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陳思國

【陳思國專欄】不要放棄尋求神、以及神對你生命的心意

不要放棄尋求神、以及神對你生命的心意。   同時,在遇到挑戰與困難時,神要我們學會回到關係裡去尋找到一切的問題。   因為萬有被創造以先,某個程度來說,我們與主的關係就已經存在了。   物質界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短暫的存在著,它們存在於「地是空虛混沌」之後,以及「新天新地」之前,然而人卻是為著永恆的計畫而存在的。   以上的真理告訴我們:人的存在跟價值遠遠超過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物質。真正的答案,總是要回到與神與人的關係裡才能尋找到!   在我們出生以前,我們住在神的心意裡面,我們未成形的體質並不向祂隱藏。(詩篇139:15-16)   在我們死後,我們也要回到神的心意裡面,並且在「將來的世界」中管理神手所造的一切。(希伯來書2:5-8)   我們是在神的計畫中出生的,而神在創立世界以前,就對我們的生命有旨意,是為現今的成就而預備著的!(彼得前書1:20)   但是當人用過度的工作、情感的過度依賴、上癮現象來隱藏自己內在的創傷時,他們就會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祝福你,在服事的過程中,因著經歷神而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服事」就是一個得獎賞、更多認識自己內心、更認識天父心意的過程!   共勉之~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陳思國專欄】教會或大或小,能建造生命的就是好教會!

教會可以小,但是不能弱。   如果地區性的小教會能夠持續的連於神國度的資源,那麼他們的效率也可以高於獨來獨往的大教會。   事情可以少,但是關係不能少。   所有的服事都是在關係的建立中自然形成的。有多少人,就做多少事。不能幫助關係建立的服事是不需要存在的。   問題可以多,但恩典要更多。   恩典會顯明出問題的存在,因為恩典賜予人能力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然而,陷入在問題中越深的人,往往看不見真實的問題所在,因為他沒有得著足夠的恩典,使他看見真正的敵人。   所以,與其害怕問題的出現,我們更需要求足夠的恩典。   也不要忘記,你在哪一間教會,是你自己決定的,而你會如此決定,往往也是因為你有得到足夠的恩典。   因此,理所當然的,你也必須要負起相對應的責任來建造教會。   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基督徒應該要有的態度。   能夠倍增恩典的人,一定是願意在恩典中負起責任的人。   反過來說,只會消費神的恩典的人,只會持續的活在屬靈的貧窮以及狹隘的眼光裡。   無論如何,教會或大或小,能建造生命的就是好教會!   十年前的我對教會有很多的憧憬,十年後的我有更多的實際。   少一點從人而來的幻想,就可以更有力量完成神所賜給你的夢想。   感謝主,當我們對教會很多不切實際的期待所形成的「泡沫」被戳破後,那才是好好建造教會的最佳時機。   對人、對神、對事情失望...這些都不完全是壞事,經歷思想與經歷上的拆解再重組,是認識真理不可少的過程。   我聽過很多人對教會失望的言論,從小在教會長大的我,理所當然的也經歷過很多!   但是當我開始數算神的恩典時,我發現恩典永遠比問題更多,盼望永遠比失望更大,因為我們的神一直都在!   甚至我要說,沒有經歷過多次失望的過程,真實的盼望不會向你顯明出來。   不要忘記,建立教會,就是在建造自己的信仰生命。   只會躲在房間裡整天喊著「主啊主啊」的人,生命還有太多層面沒有被對付了,恐怕他是一堪不擊的。   請大家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一定會有一些階段是需要好好地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並且經歷修復的過程,但那跟建造教會完全沒有衝突,反倒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因為,一個成熟基督徒的生命,不可能脫離教會生活。   