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泉源之聲

【泉源之聲專欄】生命之恩的省思

如果有人問你:「現在能夠呼吸,能夠行走,能夠活著,你有何感想呢?」或許這個問題對你而言很唐突,因為在日復一日的過程中,很容易讓人「習以為常」,因而很少去思想。彼得前書三章7節提到人能活著是「承受生命之恩」,人類的科技雖然突飛猛進,但是至今仍然無法創造出「生命」,「生命」對於人類而言還有太多無法理解的奧秘,可見能夠「承受生命」是何等寶貴的恩典,人不僅受造奇妙可畏,從創世記一章26節我們知道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所以比其他生命更為貴重,更被神所關愛。   關於這樣的「生命之恩」我們是否曾細細思量呢?人往往在失去時,才能更深的體會過去曾擁有的;或是從他人的失落、缺乏中,才能看到自己的富足。雖然現代的醫藥不斷創新,讓罹癌的人能夠多延長幾年的生命,但是一旦被診斷出罹患癌症,還是讓人無比驚恐。   最近看到一位正值壯年的父親,才43歲,在短短二週內因罹患腦癌,原本在事業上幹勁十足,但在腦部開刀後,已無法言語,也無法行走。雅各書四章14-15節:「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能夠活著,能夠行走,承受這樣寶貴的生命之恩,我們可曾為此感恩嗎?   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經常以得失的角度來衡量事情的好與壞,但是得到未必是福,失去也不一定是禍。「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說禍與福互相依存,會互相轉化。如何「將禍轉為福,或是避免福變為禍?」都是值得深思的人生智慧。   有位39歲罹癌的媽媽,因經年飽受化療副作用的痛苦,心情十分沮喪,幾度想放棄治療,經由輔導後,她看到在她罹癌的過程中,念護理的大兒子,畢業後為了專心照顧她,暫時辭去了工作;念高中的二兒子也沒有像其他孩子在外遊蕩,而是有空時也幫忙哥哥照顧她。在照顧她的過程中,兩個兒子學到「愛人」、「體貼人」、「犧牲自己」的品格,因著這樣的發現,她找到了自己受苦的意義,心境為之改變,再也不提放棄治療。她體會到,如果她是健康的,她實在沒有把握兩個兒子會像現在這麼乖順,或許成天和朋友在一起而學壞也未可知!   順境,豐富雖是人人稱羨的境界,但是其中也潛伏著禍根,大衛王在躲避掃羅王追殺的日子,緊緊的依靠神,並寫下了許多令人感動的詩篇;但是當他的寶座穩固國力強盛時,卻睡到太陽平西,甚至因而患下姦淫與謀殺烏利亞的罪。如何將失轉為得、將禍轉為福,在得或福中避免落入失落與禍端呢?   使徒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2-13)保羅的秘訣簡言之就是「敬畏神」,正如傳道書所寫的「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 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 神都必審問。」(傳十二13-14)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駱重鳴傳道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媽媽,妳今天聽話了嗎?

不管是流行歌、教會裡,面對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總會說「聽妳媽媽的話」;對自己的孩子,一定也每天超過十次的說「聽媽媽的話」。所以孩子該聽誰的?這個問題無庸置疑有個答案-媽媽的話,但是,媽媽呢?媽媽又該聽誰的,誰來教她如何面對24小時哭鬧的嬰兒?誰來安慰她因為管教受挫的心靈呢?誰引導她適度的給青少年孩子自由,以免發生家庭革命呢?媽媽,妳今天也該來聽一些話。   「誰曾測度耶和華的心,或作他的謀士指教他呢?他與誰商議,誰教導他,誰將公平的路指示他,又將知識教訓他,將通達的道指教他呢?」(賽40:13-14)   原來這個世界上有一位充滿智慧、知識的神,祂不需要別人教祂、祂不需要尋求幫助,因為祂本身就是解答。