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鼓

【張振華專欄】建立一個鼓勵人的氛圍

談到改變,一切關乎文化。什麼樣的文化可以改變人呢? 答案是鼓勵的文化。因此,當我們期待帶來改變時,就要刻意地建立一個鼓勵人的文化。鼓勵人,這不是自然而然可以形成的氛圍,因為定罪和控告,甚至是威脅人就範,是人的天性。我們習慣性地說,你應該如何如何......,若做不到就開始控告:你就是不努力、笨、魯蛇,甚至開始恐嚇、威脅,再不改變就要如何如何等等。 控告、定罪、威脅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最多只是在委屈中,不得不做出短暫的改變,很快就打回原形,因此不會形成文化。若要形成文化,就要用鼓勵的方式,創造改變的氛圍;但是鼓勵人,並不是我們天生就會,而是需要花時間和心思好好想一想,甚至需要激發創意,才能鼓勵人。 過去當我想改變一件事,習慣性就是先想到定罪和控告的方式來表達;現在我會先停下來想一想,可不可以用鼓勵的方式來表達?我需要一點時間來禱告,求聖靈給我創意,而不是直接說這不可以、那不可以,這不行、那不行,我希望能想出創意的方式來鼓勵人做出改變。 我在迪士尼和環球影城看到很好的創意。大家都在排隊玩遊樂設施,卻沒有人抱怨、插隊。因為遊戲規則很清楚,你可以多花一點錢買「優先票」,就可以排在優先的走道;你也可以選擇插空位的走道,就可以快一點排到。如果你堅持兩個人要坐在一起,就慢慢排正常的走道;如果你時間不多,他就鼓勵你和朋友分開坐;如果你願意花錢,他就鼓勵你買優先票,不然你就乖乖地慢慢排隊。 讀經、禱告、傳福音都是神的命令,但我不希望用神的話定罪人、恐嚇人,讓人在恐懼中回應神,因為這不是神的心意,神期待我們甘心樂意地回應神。因此,我們要用有創意的方式去鼓勵人讀經、禱告、宣教,因為只有在鼓勵的氛圍下,才能形成文化,帶來真正的改變。 鼓勵人並不代表不需要責備人。用愛心說誠實話,是成熟基督徒的記號,也是使人生命長進的關鍵。「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4:15)我們要了解,很多時候責備一個人,是愛他的記號,「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來12:5-6)責備、管教,不是定罪、控告、恐嚇,而是在愛裡面誠實地指出他的罪,使他有悔改的機會;即使是處罰,也是為了提醒他該承擔的責任與該付的代價。 因此,在責備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不能在血氣裡,首先我們需要留意自己的動機是不是為了愛,因?只有愛才能造就人;接下來要留意的是,不要以定罪或控告的方式來責備人,可以用鼓勵的方式,提醒他的身分,誠實地指出他的罪,教導他屬靈的原則,最終的目的是使他的生命可以長大成熟。 今年是教會以異象創造氛圍來領導的一年,讓我們開始操練以鼓勵的方式取代控告,創造一個鼓勵人的氛圍,因為只有以鼓勵的方式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文章授權/張振華牧師)

【朱家祥專欄】何謂福音?

