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上帝創造的萬有中,「母親」這個角色是從「夏娃」開始,聖經說她是「眾生之母」從此定義可看出造物主的心意。而你知道嗎,母親的生命,與生俱來就賦予「三大影響力」與「三種品格特質」;每位母親所結的生命果子各不相同,其中被公認最具挑戰性的是「放手」的智慧!
身為父母,當看到成年兒女陷入困境時,先別急著氣餒,堅信上帝能在孩子生活中彰顯祂的良善、能力和信實,比倚靠人的力量更好!
人生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憂傷是人類的共同經驗,親人的亡故、失婚、背叛、失戀,都會帶來極大的悲痛。但「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面對憂傷的時候,有一條世人沒有的出路…
請全球主內肢體一起為林書豪代禱!今(7日)稍早,林書豪在臉書上發布消息,告訴大家他確診了COVID-19。在得知後的最初幾個小時,其坦承,「感到非常震驚並有些慌亂,」但恢復平靜後,仍以正向態度來面對這個始料未及的難處,並在幾分鐘後又發布一則貼文,進一步說到,「我再次學習如何放手並相信上帝。我不知道上帝在做什麼,但我被提醒我無法控制,我所能做的就是相信並感謝我所擁有的一切??」。
現代人庸庸碌碌地過著無頭蒼蠅般的忙碌人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意的是什麼...
讓孩子學習犯錯吧! 前陣子跟一個媽媽聊到了她的孩子。 媽媽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但是每次問孩子,孩子通常會偏向「報喜不報憂」,甚至有時候功課缺交的狀態,都是等老師聯絡了家長才知道… 當家長問孩子為什麼缺交或是遲交作業時,孩子總是以「我不知道」或是「我忘記了」回答。幾次下來,變成媽媽非常的緊張,再三跟老師確認每天的功課;或是詢問一起上課的同學今天學校的狀況… 其實當天媽媽找我聊聊時本來是想詢問我,她還可以如何幫助她的孩子?我回答她說:退到孩子的後面吧!! 媽媽乍聽到答案,有點驚訝,繼續說明她的疑問,她想了解她該怎麼幫助孩子?她還可以怎麼辦?或是她是否可以有各科老師的聯絡方式? 我再一次回答:退到孩子的後面吧!!我試著想要讓媽媽了解的狀態是,目前,孩子已經退到媽媽的後面了… 有什麼事情,孩子來不及反應之前,媽媽就已經衝到前面解決了! 雖然是出於「愛」的反射動作,但是衝到前面無疑是干擾了「正準備要」學習面對的孩子,也直接斷了這條學習脈絡。 當爸爸媽媽的「迫不及待」次數越來越多,孩子也就會逐漸習慣「退居幕後」。 既然有人可以代勞,何必要我出來面對呢?所以孩子也是聰明的,會找到「生命的出口」,透過「我不知道」或是「我忘記了」,把責任丟下來,給爸媽無縫接軌。 所以漸漸會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凡事都先說「我不知道」,反正等等爸爸媽媽就會想出辦法。 爸媽一方面覺得孩子怎麼無法顧好自己,一方面又覺得自己需要「更積極」協助孩子。就在這樣的一個循環中,爸媽覺得很累、很無力,但也不知該如何是好…而孩子,可能就停滯成長了! 媽媽有點明白的說:我真的需要學習調整!我們做爸媽的,真的做太多了! 我說:是啊!所以爸爸媽媽退下來吧!把孩子推出來吧!讓他開始學習面對他應該要面對的! 媽媽說:我也想啊,但是我怕他沒做好,擔心他自己面對,結果後果更糟! 我說:那有什麼關係呢?? 媽媽一臉疑惑的看著我…我繼續讓媽媽了解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學校是孩子的「學習」的地方,同樣的也是一個「被保護」的地方,就算孩子在這裡不小心犯錯了,也能有老師、家長一起幫助他來面對。 也正因為這是一個保護的空間,當然同時也能有更多包容、恩慈與接納,而我們也都知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透過「犯錯」來學習、記取教訓。 所以,如果孩子不在現在「學習犯錯」,學習承擔錯誤的決定帶來的後果;爸爸媽媽過度的保護,反而剝奪了他犯錯的機會,等於是讓他失去了在「溫室」中嘗試各樣可能的機會。 一方面可能會造成孩子的畏縮,或是所謂的「不積極」;一方面可能也會讓孩子等到「長大了」才去經歷「透過犯錯來學習」! 但是當孩子離開了「學校」這個被保護的地方,即將踏入社會的過程中,我們都瞭解社會的現實!當長大後的犯錯,需要付上的代價,遠比學校時期還要沈重,甚至更多! 這代價可能超過孩子可以承受的!家長勢必也更為不捨! 所以,接受也「鼓勵」孩子「在學校」犯錯吧!