如果祂是這麼樣充滿智慧、能力的神,媽媽,把我們的問題拿到這位神面前吧!請祂教我們教孩子吧!不管是面對很簡單的孩子睡覺問題、吃飯問題、戒尿布、聽話、交朋友、學習態度...,甚至到長大後的人際社交、情感管理、自我價值、生涯規劃、婚姻大事...,讓神指教我們如何引導、如何教育、如何看待、如何解決這一連串的問題吧!聖經歷史上數一數二聰明有智慧的所羅門,更在教養上指出了一個最關鍵的態度:「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   原來教養孩子是需要方向的,因為方向決定了孩子一生對神、對人的態度。方向對了,所有的管教方式都是輔助,幫助孩子在正確的路上被修剪、被調整。但是我們媽媽自己有方向嗎?或者說,我們自己的方向是走向哪裡呢?當我們看重自己的工作表現、人際關係,無形中我們也在引導我們的孩子看重學業成績、人際關係;當我們花時間讓自己住好、吃好、穿好,我們就在告訴我們的孩子,這些生活的享受很重要。同樣的,當我們把讀聖經、禱告放在一天中最重要的時段,孩子就知道這件事是重要的;當我們可以不畏風雨的去教會聚會,孩子是真實的看見一個見證人在他面前過著基督門徒的生活。   孩子需要聽媽媽的話,媽媽,我們更需要聽神的話。因為神的話帶出能力、神的話永遠堅立、神的話是活水江河、神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讓我們先聽神的話、遵行神的話、活出神的話,然後用神的話來教養、引導、管理我們的孩子吧!媽媽,我們一起來聽神的話!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周維音傳道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神的孩子

神的孩子不要沮喪 舉目向上望  神在天上不分晝夜 時時看顧你 雖遇艱難雖有愁苦 仍在祂手裡  祂必叫萬事互相效力 使你福杯滿溢 不要看環境不看自己 凡專心倚靠祂的必重新得力 每個禱告神都垂聽 千萬別放棄  永遠不要忘記 你要忠心走到底   神的孩子不要沮喪 舉目向上望  神在天上不分晝夜 時時看顧你 雖遇艱難雖有愁苦 仍在祂手裡  祂必叫萬事互相效力 使你福杯滿溢 不要看環境不看自己 凡耐心等候祂的必如鷹遨遊天際 神的孩子在主愛中 得享祂安息  永遠不要忘記 你是神所愛孩子 (詞曲作者/曾毓蘭)   這是我太太很喜歡的一首詩歌,我問她為什麼,她的回答令我動容。 約五年前的夏天,我的大兒子出生,原本以為盼望已久的喜悅將來到,但沒想到面臨的是孩子的不健康,我跟太太完全手足無措,孩子怎麼了?我卻沒辦法知道答案。一開始我認為只需要進醫院觀察就好了,但隨著時間越久,越來越多的狀況出現,看著這孩子全身插滿醫療需要的管子,大概是我對兒子滿月前的最深印象了。因為孩子無法配合,許多檢查我們需要一再重覆地進行,看著孩子這樣,心裡縱使難過不捨,卻也因著身體的疲憊就這樣過去了。 一個半月過去,孩子出院,我認為終於可以好好照顧孩子了,但困難沒有就此結束。孩子因著長期使用鼻胃管影響,沒辦法良好的吸吮,奶水總是喝不多,稍微喝多就完全吐出來,而且總是無法安穩地睡著,嘶吼般的哭鬧聲成了這孩子的特徵,我們幾乎完全無法安撫他…,進出急診也成了常態。感到身心俱疲,成了我對這孩子的第二印象。 出生三個月後的某天,發現孩子有疝氣問題因而再次進了醫院。疝氣要開刀、要麻醉、要禁食六個小時,這讓我們面臨了超大的挑戰,果不其然,三個小時不到孩子便開始嘶吼了……。六個小時後到了醫院在手術前預備時,孩子卻因水分不足發燒,不但手術無法進行還需要住院觀察,而住院期間主治醫師發現孩子的頭異常的大,安排腦部超音波檢查,命運似乎給我開了個非常大的玩笑,醫生說孩子有水腦且狀況嚴重,需要馬上安排開刀。什麼是水腦?我完全沒有聽過……。 因為水腦的緣故,即使有開刀治療,孩子仍需面對發育遲緩,與身體張力過低的問題。復健成了這孩子六個月大時最大的功課,低張力的他身上看不到老人家說的「七坐八爬」,每次的復健都希望能為他癱軟的身驅添加一點力量,但看到的總是哭聲從來不曾停過的他。一歲四個月時,他會左右翻了,但足足慢了一般小孩一年的時間。對這時間點印象深刻,不是因為孩子的身體情況進步,而是那一年的聖誕夜,我跟太太帶著廷益去了第一次的聚會。 