何謂福音?福音的本質包含那些部分?有人說福音就是好消息,甚麼是好消息?請動動腦吧,要不然如何傳福音?各位想想,當你向別人傳福音時,你的內容是甚麼?假若方向不對,很可能傳錯誤的福音,而領人跌倒。這是我們信仰上的基本問題。也是關鍵問題。要不然如何成就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思考吧~   丟這個傳『福音』的問題給大家只是希望讓我們更了解我們所信的以及我們本該做的,思考我們做對了嗎?藉此反省和鼓勵。   傳福音是我們每一位得救基督徒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負責撒種,灌溉,施肥,除草,但能否收成是取決於上帝掌控的天候環境。福音一定要傳,但是不了解福音的內涵組成,則很可能誤導?所以提出來和大家討論。以下是我的看見。   福音的內涵包含兩部分:一是耶穌基督為擔當我們的罪,走上十字架的道路,釘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在富人的墳墓,三天後復活,40天後升上高天,坐在上帝的寶座旁,為我們代求,未來祂還要再來,做王千年,引領我們進入新天新地。二是個人的得救見證,也就是描述個人生命的改變。   所以生命若沒有變化,是無法見證神的榮耀,也無法領人歸主。別人的見證永遠是別人的,雖有力量但張力總是不夠,所以個人的見證是十分重要的。在傳福音的過程中若只有自己的見證,只是將人帶到自己面前。若只說耶穌基督,又會覺得離我們很遠,沒有關聯。所以傳福音當包含這兩點。   只是我經常發現傳福音的人,沒有開口說自己生命的轉換,得救贖的經歷,只說別人的生命故事,往往果效有限。如果無法敞開自己,很難將耶穌基督的愛打入人心。所以每一個基督徒一定要把自己得救的見證,尤其是從不信到相信的經歷,簡潔有力的整理成三至五分鐘見證,加上耶穌基督的愛,就可以成為領人歸主的寶劍。   上帝總是在我們掉到谷底深坑時適時伸出那慈愛大能的手,將你拉到安穩喜樂的平台。救贖是每一個基督徒必經的道路,因為沒有救贖就不懂救贖,也無法成為救贖的器皿。你的低谷深淵在哪裡,你的恩典也在那裏,福音也在那裏。   (文章授權/朱家祥醫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梁蓓禎專欄】孩子有「選擇性緘默」?

前幾天跟一些朋友聊天,聊到了有個孩子被檢定有「選擇性緘默」,他的媽媽非常的難過、無助,不知如何是好...   我突然想到了我身旁有些孩子也是不太講話。有個剛升小一的孩子剛來上學時,我從來不曾聽過他的聲音,老師說上課時他也是屬於安靜無聲的。只有看到媽媽時,才有聲音!但是媽媽說孩子在家還會跟他們發脾氣,大聲吵架,不過在學校,我真的不曾聽過他聲音。我常跟其他老師開玩笑說,在他的內心世界中,他自己住在二樓,所以當聽到我們問他話,他需要從二樓走到一樓,再思考,然後再回答我們,所以時間需要比較久一點。   雖然我還是聽不太到他的聲音,但我還是會問他的意見,一次兩次的問他,找到機會就跟他說說話、鼓勵他。後來當我同樣的問題問了第二次第三次時,我開始會看到嘴型,會聽到一些微弱的聲音了!   開學到現在3個月了,現在我可以清楚聽到他的聲音了,不只有聲音,甚至還可以主動跟我對話,我說:這孩子終於從二樓回到一樓了,可以直接跟我們對談了!   其實我想我們這小一的孩子應該是對環境的陌生,對老師的不熟悉,導致他不想開口講話。所以我們也不急著逼他講話,而是讓時間加溫感情,讓他對於我們、對於整個新環境都能越來越熟悉,自然卸下心防,就像在家一樣的安心,就跟其他的孩子一樣談笑風生了!   不要急,慢慢來!讓孩子放心的成長吧!   同時,我也想到另外一個孩子,孩子大概兩歲多,應該是個語言大爆發時期,同期的其他孩子都很努力的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但這孩子對外人不太講話、不太互動,即使是花時間陪他玩,熟悉的哥哥姊姊,也都不太講話...。有次看到了保母與他的相處,我想這或許也是一個可以觀察的部分。   有次孩子正在玩玩具,但爸爸突然抱起了他,他可能被嚇到了生氣或是不能玩玩具,一直想要掙脫爸爸懷抱,但沒有講話,只是一再的用力掙扎。後來無法掙脫,只好一直哭叫,下一刻保姆過來從爸爸手中接走孩子,一邊抱他一邊安撫他,給他吃東西、給他玩玩具讓他停止哭泣。   我看過幾次當孩子哭時,保姆的處置方法,就是努力的想盡辦法用玩具、食物、或是轉話題,想要讓孩子停止哭泣。   保姆非常的認真,在「讓孩子不要哭」的這件事上,不過可能也失去了讓孩子可以「表達」的機會,當孩子哭泣時,這樣的情緒一定有狀況或有委屈,或許家長不喜愛孩子一直哭,或是聽到哭聲,所以能夠讓孩子當下「不要哭」或許是首要考量,以免家長擔心。但大人直接猜測答案,給予行動安撫,長期下來可能會讓孩子習慣不表達,而是用「哭」表示他的缺乏,讓大人來猜測他的需要。   其實當孩子有情緒時,在當下可以引導孩子嘗試「表達」,透過詢問的方式,讓孩子「嘗試說出」他想說的,「我不喜歡爸爸突然抱我」、「我想要玩玩具」....。沒錯,孩子可能還不太能清楚完整地表達他所想的,但是「不要急,慢慢來」,讓孩子可以開始「表達」,讓孩子練習說話,讓孩子練習說出情緒。這或許在當下對於安撫孩子的情緒來說,會比較費時,也會比較費力,但我相信長期來看,對孩子的表達會很有幫助。   可以試著問問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需要大人怎麼協助...,我們不是不安撫孩子,而是在我們下出決定行動之前,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狀況,想要被擁抱,也可以在孩子嘗試表達後給他一個緊緊的擁抱。而不是在孩子應該可以試著表達時,先直接句點了孩子。   熟練的大人或許可以快速地猜到如何安撫孩子,直接給予安撫!但其實孩子也失去表達的機會,久而久之,或許也就覺得沒有表達的必要,畢竟身旁大人會很熟練地知道如何處理、如何與他相處,但,當身旁的人並非熟悉的人時,可能就會比較麻煩了....,因為我們可能毫無頭緒!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一點時間,有些事情急不得,老一輩人的智慧「呷緊哢破碗」,給成長的孩子多一點的時間吧!小時候長得健康,長大就更可以跑得快、跑得遠。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蒲公英專欄】鼓起勇氣,向著豐收踏出關鍵的那一步!

