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我們這些敗壞、不配的人,靠主卻大大有用!」新加坡突破宣道之家傳道梁西門分享,自己年輕時吸毒,後來認識耶穌、戒毒,憑信心成立突破宣道之家,並歷經搬家的曠野旅程,神領他們到佳美之地。曾經,在政府的勸誘下,團隊仍堅持最初福音戒毒的初衷,即不靠藥物、不靠人的意志力,乃單單倚靠主恩與主愛來戒毒,梁西門說,因
50年服事之路,救世傳播協會董事長洪善群在華人福音曠野裡,開出一條獻祭的路。已屆98歲高齡的彭蒙惠老師:「過去的50年,Simon(洪善群)一直是我信任的工作夥伴,得力的左右手。」彭蒙惠常向他說:「Okay Simon!You go ahead and do it!(你就去做吧)」宇宙光發起人、已故
在台灣宣教超過70年的彭蒙惠老師,於1962年(民國51年)創辦「空中英語教室」,陪伴許多台灣人民學習英語。如今,她正式取得身分證,成為台灣人,也因為與上帝立約,堅守蒙召使命直到今日!
16日,藝起發光協會宋逸民牧師帶領百位藝人,為著神國福音,於復活節前夕,舉辦「2022愛在四月天-愛,家就幸福了」線上音樂佈道會,這是宜蘭首次集結百位藝人演出的佈道會,當日出乎意料,竟有高達2.9萬人同步於官方臉書及線上各平台觀看。宋逸民牧師事後回想,「感謝主!使用我們這群不配的藝人,能夠為主服事。
談到罹患罕病的孩子,徐靖茹在訪談中,多次哽咽落淚。孩子自幼頻繁出入醫院,因一場小感冒,竟陷入昏迷危及性命,在醫院搶救時,她感到無助又自責,「我不配當一個媽媽,照顧孩子到這樣子。」但一個牧師的禱告,翻轉其心,堅信「神會照顧他…」
12月27日上午,台南市基督教協進會於「民族路基督長老教會」舉辦「第十二屆第二次會員大會開會禮拜」,由理事長蔡安祿牧師分享信息「應得與不配」。蔡牧師說:「讓我們分享產業,帶來大台南眾教會共好、均質化,一起豐富強盛!」
周金海牧師安息主懷 35年全職奉獻無支薪 見證: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把握春節傳福音契機超實用「家庭禮拜程序單」果效驚人,助您全家平安過好年! 「我不配作一個傳道人!」 黃國倫牧師談過去失敗經驗:神透過父母祝福我,但我不知道 為什麼我還是單身? 萬力豪牧師:放
「我今天是要來告訴你,我是怎麼失敗的。」黃國倫牧師說,2月2日天國文化特會,此次主題是「父與子」,他真實分享與父親的關係,多次激動得流下眼淚,「我是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不配做一個傳道人!」…
「我這樣做,是不是褻瀆聖靈?」貴格會海山教會主任牧師林文華回憶,當年未蒙召前曾在職場遇見某企業老闆,因雙方做生意相談甚歡,他刻意忽略心中「你要跟他傳福音」的聖靈提醒,未料三天後,得知對方已離開人世,聖靈出聲責備:「你是他人生中遇見的最後一個基督徒!」從此他帶著內疚和懊悔,自認褻瀆聖靈而躲避神的面,直
「沒有一個人」配得神的恩典,然而卻是「每一個人」都值得神的恩典。 什麼意思呢? 沒有一個人配得恩典,是因為我們都是軟弱、犯罪、虧缺了神榮耀的人。 我們全然的相信自己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行為或與別人的罪的比較來除去自身的罪惡,只能完全仰賴耶穌的主動救贖。(羅3:23-24) 我們
「沒有一個人」配得神的恩典,然而卻是「每一個人」都值得神的恩典。 什麼意思呢? 沒有一個人配得恩典,是因為我們都是軟弱、犯罪、虧缺了神榮耀的人。 我們全然的相信自己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行為或與別人的罪的比較來除去自身的罪惡,只能完全仰賴耶穌的主動救贖。(羅3:23-24) 我們不配,完全不配。 任何你覺得「自己配得」的想法,都只會徒增你的驕傲,餵養你的悖逆,並不斷的在這個點上,攔阻你跟神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然而,每一個人卻都值得神的恩典,因為我們都是藉著祂的形象造的。(創1:27) 我們本有神的榮美,有神所賜的性情在我們心中!有良善、恩慈、憐憫、慷慨... 更重要的是,神創造了我們,原是要我們活在祂的榮耀裡。這是在創造世界以前的美好計畫!(弗1:4-9) 耶穌早在創世以前,就為我們預備好了,直到2000年前才為我們顯明出來,成為信祂名之人的救贖。(彼前1:20) 我們是為著與榮耀相配而被造的。 你的存在本是為著承受神自己而存在。 因此,我常常這樣說:「我們都要學會體悟自己的不配,同時肯定自己的值得。」 也就是說:「越是發現自己在主裡的不配,才能夠越多活出自己在主裡的價值。」 