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走出教會、服事那最小的,就能向眾人傳愛、讓社會變得更美!」帶著如此理念,基督教喜信會設立「喜信家庭關懷協會」,陸續開展多樣事工,當中包含身心障礙者日照機構「喜信學坊」。適逢「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將到來,「喜信學坊」的同工與學員們,響應台中市政府舉辦的相關活動,一則展現年度成果,二則讓學員們體會「努力
坐在輪椅上、喜樂服事的張見宇牧師,雖罹患小兒麻痺,卻有著樂天的性格,他說,是上帝的恩典,令他忘卻生命中許多的痛苦.。曾經在世界迷失,卻被神聲聲呼喚,來到神學院就讀,卻直到父親重病時,他才真正回到神面前,並再次進修神學,回應全職呼召。「我是『迷迷糊糊』走上『清清楚楚』的道路!」身為身障者,加上過去在福
近期有唐氏症孩子,因遇不友善的對待,引起社會關注,讓人反思自身:該如何看待這群,跟我們「不太一樣」的族群?本身養育兩位身心障礙兒,並成立協會陪伴無數家庭的蕭雅雯表示:「神看這群孩子很美好!」她鼓勵,若在生活周遭,看到他人的特殊行為時,可以先「觀察」對方是否有特殊需要,並投以友善「微笑」;若遇到無法解
今日冷空氣又要來襲,強度直逼冷氣團,在濕濕冷冷的冬天裡,民眾穿著保暖,如常外出上學、工作、旅遊,但你不知道的是,卻有一群人在這樣的天氣下,出門就像一場戰爭…。
在屏東十分活躍的「屏東靈糧堂」,主任牧師曾華清講道時直指人心;但走下講台,他還是一位英文老師,並彈得一手好鋼琴和吉他,不僅如此,在艷陽下的工地,還能見他熟練地開鏟土機、爬樹、砍樹、鋪水泥、拆屋牆、油漆的身影。允文允武的廣泛專長,使他能適應一線大城市,也能走進鄉鎮中最底層族群的內心…
為讓身障朋友有更多元的文化藝術接觸機會,體現文化平權,今年度伊甸基金會萬芳啟能中心成果展首度與心創客有限公司攜手合作,打造以「城市藝廊」─來趟心旅行為活動宗旨,讓藝術發揮「社會創新服務」的力量,藉由9組不同領域的藝術創作者與身心障礙者共融、共創,與身障藝術家互動,表達對社會關懷與人權平等的支持,並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的目標。伊甸萬芳啟能中心16日下午於龍山文創中心舉辦開展儀式,9組藝術家及10位身障創作者到場,盼民眾熱情支持,一起在各式作品中共享幸福。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自10月14日至18日,假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精神病人的房間」展覽,由工作人員及活泉之家的精障會員聯合籌辦策畫,透過互動與作品陳設,呈現精神障礙者真實的內在世界,盼社會大眾卸下刻板眼光,開啟認識彼此的機會。今(14)日上午舉辦開幕記者會,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鍾彥彬呼籲社會大眾傾聽他們心底的聲音,看見異同,創造更多對話與理解的可能。
根據伊甸基金會身障家庭支持者心聲調查,「不敢想未來」、「不敢好好休息放鬆」、「不敢生病」以及「沒有資源」,這樣的「三不一沒有」是目前身障家庭支持者們普遍的心境,除了沉重的照顧負擔外,外界的不友善、歧視,都是造成身障家庭瀕臨崩潰的主要原因。另外,調查指出,近六成(57.5%)的身障家庭支持者認為「有隨時可求助的管道」是最迫切的需求、其次則是喘息服務(43.1%)與經濟上的補助(41.4%),顯示不僅是經濟上有需要,適時的幫助與友善環境對支持者來說更加重要!
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只是賺錢生活,更像是被社會接納、成為其中一份子的象徵,但這對身心障礙者來說卻格外困難,因此更需要愛心企業及社會大眾溫暖陪伴。
(照片來源/瑪喜樂基金會)
洪小姐從未上過餐廳,圍爐餐會上,居家照顧服務員(左)特地把食物弄碎,協助洪小姐用餐。 (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