當晚我們跟著唱詩歌,我不自覺地感到心被溫暖,那時的我並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開始固定地來到小組,也去參加主日崇拜,雖然孩子無法控制哭的情況,一直都要克服,但在教會裡有人主動前來為我們一家禱告,似乎一切的困難我們都能開始克服。四個月後,在高雄靈糧堂的受洗式,我們沒有遲疑地說:「我要。」因我相信主耶穌是那真神,祂不僅在孩子身上,祂更在我跟太太身上動工,讓我們有信心來帶這孩子。 開始認識這位奇妙真神上帝,祂的愛測不透摸不著但卻看得見。受洗後,因工作關係我們搬到台南,我們本身對台南並不熟,因此到這裡之後便開始幫孩子找各樣的復健課程,而教會就選擇在住所臨近的教會開始聚會,雖然一剛開始我們不能那麼順利地持續聚會,但神的安排很奇妙,當我們開始往較遠的教會聚會時,我們來到了南聖,第一次在子母室內,第一次便介紹了我們,也在這第一次就加入了奇祥小組,後續更開啟許多在神面前的「第一次」,而孩子也在來到南聖後有了長足的進步。 愈跟上教會活動感受愈甘甜。來到南聖,跟著小組長的腳步,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有了第一次如鷹之夜、第一次的查經、第一次的禱告會、第一次去了佳里榮家與第一次到外面過夜(退修會)……等等許多的「第一次」。孩子剛到南聖時,他剛學會坐起往前爬,在子母室內他以一種特殊如兔子,雙手撐著讓屁股往前的方式移動,他總是與其他孩子不一樣,也特別愛哭鬧,因此每次的聚會我們都像備戰一樣;記得那時參加晚上的聚會,我們都無法待到最後,因為他哭著要睡覺要回家了,也因此我們不是每次都會來教會。小組長不斷地鼓勵我們要跟上教會活動,很奇妙的是當我們真的固定參與教會活動,跟緊小組的步伐時,孩子成長了,他可以辦到完整的參加聚會,雖然哭鬧、安撫、抱著的情況依舊不曾停過,但我感覺到每次參與在教會的活動中,我們獲得的遠超過我們所想的,心裡也越是覺得甘甜。 一年多過去了,感謝神讓孩子一直在進步,三歲二個月的他終於跨出第一步,開始會走路了。雖然仍搖晃不穩地走著,常常跌倒造成額頭上有著大小不一的瘀青腫塊,但他慢慢地越來越穩,慢慢地做出別人看似平凡但對他而言卻很困難的動作,我跟太太不由得感謝上帝對他施行的奇妙神蹟。 神的恩典不曾間斷。為了孩子我們付出全部心力,從沒想過要有第二個小孩。來到南聖,小組長與弟兄姐妹們一直鼓勵,我跟太太一再討論,經歷過許多的擔心與害怕,最後我們決定應該要給孩子手足。幾個月後,我太太懷孕了,但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從一開始照不到心跳,到發現腦部有水泡,腎臟異常與後期妊娠糖尿病害怕會影響胎兒發育。這時小組長鼓勵我們:「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也因此讓我們用信心去仰望依靠主來度過每個考驗。上帝真的很恩待我太太,小兒子的出生從陣痛破水,到出生只有兩個多小時,生產也都很順利,更多的是小兒子很穩定,沒有多餘的哭鬧,他的來到如同上帝差派天使,讓我們真真實實體會到了新生命的喜悅與感動;而哥哥更是喜愛這個弟弟,常常問「弟弟呢?弟弟睡了嗎?弟弟起床了嗎?」,也會在弟弟哭時跑到他的床邊說:「弟弟沒事。」 感謝神揀選了我跟我太太,從開始回憶寫下這一切,我深切地感受到神在每一件事上都與我們同在,幫助我們度過每個考驗。哥哥的出生,是對我們的祝福,我們因此認識了這位奇妙真神;小兒子的出生,讓我們知道這位神對我們的道路有安排,且更是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從過去到現在的每個考驗都讓我更知道要信靠祂,因祂不曾缺席也因祂愛我們,如同歌詞所提到的「神在天上不分晝夜,時時看顧你……不要看環境不看自己,凡專心倚靠祂的必重新得力……永遠不要忘記,你是神所愛孩子。」我的孩子是神的孩子,我因著我的孩子知道我也是神的孩子,感謝神。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 林子安弟兄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看不透人生才精彩可期