【得勝人生】等候.豐收   有句話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這句話看似平常,其實隱藏了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那就是你必須先付出代價,才能換來美好的收成!要知道,所有的農作物,都是改良而得的;它們不是尋常的花花草草,即便土壤肥沃、雨水充足,還得有人用心栽培才能創造價值。 由農作物推演到人生,我們究竟要如何立身處世,才能走過風風雨雨,迎來生命中豐收的季節呢?   採取對的策略 花農問隔壁的另一個同業:「為什麼妳的火球花又大又紅,我家的卻差強人意呢?」鄰居表示:「火球花雖然耐旱,仍需水分,否則會生長遲緩;反之,水分過多容易根部腐爛,因此要做好排水設計。」花農這才明白,自己雖務農多年,對火球花的認識仍是過於膚淺。 微小的花卉在施肥、水分、日照等細節上,尚須採取正確的策略,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又怎能不尋求指教,幫助我們走在對的道路上,好在艱困中突圍,邁向光明璀璨的未來呢?   堅持正面價值 小張繼承了一座果園,種植芒果和荔枝等熱帶作物。但他不願噴灑傳統農藥,造成健康的隱憂;一整年下來不但蟲害嚴重,收成零落,還被同行嘲笑:「你遲早會賠光老本!」 但小張不改其志,反而標榜有機種植,還引進益蟲來抑制害蟲。幾年後,他的故事被媒體發掘報導,從此小張的水果成為健康的代名詞,屢屢以高價售出。 隨波逐流是輕鬆的,但要逆流而行,便需要承受壓力,並且維持相當時間的寂寞。然而,當你的堅持被廣泛認同,所有損失都將化為豐碩累累的回報,一切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學習共存共榮 退休以後,黃伯伯隱居深山,享受寧靜的生活。有天,他飼養的鸚鵡不小心飛出鳥籠,瞬間就被老鷹撲下來抓走了。黃伯伯憤怒不已,便設法用藥毒害附近的鷹群,自以為替鄉里除害。誰知沒了天敵,老鼠迅速繁衍,不但玉米田遭殃,連傳染病都莫名蔓延開來,讓黃伯伯悔不當初! 比犯罪更可怕的,往往是自以為義。須知世間的正義都是相對的,在堅持理念的同時,必須留心不陷入零和競爭,不輕易貶絀其他人事物。若我們能掌握所處環境中的「生態平衡」,才能真正去蕪存菁,學習共存共榮的重要功課。   有合作的智慧 漁夫告訴孫女,過去曾有一種名為「牽罟」的捕魚方式。漁夫們派人觀察魚群,等牠們靠近海岸時立即出動船隻,將巨大的曳地網撒到海裡,並將兩端固定在岸邊。等魚群被圍住後,便集合數十人協力拉繩,將漁網往岸上移動,然後公平分配漁貨。 一人趕一千,兩人趕一萬。人生的道路很漫長,我們無須自恃英勇而單打獨鬥,反倒應當結交益友,營造合作空間。因為真正的勇氣乃是認識自身的膽怯,真正的智慧乃是捐棄成見,團結一心。放下「成功在我」的堅持,便能海闊天空,贏得超越原本所求所想的美好收成。 人生最大的快樂之一,便是自己的勞動得到了成果。然而那些天天盼望而沒有行動的人,只能在夢裡收穫。願我們都能鼓起勇氣,向著豐收踏出關鍵的那一步!   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聖經》雅各書5章7節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http://www.dhf.org.tw/ 持續看到暖新聞,為你的生活帶來祝福!點我奉獻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鴿子眼專欄】培養感恩的態度