在大家的保護下,就算受傷,也能夠在大人的陪伴之下,更快地修復。 也能讓孩子記取經驗,避免長大踏入社會之後誤入歧途。因為長大後犯錯的後果,絕對不是我們希望孩子去承擔的! 現在因為自己上課的「不專心」,導致成績不理想、忘記帶東西…讓孩子去面對的後果吧!這遠比將來因為自己的不專心,造成某些傷害來的輕省。 現在因為自己沒有規劃好時間,導致作業缺交、上課遲到…讓孩子面對後果吧!遠比將來因為自己沒有時間概念,導致錯過關鍵時刻來的輕微。 讓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就去學習面對因為自己一些不正確的決定所帶來的後果,這並不是狠心,也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讓他可以在小細節、習慣中,就能有更多的留意,讓他可以得到更多的提醒,並且讓孩子學習做出正確的決定。 雖然當下接受後果的過程不見得舒服,但畢竟也比長大後才面對來得容易。畢竟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所要付的代價、承擔的後果也就更重了! 到這裡,看著媽媽越來越明白。我繼續說:媽媽,退到後面吧!把問題丟還給孩子! 當孩子告訴你他不知道今天的功課是什麼!你可以說:我也不知道,那你想想辦法吧!真的想不到辦法,隔天到學校只好接受處罰!不知道考試範圍,媽媽也不知道!那只好面對沒有考好的後果! 當然,剛開始練習的過程中,鼓勵跟孩子一起「討論方法」、一起思考,而不是站出來幫孩子「解決問題」!所以當「討論」過方法了,就該停手,讓孩子去決定後續行動、面對接下來自己的選擇帶出的結果! 父母親真是要很有智慧! 學習放手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讓孩子學習犯錯吧! 前陣子跟一個媽媽聊到了她的孩子。 媽媽很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但是每次問孩子,孩子通常會偏向「報喜不報憂」,甚至有時候功課缺交的狀態,都是等老師聯絡了家長才知道 當家長問孩子為什麼缺交或是遲交作業時,孩子總是以「我不知道」或是「我忘記了」回答。幾次下來,變成媽媽非常
約會是我們確認對方是否適合與我們共度一生的重要階段,這意味著我們會在不斷的磨合、觀察、溝通和調整當中,時而停、時而走。如果妳已經確定自己根本不可能(也不想)和這個人過一輩子,何必還浪費時間交往?假使妳仍在觀察彼此的感情,可以給妳一個好建議:如果出現這十個狀況,就考慮放對方走吧!
面對孩子的教養,時常覺得使不上力?不只孩子和配偶不受控,連自己也情緒失控?在這段崎嶇的道路上,父母不只是對孩子付出,其實更能從他們的身上,學習神給我們的寶貴功課,使我們更完全、更像主!
經文:【尼9:17】但你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並不丟棄他們。 恩典365,三百六十五天,我們天天一起活在神的愛和神的恩典裡面。 在這段時間,我們分享到說,以色列人在回顧他們的歷史,他們希望找回神對他們的祝福,他們要回到上帝對他們的祝福裡面,但是,他們先
經文:【尼9:17】……但你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並不丟棄他們。 恩典365,三百六十五天,我們天天一起活在神的愛和神的恩典裡面。 在這段時間,我們分享到說,以色列人在回顧他們的歷史,他們希望找回神對他們的祝福,他們要回到上帝對他們的祝福裡面,但是,他們先認真的面對,我們是怎麼失去上帝的祝福的? 前兩天和你分享到一個「但」,神是那麼恩待他們,但是,他們的列祖卻行事狂傲。接下來又有一個「但」,雖然他們的列祖很糟糕,自以為了不起,硬著頸項不回頭,但??,又是一個「但」,又有一個轉折。這個「但」是什麼呢?但是,神是怎麼樣的一位神?雖然他們的列祖自以為了不起,硬著頸項,但是,?——這一位獨一的真神,?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並不放棄他們??。 每一次我讀到這裡哦,都很感動,就是前面一個「但」是,上帝這麼對我們這麼好,我還背叛祂;但是,我雖然背叛祂,但是,神卻仍然不丟棄我們,我們會背叛神,神不會丟棄我們。 願主今天也透過這一段經文向你的心說話。也許你是很偶然的看到這一集的《恩典365》,你離神已經走得很遠了,你曾經跟神有很親近的關係,但是,後來不知道什麼樣的原因,你離神越來越遠。可是,主就是對你說,雖然我們會背棄神,可是,神不會放棄我們,祂不丟棄我們,祂總是有足夠的恩典,為我們存留。 我有一個感動,想為你禱告。