隨著最近很夯的電影上映,超夯程度已打破影史票房第二名的鐵達尼號,目前朝向第一名的阿凡達邁進,由於已經很多人看完了電影,劇組也已解除爆雷禁令,所以一不小心,還沒看電影的人就會聽到身旁的人談論劇情,或上網看到相關報導,所謂的「劇透」「爆雷」被恨得牙癢癢。這我們當然可以體會,人總想要新鮮的經驗,自己親自體會看到的感受,心情隨著劇情高低起伏而波動,直至看到結局,好不好看、過不過癮由自己下結論。   我就是個不喜歡知道任何內容的人,但隨著年紀的增長,現在一但知道是悲劇就不看了,因為人生難過的事已經夠多了,何須再看個悲劇故事讓自己心情不好?所以我會避開悲劇電影,而其他呢?就敞開心接受一切的可能。有的人喜歡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不斷地問問題,我只會冷冷地說:自己看。精彩的地方就是要自己揣想經歷過啊。   人生豈不也是如此嗎?我不喜歡劇透,如果上帝一開始就將我們的人生劇本攤開給我們看,我們都知道將來會發生的每一件事:上哪所學校、跟誰談戀愛、跟誰結婚、進哪間公司、做甚麼工作、有幾個小孩、身旁的親人甚麼時候會離開、活到幾歲、會生甚麼重病、有甚麼重大意外事件……預先知道這種種,人生似乎就只是照著劇本走完,一點都不有趣了!所以感謝主,沒有人知道明天將會如何?但卻知道「我終身的事在你手中」(詩31:15),並且神「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29:11)所以基督徒不能算命也不用算命,因為我們的一生在主手中,祂要我們不僅認識祂是賜生命的主,更要在我們的生命中掌權,當我們願意將一生交託給祂,祂全然為我們負責!而神所引導我們走的道路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們,也必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精采豐富。   所以,看不透的人生才精彩可期,上帝是我們的生命的編劇也是導演,生命的藍圖在祂手中,只要全然地信靠祂,一步一步地跟隨,即或遇見困難挑戰,上帝的恩手會牽引我們往前走,祂在我們身邊為我們導人生的這場戲,我們只要將「耶和華常擺在我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16:8-9、11)願我們享受交託給神的精采人生,一步一步經歷在祂手中的美好。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郭恩容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我們與「愛」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喜歡它頗震撼的劇名,雖然我覺得它最終是在探討「愛」,但如果劇名改成「我們與愛的距離」或許就產生不了這麼大的共鳴,以「惡」來突顯「愛」,讓我們發現原來我們離「惡」的距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遠。   兩個都是好人的朋友,有沒有可能變成仇人呢?很有可能。但離「惡」愈遠,愛就會更多嗎?我也不這麼認為,最難的不是答案,而是理解。   最近教會的泉源甘露,路加福音15章浪子回頭的故事,浪子常被批評、回頭的故事大大被宣揚,父親一定比我們更了解小兒子,無條件地接受小兒子回家並興奮地像在辦喜事、宰牛犢,作樂跳舞。這也讓我想起馬太福音18章12-17節耶穌為了迷路的羊,撇下了九十九隻羊,我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若是找回,祂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   「惡」劇裡有一句話:「我們都是好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到底要我們學習怎樣的功課?」與人有嫌隙時,我們最想要扮演的就是父親的角色:無條件包容、接納,但這時是不是已把別人框在「惡」的圈圈裡呢?是不是兩造都在等對方回頭呢?我相信父親在兒子離家時並非只有在家等待,什麼行動都沒有,而是隨時掌握兒子的近況,危急時即時出手幫助。耶穌在尋找迷失的羊時,是否也是這樣呢?耶穌找羊有困難嗎?