所以,讓我們停止活在屬靈公主病跟王子病,一起來建立健康的思維及靈命吧!   共勉之~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陳思國專欄】不要養成在關係裡抱怨、失望、無力的習慣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需要、獨特的感受方式。在關係中往往沒有絕對的對跟錯,只有雙方是否願意連結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沒有人一定需要達到你的期待值,正如你也不會希望別人一直希望你達到他們對你的期待值一樣。   我並不是說要保持著一種「啊,對啦,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的心態。   詩篇5:3「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並要警醒!」 (In the morning, O LORD, you hear my voice; in the morning I lay my requests before you and wait in expectation.) 我喜歡這段經文,因為每早晨當詩人向神表明心意時,最後說 and wait in expectation(在期待的心態中等侯)   所以重點是你交託的對象是誰!   若你一直把期待放在人的身上,到一個過重的程度,對方恐怕就是封閉自己的心,要不然就是逃跑或反擊!不論哪一個,對雙方關係的關係都有損無益。   造人心的既然是神,那麼人心的轉化真正的工作只有上帝可以做。   我遇過一些的媽媽跟我訴苦說他們的先生「心裡剛硬」不願意信主。但後來,其實我發現實際的情況是他們的丈夫很殷勤的工作,用心照顧家庭,並釋放她們有許多待在教會生活裡的時間。   那到底是誰剛硬?答案是需要對付的層面不同,因為人心都是剛硬的。   或許是這一些媽媽對丈夫、對孩子的愛非常豐富,因此過度的推拉他們,而造成反效果。而丈夫能夠對他們最低程度的溫柔就是允許他們在教會生活,並持續保持家裡的生計,但對信仰不回應、不配合。   是的,有些時候,當下的景況會讓我們挫折,但當我們對對方保持著一種抱怨、不信任的負面心態時,情況只會更糟而不會更好。反過來,當你願意與他連結,並在他的需要上看見你的負擔時,往往雙方的關係就是在這樣的命定時刻中突破的。   講到親子關係的層面...,心理學與許多的真實案例也一再的證明,很多父母親對孩子的要求,往往是自己童年沒有被補足的缺憾的另一種形式上的滿足。同時,很多父母對孩子情緒的表達,其實並沒有在回應「當下的」事件,而是在無意間釋放出對「過往的」事件沒有處理好的情緒以及傷害。   原來大家都在各說各話嘛,真是唉唷為阿,修但幾勒   感覺好像在講同一件事,其實雙方裡面的情緒、思考模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光是僅僅談完「事情本身」就累了,根本沒有心力先感受對方的情緒、回應對方的話語、換位思考對方的處境。   所以很多互動才會越互動越累。   這時一定會有人想:「好麻煩喔!那我寧願一個人。」沒錯,我們的確需要有一個人的時候,這樣我們內心中對自己過去的傷害、現在的處境、未來的恐懼才會一一暴露出來。但也不要忘記,當你處理好個人內心世界後,待在群體中,特別是與他們有越多的互動後,你會有更多的「群體回憶」,無論好壞的,在你的內心小宇宙中爆發開來。這是好的,雖然它很挑戰人!但若你期待活出一個更全面的健康,這是必須經過的過程。逃避,永遠不可能讓自己健康,與神、與健康的人連結才會!   所以,不要養成在關係裡抱怨、失望、無力的習慣,因為上帝掌管著一切。   先把你的心交給神,釋放自己、放過別人,過重的負擔學會放手,並好好禱告,弄清楚知道自己在天上的感動、在地上的目標是什麼,並勇敢的往前。邁向剛強的人不會讓別人掌控自己,更不會掌控別人,而是會釋放自己、祝福別人。   阿們,因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我們在關係中得豐盛、得自由。   奉耶穌的名祝福大家,一起在關係中經歷豐盛!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陳思國專欄】你正感覺到被拒絕嗎?

