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大腦」和「教育」有何關聯?「大腦」是人受造最棒的禮物之一,使人有思考、記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大腦」也是負責控制身體活動與情緒表達的重要器官。面對如此寶貴的恩賜,每個孩子都應把握還在長大的階段,認識並善待自己的腦部;同樣的,父母在引領孩子時,也需注意大腦結構,方能讓美好人生,從「頭」開始!
「欸,妳都去『阿們』喔?」一度離開神的顏辰珊,剛重回教會,就遭國中同學霸凌,甚至調侃信仰,但她藉著小組聚會、教會主日的話語禱告,神的大能逐漸翻轉情況,霸凌者一改惡劣態度,開始好奇她的信仰...
最近有個女孩突然的走心,一個人在教室哭了許久,起先問他也說不出口,所以我先用「是非題」方式問他,但他除了搖頭外,只能一直抽搐哭泣。眼看問不出什麼原因,我只能告訴她…
鍾佳儒,從小活在競爭、比較與壓抑中,上學後,不懂得如何與同儕相處,遭到霸凌,導致自我形象嚴重破裂,甚至上課到一半,不時會暈倒,被送保健室。大學時,嘗試靠抽菸、喝酒,自我滿足,仍無法填補內心空虛。直至進到教會,第一次感受到何為「愛」與「自我價值」,最後為神使用,帶下祝福;並在充滿暴戾、憤怒的年代,分享基督徒如何以神的價值觀,看待自己及面對問題。
2020年,台灣自殺死亡人數,共3,656人,近五年自殺死亡率趨於平穩或些微下降,然而青少年的自殺死亡率卻「持續上升」。輕生身亡的個案中,約有八、九成在生前患有憂鬱症。然而,父母親平時若能多關心、傾聽家中的青少年孩子,並留意其在網路媒體的活動,當青少年的傾訴對象,是家人或教會中靈命成熟的弟兄姊妹,而
園長回憶起,曾有個一般生,起初堅持不碰特教生,一次活動中,小朋友們要圍圈牽起手,這位一般生轉頭一看旁邊是特教生,馬上就放開手、還抹了抹衣服。但過了一年,這位一般生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不只願意接納,還會主動去照顧特教生,「他從不喜歡到願意,是點點滴滴轉化的,我們沒有勉強,他就是慢慢看著學來,不是被教的。」
連哲民幾年前以第一名成績從瑞芳高工畢業,並順利透過繁星計畫推甄上台灣科技大學,統測考試也都達標,可說是科大的高材生。他帶著期待的心情展開大學生活,課業對優秀的他來說不是問題,但與同學間的互動卻讓他倍感壓力,成為壓垮他的那根「稻草」。
雖然身為名校高材生,林程中卻因人際關係挫折,加上沉重的課業壓力,常處在「後悔」的情緒中,天天崩潰流淚,後來嚴重到吃不下食物、睡不著覺,並透過打電動麻痺感覺,一天最長能10幾個小時都在打電動。靠著信仰慢慢走過後,如今他成為教師,並以寫歌抒發情緒,更希望能藉此將福音美好的信息傳給更多人!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人們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往日街上人擠人的盛況已不再,許多人選擇宅在家中。滑手機、看電視追劇、…,是不是已經成為日常?但是這樣不只浪費了美好的相聚時光,更是讓人與人間的距離變得更疏遠,在此統整了幾款福音桌遊,不但可以增進親朋好友間的關係,也能向慕道親友傳福音。
常會聽到同學或同儕說:「同居有什麼不好?同居過才會了解彼此適不適合啊?」說起來怪怪的但又不知道怎麼回應? 很多人會找上述藉口說:「同居才能更了解彼此,若是沒同居,就不知道對方更多真相,總比之後發現彼此不適合而離婚好」 這樣說好像挺合理,但難道同居就足以發現對方所有的優缺點嗎?結婚後是朝夕
常會聽到同學或同儕說:「同居有什麼不好?同居過才會了解彼此適不適合啊?」說起來怪怪的但又不知道怎麼回應? 很多人會找上述藉口說:「同居才能更了解彼此,若是沒同居,就不知道對方更多真相,總比之後發現彼此不適合而離婚好……」 這樣說好像挺合理,但難道同居就足以發現對方所有的優缺點嗎?結婚後是朝夕相處,有了小孩後又有更多要適應的難關,是不是還會發現更多彼此不合的地方呢?所以用同居當作了解彼此適不適合的方式是不合理的。 同居、婚前性行為都是為了享受當下的歡愉,沒有想到後來身心靈承受的後果和陰影是要付上很大的代價的。 耶魯大學研究顯示,經同居而結成的婚姻,比未經同居而結成的婚姻,離婚率高46%。婚前同居時間越長的夫婦,就越容易想要離婚,他們的性關係也同樣脆弱;並且,同居時間越長,雙方將更追求獨立自主,更不情願受婚姻的約束,因此永不結婚的可能性越大,同居關係的破裂率也比婚姻關係的破裂率更高。 況且聖經的教導不是雙方合適才適合,發現不合適就離婚,聖經說婚姻是要彼此順服、為對方捨己,即使發現對方的不合適,也是要在基督裡學習包容、磨合和捨己,因為神所配合的婚姻關係,人不能分開,乃是要用心經營。 希伯來書13:4說:「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審判。」神的心意大過所有,即使雙方決定以後要結婚,同居依然是不合神心意的。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高頌和傳道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輕鬆錢」看起來好賺,但要付上的代價實在太高。大衛‧海拉貝迪恩(David Hairabedian)年輕時用世界的價值觀來衡量自己,雖然一身名牌,擁有他原先想要的一切物質需求,最後他卻幾乎失去了一切…
國中時遭到全班排擠,馬安妮在基督裡重獲新生後,打破與人隔斷的牆,用過去的經驗及自身專業,幫助青少年解決人際問題,「上帝將我以前所失落的東西,全補回來了」。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