郑慧龄说:「当事人必须定义什么是『够好』,并思考,是否真的要达成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欲达成目标,不能只停在「想」的层次,而是要付诸实行。人人都想要被看见、被欣赏,在还不够格时,必须付出相对应的努力。郑慧龄表示:「若我们赋予目标正向意义,每进步一点都会觉得很开心。和别人比较永远没有尽头,反而会变得患得患失。」

 

从一件小事开始,按部就班执行,慢慢累积自己成功经验。心理学中提供了具体方法,例如:目标要具体、把大目标切分成好几个小目标,逐步完成

 

举例,英文不好的人,若一下子要求自己从2、30分进步到8、90分,挫折感会非常强烈,反之,先要求自己进步10分,相对压力则小很多。

 

我们必须接纳自己有长处也有短处,有时候「我不够好」是「事实」,有时则是自己「虚构出来的想法」。

  • news-details
  • 设定合理目标,并学习将目标切小来执行,增加成功机会,便容易获得自信。(图 / shutterstock)

明白自己「甚好」

看神不看环境

起初神创造天地,看一切都「甚好」。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是要进入神所赐的命定,知道神看我们「甚好」,如此即能接纳自己。

 

箴言4:23,「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保守自己的想法「合神心意」,不落入比较争竞,就能从「我不够好」的辖制中走出来。

 

从圣经中的大卫、以及报好消息的探子约书亚和迦勒身上,可以看见,他们在面对哥利亚和高大的迦南人时,并没有恐惧煺缩,反而看见神的大能胜过眼前挑战,虽然处境艰难,但神应许最终会得胜。

  • news-details
  • 大卫没有看巨大的歌利亚,反而定睛在神的全能,抓住得胜应许,显得不卑不亢。(图 / shutterstock)

罗马书12:3,「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基督徒可学习大卫、约书亚和迦勒「不卑不亢的榜样」,在试炼中学习「训练自己成为他人的祝福」。

分享
意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