不知道羊在哪裡嗎?怎麼可能!困難在「找回人的心」,因此在馬太福音18:15-17隨即又教導我們挽回弟兄的方法──互相理解,溝通。   彼此相愛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沒有「理解」就很難相愛,要「理解」,則要花時間相處與陪伴,有時我們對別人的態度,不經意地就已經把標籤貼在別人的身上了,是不是像劇裡的媒體,間接成為絆倒他人的人呢?有誰願意扮演「笨蛋律師」的角色,放著可以賺錢的案子不接,專接「法扶」的案子,不但沒有好處,還要承受眾人的謾罵。我覺得他的角色,最接近教會的牧者傳道,不隨波逐流的貼人標籤,為求真理,忍耐到底,求主保守我們的心,有智慧與愛,不放棄上帝託付我們的羊。在信仰裡我倒喜歡把劇名改為「我們與認罪的距離」神不喜歡我們犯罪,但當我認罪悔改後,與神的關係就會更親近,愛人的能力也會由心湧出,更健康、更喜樂。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葉峰志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動詞,但卻是疼痛的美麗代名詞

前陣子聽到一個姊妹說,晚上回到家都要幫孩子按摩,因為孩子最近在長大,骨頭總會酸酸痛痛的。是啊,我小時候也經歷過這一段,越晚的時候骨頭越痛,有時候痛到都想說:「我不想長大了!」   基督徒的生命其實也有成長痛,或說,應該要有成長痛,「痛」反而是我們長大的記號。當保羅對以弗所教會說:「 所以不要再說謊,大家都要彼此說真話...不要因生氣而犯罪...從前偷竊的要改過自新...污言穢語一句都不可出口,要隨時隨地說造就人的好話...不要讓上帝的聖靈擔憂...要從你們當中除掉一切的苦毒、惱恨、怒氣、爭吵、毀謗和邪惡。總要以恩慈、憐憫的心彼此相待,要互相饒恕...。」弗4:25-32(聖經當代譯本) 這些看似是基督徒應該有的成熟生命,但我們得承認,邁向成熟、長大是需要時間和疼痛的。   對於神所創造的身體來說,在一切正常生活下,身體自己就會長大,它不會因為我說不想長大,它就真的不長了;相反的,身體還可能因為太正常的生活而長得很好。但是對於神所創造的生命呢?在一切正常聚會下,生命也會自己長大,但當我說「我不要」的時候,很奇怪的,生命就會真的停止了。因為神給了我們一很特別的禮物-自由。神不強迫我們一定要成熟、一定要屬靈、一定要聖潔,相反的,神常常一直等、一直等、一直等...,等到我們願意面對、接受,生命長大必定會經歷的疼痛。   那位姊妹的黑眼圈說明了她是如何在每天的夜裡,幫孩子按摩、熱敷,我們的主難道不會也陪著我們嗎?「況且,我們軟弱的時候,有聖靈幫助我們。我們本來不知道怎樣禱告,但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祈禱。」羅8:26(聖經當代譯本) 當我們因為生命成長而看到更多自己的軟弱、罪惡,主都知道,祂就在我們流淚禱告、痛哭失聲的時候,安靜的陪伴著、溫柔的安慰著。祂不催促著要我們長大,但祂期待我們天天長大;祂不數落我們緩慢的成長曲線,但祂鼓勵、肯定我們每一次勇敢面對生命。   「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動詞,但卻是疼痛的美麗代名詞。讓我們一同經歷在基督裡長大的生命,一同走過帶著美麗記號的成長痛吧!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周維音傳道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母親的心

  媽媽的「真心話大冒險」—母親的心   記得當年步入婚姻時,父親祝福我:「父母的人生不盡完美,很多路走得並不好,不過希望你未來可以走出一條比我們更好,更幸福的路!」一方面感謝父親真誠的祝福,一方面也成為我對生命發出的疑問,看到父親用大部分的人生,全心投入事業,多年來養家活口,事業有成,累積財富,雖無暇顧及家人關係,也讓全家人沒有經濟壓力;而母親在家照顧孩子,三餐接送,操煩家務,像轉不停的陀螺,從早忙到晚,他們是別人眼中的標準家庭、成功人士,但父母竟都表示他們所走的路不是我能追隨的,那在接下來婚姻及為人父母的道路上,我該如何走得比他們更好、更幸福呢?生命果真有一條真理的道路可追尋嗎?