抱怨,在我們的社會中十分常見,通常沒甚麼大不了。但有時候,抱怨會隱藏在批評和反饋的外表之下,或是言論自由的包裝中。甚至是在我們日常的對話裡。   當老闆提出不合理的臨時要求,或被惡言相待,或是我們愛的一個人(對我們)很沒有耐心或極其嚴苛,我們會開始覺得沒有受到尊重,甚至被冒犯。而我們表達那個情況時的用詞,常常不怎麼安慰、造就、鼓勵人。   我們以為自己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感覺(帶著不太高興的情緒),這其實就是主所指的牢騷和抱怨,是非常危險的。   腓立比書2:14-15提醒我們:「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避免抱怨很好,但更有益處的是培養一個感恩的態度,可以轉變我們的眼光,並且幫助我們專注於真理和真正重要的事。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4-7)   神不僅命令我們要感恩感謝,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藉著聖靈的能力活出這一命令,而且耶穌也在自己與父神的對話中為我們樹立了典範。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太11:25 「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太26:27 「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22:19 「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約11:41   獻上感恩,來自於意識到我們作為基督的門徒一切都已為我們成就,並且知道一切都是我們作為神的兒女所領受的。不要贊同那些控告、認為神不公平,或是對生活不滿的聲音。我們可以尋求主的眼光,看見我們是何等蒙愛的,那些為我們成就的可以進入永恆。我們要在這樣的光中面對那些消極的時刻。   很多時候,我們會感覺好像生活就是哪裡「不對勁」,但其實我們常常需要主來改變我們的眼光,看見祂正帶領我們所經歷的到底是什麼。我們的眼睛需要被打開,看見真理,主放在我們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因此我們才不會讓那些消極的事物阻攔我們的眼光,或是放大那負面的影響。   祂為我們成就了大事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3:16-17) 「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祂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的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1:3-5)   祂更新我們   「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6-17)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 「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麼?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林前6:19-20)   祂已賜下極大的豐盛給我們   「罪必不能作你們的主,因你們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羅6:14)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10:10-11)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彼後1:3)   國際禱告殿負責人畢邁可在近期的一篇講道中,談到培養一個感恩的態度何等重要,是在這地上生活中得勝的關鍵。當我們把感恩當作正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從我們的思想和言語中消除抱怨,和缺乏感恩的心態。可以參考這篇講道,在神的啟示中學習改變我們外在、言語和態度的實際方法。   http://www.ihopkc.org/resources/blog/cultivating-attitude-gratitude/ (文章授權/猶沐文化有限公司) 持續看到暖新聞,為你的生活帶來祝福!點我奉獻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