真正的答案就是我們並不屬於這個世界,所以會在某些時候感到被拒絕,不完全是件壞事。   所以,不要害怕在服事的路上被拒絕,因為耶穌就是那個被拒絕的最徹底的人。   他差點被自己家鄉的人推下山崖... 他被家人嘲諷... 他被他認真服事的對象通風報信... 他被文士法利賽人追殺、誣告... 他被門徒背叛... 他連在十字架上也被旁邊的死囚嘲笑...   然而,最痛苦的仍是,在十字架上,日正中午,遍地竟然都黑暗了。在靈界中,他正承載著世人罪惡,同時間,他也與天父隔絕了。因此,在十架上,耶穌說:「我的神啊,我的神啊,為何離棄我?」   你會有感覺被人拒絕的時候,對基督徒更可怕的則是,你也會有感覺被神拒絕的時候。(但其實神並沒有拒絕你)   然而,耶穌為了完成使命而經歷到的一切的「被拒絕」,卻成為祂往後極大的祝福。   腓立比書第2章「6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9所以,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10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11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   耶穌因著完全的順服,他允許自己經歷完全的被拒絕,也因此,他得著了完全的權柄。   為了上帝而有的被拒絕,都會讓你經歷更多天父的擁抱。   為了上帝而有的犧牲,神都會以自己來填補。   如果你的被拒絕,可以讓你轉而感受到天父更大的接納,那這個經歷是值得的。   偶爾被拒絕是正常的,但若你常常感覺到被拒絕,那你需要好好的禱告,因為或許神正在顯明你內心的一些光景。   而神允許這樣的感覺出現,你可能會不舒服、痛苦,但這並不是要擾亂你的內心,而是要煉淨它,因為更大的獎賞正在等著你去承受,但你必須先經歷釋放的過程。   神期待你突破,因為祂早已看見你的美好未來!   請務必記得,我們的敵人永遠都不是人,而是空中掌權的邪靈,那些在人心背後捆綁人、使人心剛硬的黑暗權勢。   所以,對付人是無益處且無獎賞的,但學會對付自己的內心,才可能經歷生命成長且得到神所預備的獎賞!   想要得永恆獎賞的人,就不要再打沒有意義的戰了!   有幾種被拒絕:   第一,不想被拒絕,但還是長期被拒絕,因此長期活在受傷的感覺裡。 這會帶來長期的沮喪與無力感,這種思緒、理智上結構性的破壞最可怕。例子如在家暴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第二,沒有想過會被拒絕,但還是突然被拒絕,這會讓你陷入在一種突發性的情緒裡,如創傷後症狀,或稱為斷層式的損毀。例子如原本幸福美滿的婚姻突然破碎,讓一方陷入階段性的恐慌與焦慮。   第三,已經了解會被拒絕了,但仍願意為了神而勇敢面對,這樣的人必然得獎賞,且生命擴張!例子如勇敢傳福音、服事特定族群的人。   正確的面對被拒絕的事實與其所帶來的感受,必然的擴張你的生命,使你能夠接納更多的人! 或許現在的被拒絕,會為你打開一扇更敞開的門也說不定唷!   你正感到被拒絕嗎?   願上帝賜予你聰明智慧來面對!   共勉之~ 作者陳思國傳道,著作【醉在聖靈裡-啟示性恩膏的釋放】,歡迎網路訂購 https://reurl.cc/avNxyl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陳思國專欄】按著信心的程度來回應神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開拓教會,為什麼不繼續巡迴講道就好,這樣不是更輕鬆、簡單嗎?   這個問題就好像我問各位為什麼要結婚有孩子呢?沒有孩子的人生不是更輕省嗎?省下很多的辛苦、時間、金錢、心力啊!   確實如此,但同時也會無法經歷許多辛苦後看見生命成長的喜樂。   我想有人生歷練的人都知道,進入婚姻是一個當我們成長、成熟後,我們會很自然做出的決定之一(別誤會,我認為真的想清楚後選擇保持單身也是個同樣成熟的決定!婚姻是個選擇,不是必須。)   回到教會這一塊,我們傳福音給別人,或邀請別人進到教會,然後就期待有別的更成熟的人來牧養他,這個想法其實是不健康也不成熟的。   一個基督徒就是在願意牧養別人的過程中,邁向更大的成熟的。你可以不會,但你不能一直不會。   別的人可以一起合力的跟你牧養他,在牧養的路上你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但別忘了,你在你所引進門的人的生命中仍然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你是他的引路人,同時也是牧羊人之一。   隨著我們生命的成長,我們的責任自然的也會增多。這就是聖經中按著信心的程度來回應神的真理原則(林後8:12)。   如果你過往在與權柄人物的相處中受傷,因而對自己能夠去牧養人感到排斥與抗拒,我也覺得很難過,然而我也相信這部分的傷害經年累月一定可以慢慢的得醫治。我們切勿因噎廢食,而忽略了建造教會的根基—牧養。   能夠生養別人成為基督徒的基督徒,不只傳福音還能夠牧養,才是在屬靈上成熟的標記,也是神所賜給我們的使命,能夠如此行是我們莫大的榮幸!這一點我非常確定。   正如你要怎麼知道一個女孩在「生理上」邁向成熟了?她的身體開始出現變化,並且開始有孕育下一代的能力。   一個邁向成熟的基督徒必然的會敞開心、願意學習牧養,因為這就是天父的心意。   縱使神國翻轉教會只是個開拓四個月的教會,但我會不斷地、不斷地引導、鼓勵、成全每一個願意的人往牧養者的方向邁進。   這樣,我對呼召我建立教會的上帝,才不會有所虧欠。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