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是,即便你覺得你自己糟糕透了,現在非常糟糕,你的情況很不好,而且你根本的不敢回頭,因為你覺得上帝一定不會接納你的,因為我做了這麼多不好的事。但是,我讀這段經文給你聽,「然而我們的神,是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神,祂並不丟棄你」。主啊!我求?今天透過這段經文向我們的心說話,謝謝?!我們真的很多時候,覺得我們自己很糟糕,我也是這樣,常常覺得我很糟糕,但是,謝謝?!我雖然背叛背棄?,?卻不丟棄我。謝謝主!願?的話,成為我的弟兄、我的姐妹心中極深的安慰,因為就算我放手了,我背叛?了,?卻不丟棄我,謝謝主!這是我們的禱告,奉主的名求,阿們! 20191226《恩典365》職場系列-尼希米:神不會放棄你 (文章授權/寇紹恩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希望這可以釋放一些媽媽... 前幾天聽到一個朋友分享,他有一個媽媽友人有3歲多的孩子,一直覺得孩子很需要他。不管到哪裡,孩子一定要緊緊在她身邊,即使在跟朋友聊天,眼睛也都是掛在孩子的身上。當孩子一有什麼狀況,媽媽當然是立馬手刀奔去處理因為媽媽覺得孩子很需要她?! 結果有天在家孩子玩完玩具沒有收拾,爸爸就責備說不收玩具就整個丟掉,孩子放聲大哭,媽媽當然又馬上衝過去,一邊收拾一邊說:來我們一起收(當然都是媽媽收) 有天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跟其他孩子起了紛爭,孩子的反應- -大哭,然後就看到媽媽處理兩個小小孩的紛爭。 有的媽媽真的很用心的在照顧孩子,不過隨著孩子的年紀越來越大,爸爸媽媽應該也需要學習放手,在適度的範圍中,讓他開始處理自己的狀況。 「哭」是其中一種解決的方式,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習慣先用「哭」來表達,但這絕對不是爸媽希望孩子一直使用的方式,給孩子一些時間跟空間! 小小孩的爭吵,爸爸媽媽慢點出手吧!你沒有讓他試過「哭」以外的方式,他頭腦能想到的反應永遠只有plan A「哭」! 讓他們從邊哭邊爭吵的過程,開始學習溝通吧!畢竟爭吵也是一種「激烈的溝通」,至少孩子開始「表達意見」了。 在搶誰先玩玩具的過程中,讓他們去「溝通」吧!社交能力不就是實際練習而累積出來的? 即使在失誤中,透過邊哭也邊想可以怎麼補救的過程中,開始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吧!如果每次都只結束在哭,爸爸媽媽可能要做好一直幫孩子善後的打算。 因為孩子未來的生活不是只有爸爸媽媽,還會有其他人...,如果孩子只會以「哭」表達,那爸爸媽媽就必須要隨侍在旁擔任「翻譯」,還有收拾者! 當孩子有狀況時,放慢速度吧!多給他們一些「反應時間」,不是斥責孩子「不准哭」,也不是馬上去幫孩子做接下來的反應! 而是除了哭,再多等一下,多引導一下,讓他們開始嘗試自己處理,讓孩子不只用哭表達情緒,接著也能開始自己試著解決問題。 雖然不太可能一開始就有圓滿的結果,但不就是一次一次的練習,熟能生巧。相信孩子「哭」的時間與次數一定會越來越少的!因為他不會再容易有那麼多的「負面情緒」,也知道自己是可以有更多表達方式以及能力來處理的。 爸爸媽媽,其實孩子沒有你想的那麼需要你,學習放個手吧!給他們還有給自己一些喘息、成長的機會與空間。 放手是門有智慧的功課。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希望這可以釋放一些媽媽... 前幾天聽到一個朋友分享,他有一個媽媽友人有3歲多的孩子,一直覺得孩子很需要他。不管到哪裡,孩子一定要緊緊在她身邊,即使在跟朋友聊天,眼睛也都是掛在孩子的身上。當孩子一有什麼狀況,媽媽當然是立馬手刀奔去處理因為媽媽覺得孩子很需要她?! 結果有天在家孩子玩完玩具
在這個莊嚴且充滿祝福的時刻,小男孩伊森(Ethan Kay)也做好準備,讓主耶穌基督帶領,成為他生命的救主,他準備將全人交託在耶穌手中。即便他知道自己正要受浸,但是還有一件事,似乎讓他難以「放手」…
這是寶寶蔻拉(Cora)勇敢的求生日記。先天「左心室發育不全」讓蔻拉在出生後兩天就必須動大手術,在地上短短數周,以她小小的生命堅強地搏鬥著。雖然最終仍不敵,但在過程中,母親夏儂深刻感覺到神的保守與祝福,學到禱告的力量與信心。不願孩子再受苦,他們要蔻拉放手,投入主耶穌的懷抱…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