所以,天父的孩子們...唯有我們了解自己是完全的不配,我們才可能謙卑下來,到一個地步: 我們不只是瞥見,更是走進神在創世以前為我們所預備的榮耀與豐盛! 是的,我們完全的不配,但我們完全的值得!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基督教與眾多文化的比較 這和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不同,基督徒相信苦難常常是不公義、不成比例的,生活就是不公平,好好生活的人日子常常過得不好。謝勒寫道,基督教成功地公平對待了在苦難裡的所有沉重與悲慘,因為它承認有不公,不像因果報應的教義,後者堅持所有人的苦難都是罪有應得。《約伯記》無疑是第一個清楚說明基督教觀點的一卷書。上帝在這卷書中譴責了約伯的朋友,因為他們堅持約伯的痛苦和苦難,一定是他自己在生活中的道德缺陷所造成的。 這一點我們在耶穌身上看得最清楚。要說有人可以基於品性就配得好生活,那麼必定就是耶穌,但是祂卻沒有得到。如謝勒所寫的,整個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就是「那位模範的無辜之人,為了別人的罪債而甘願承受了苦難…苦難…透過那位受苦者的神聖品質,獲得了一種奇妙、新生的高貴。」在十字架的光芒下,苦難成了「煉淨,而非懲罰。」 與二元對立觀不同(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同於道德主義),基督教並不把苦難視為償還罪債的方法,靠著忍受痛苦的程度來衡量。基督教並未這樣教導:「苦修、自願的自虐……會讓人更屬靈,離上帝更近……『苦難的本身使人更靠近上帝』的這種說法,更像是希臘和新柏拉圖主義的解釋,而非基督教。」 此外,二元對立論把世人分成好人和壞人,苦難則是美德的勳章,是道德高尚的標記,讓你有理由把苦待你的群體妖魔化。與此鮮明對比的卻是,基督徒相信,如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名言所寫的:「區分善惡的界線,卻縱橫交錯在每個人的心上。」 不。基督徒對苦難的理解是受到恩典觀念的主導,我們在基督裡得到了赦免和愛,並被接納進上帝的家中,而這些好處原是我們不配得的。這個事實把我們從試探中釋放了,不再因受苦而驕傲。但也正因為現在就能享受到這些無可估算的好處,所以苦難就變得可以忍受了。 謝勒寫道:「在殉道士身上釋放出奇妙力量的,不是在肝腸寸斷的劇痛中看見絢爛快樂的死後生活,而是經歷到身處上帝恩典狀態中的喜樂。」 的確,苦難不僅因為這些喜樂而變得可以忍受,甚至還可以在悲傷中強化這些喜樂。「基督教關於苦難的教義所要求的,不只是耐心地忍受苦難……生活的痛苦和苦難讓我們把屬靈的眼睛定睛在……基督救贖的核心和屬靈的益處上。」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臉書專頁)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基督教與眾多文化的比較 這和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不同,基督徒相信苦難常常是不公義、不成比例的,生活就是不公平,好好生活的人日子常常過得不好。謝勒寫道,基督教成功地公平對待了在苦難裡的所有沉重與悲慘,因為它承認有不公,不像因果報應的教義,後者堅持所有人的苦難都是罪有應得。《約伯記》無疑是第一個清楚說
你害怕在眾人面前說話嗎?認為自己太缺乏,不可能成為「領袖」?馮珮牧師指出「領袖」一職令許多人感到恐懼,也不敢在眾人面前講話;但害怕是因為「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深怕出糗;但我們應把焦點放在「完成上帝託付傳福音的大使命」上,當眼光轉化,就不再這麼在乎成敗。上帝既呼召你做領袖,就必負一切的責任。
適應新地區、新教會可能是牧者初入職時面對的挑戰,但不存在於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上水堂 (簡稱上宣)堂主任李海平牧師身上,他在上水區長大,年輕時已熟悉同區的教會,1990年起已在上宣當牧者,而且非常享受當中的人和事。 到底在同一教會擔任牧者26年有何感想?他接受專訪娓娓道出。
「我自己是百分之10,神是我的百分之90。」19歲蒙召為主所用,黃培欣決定為神擺上一生,成為海外跨文化宣教士,這段旅程有碰撞、有淚水,更有神的破碎與重建,但她回頭一望,處處都是神恩典的記號。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