可以不用嘗試錯誤就能找著的嗎?   意外走進救恩的門   感謝主在人發出疑問時,親自將人尋回,因著研究所的室友傳福音,用單純的心去相信這位神,就得著上帝預備的一切福氣,祂很愛我為我捨己,對我的生命有奇妙的計畫,祂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創造我的神,祂能夠也願意赦免我一切過錯,好叫我能重新開始,所以唯有祂能為我的生命負完全的責任,是連我自己也做不到的。 當我知道這個事實的同時,也確定了前方的路,學習照著主的教導去行,而不再選擇這世界「忙盲茫」的成功模式,這條真理的路,是神用祂真實的話語,用祂的寶血鋪出來的活路,從人相信的那一刻起便得著拯救,直走到永生的道路. 不用嘗試錯誤,不用尋尋覓覓,「因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堤後3:16),及早認定神和祂的真理,幸福地成為神寶貴的兒女,在婚姻、家庭、人際各方面蒙福,並且在初為人母時,就確定用信仰為孩子指引前方的道路。   知道和做到的遙遠距離   可惜拿到聖經這本武功祕笈,並不會自動化身為武功高強的媽媽,或保證教養出敬虔的後裔,用聖經當作「說教」、「要求行為」教材的結果,自己竟成了家中的教官,孩子的抱怨和反彈有增無減,自己做得越努力就越沮喪;大概是上帝看不下去了,有一天,在靈修中,上帝讓我看到,一直用祂的話去罵人(孩子們),原來已經大大地得罪上帝了,祂對於我這樣對待祂所交託的產業(孩子們),感到非常憤怒,上帝沒有要我這樣教孩子,殊不知聖經中的一切話都是上帝對「我」說的,這些話用來對付自己了嗎?我的生命有沒有真的給神管理?我的態度謙卑溫和嗎?我言語緩慢,做事殷勤嗎?我有學習敬畏神嗎? 上帝的當頭棒喝,讓我看見絆倒孩子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身為母親的我其實一直在得罪神,也難怪孩子的叛逆正像這世界的樣子,感謝神的憐憫,不按我的罪過待我,給我機會悔改,讓我回到主施恩的寶座前,讓我發現一位母親把握機會要給孩子的,不是成功之道,不是快樂之道,而是關乎救恩的生命之道,母親最尊貴的身分,就是主耶穌的全職傳道人。   對付自己   我憑甚麼又如何能成為孩子的全職傳道人,指引一條人生更好、更幸福、更篤定的路呢?若我告訴孩子生命之道不能少的是認識神,那麼自己有竭力認識神並活在祂的旨意中嗎?既然說「耶穌是主」,就不再自己作主了,讓孩子在每件事上看到的不是有權威的媽媽,而是有神的權威在媽媽的身上,和孩子的對話從許多的要求和威嚇,轉為生命的分享,分享神在媽媽身上的破碎和管理,分享道路,分享爭戰,甚願父母的神也成為孩子的神,立志在孩子面前沒有秘密,也無需隱藏,若孩子能感受到「喜愛聖潔」和「分別為聖」的榮耀,那麼有人栽種、有人澆灌,神必親自使孩子成長,孩子遇見神的日子指日可待了,但願孩子將自己交給神來管理,神必使用孩子一生做更大的事,成就更大的祝福,而見孩子活在真理中,就是做母親最大的喜樂了! 在唐崇榮牧師17歲時,他的媽媽對他說:「我現在對你放心,我看得出你是敬畏上帝的人,所以我把你放到世界各地我都不怕,因為我知道你會為了上帝約束自己,知道何事當做當不做!」,唐牧師說那年他開始做傳道人,為了上帝約束自己,領受神給他的自由,好好做人,敬畏上帝,謹慎自己的行為,人格建立了,就成為眾人的幫助,使萬人因這樣的人得福!   不可缺的信仰教育,共勉之   •一生的好處不在神以外,在神以外的都不是好處。 •既說耶穌是主,凡事上就不再自己作主了。 •行在光明中,做一個不絆倒孩子的母親,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孩子幼稚園張貼了一張母親節海報,我好奇地問孩子,媽媽像誰呢?得到了令人非常欣慰的答案!(巧虎媽) 艾莎:感覺像有魔法,可以處理生活大小事,又很漂亮 花媽:很節儉,很會廢物利用,喜歡逛特賣會 丸子媽:家庭主婦,愛儲存雜物,常為小丸子的事煩惱 巧虎媽:溫柔,很會講故事,當小孩做錯事時會溫柔提醒, 且再給孩子機會。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  黃俐瑀姊妹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