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媽媽的「真心話大冒險」母親的心 記得當年步入婚姻時,父親祝福我:「父母的人生不盡完美,很多路走得並不好,不過希望你未來可以走出一條比我們更好,更幸福的路!」一方面感謝父親真誠的祝福,一方面也成為我對生命發出的疑問,看到父親用大部分的人生,全心投入事業,多年來養家活口,事業有成,累積財富,雖
這個問題,似乎碰到經文上難解的問題,「我告訴你們、凡休妻另娶的、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就是犯姦淫了、有人娶那被休的婦人、也是犯姦淫了。」(太19:9),另外在別處經文「若是離開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丈夫也不可離棄妻子。」(林前7:11),好像都在說明離婚不可再婚,如果要再婚就與前夫前妻和好是
這個問題,似乎碰到經文上難解的問題...
身為炎黃子孫,曾聽過有句話如此說「中華文化五千年」在還不是基督徒時聽過耶穌的故事,知道耶穌的降生是從西元一年開始計算,當時不知道聖經有新、舊約,很自然的將耶穌等同於基督教。基督教信仰二千多年,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春秋之後的兩千五百多年中,除了佛家,沒有哪一個學派能比儒家和道家能夠更深刻的影響中華文化了。 因此,這三家的鼻祖,釋迦牟尼、孔子和老子長久受到後人的景仰和崇拜。巧合的是,這三位的出生年月前後不超過二十年。從歷史的長遠眼光來看,他們是屬於同一時代的人。公元前571年二月十五,老子出生於楚國苦縣曲仁裡(今河南鹿邑縣)。五年之後,公元前566年四月初八,釋迦牟尼出生於今尼泊爾。又過了十五年,公元前551年八月二十七,孔子出生於山東曲阜。 三位聖者出生於同一時代,但為何基督教會堅稱真神只有一位呢?在一些場合曾看到耶穌的圖像很洋味,也正因為如此,我對於基督教信仰一直抱持著,這是外國人的神與我肯定毫無關係! 打從有記憶以來拜過傳統信仰的各種神明,還有家裡祖先、月亮(嫦娥)及大自然中的樹木、石頭都曾祭拜過,每到某個神的誕辰長輩們會忙進忙出張羅祭拜之物,小時候家裡是做生意的,也不知道是誰下的規定每個月就必須拜門口二次,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改成拜一次也可以。在傳統信仰思想中,沒拜怕會遭來厄運,導致有一種心情,寧願多拜不敢不拜,有拜有保庇,在祭拜這檔事上持續三十多年不間斷。當有機會來到教會認識基督教信仰,也真實經歷了耶穌,心裡唯一的感受是有著無限自由,也湧出說不上來的平安,至少我不需三天二頭的跑到各廟祭拜,或是掏腰包參加某個法會等等,開始讀聖經,參加小組以及教會門訓課程,慢慢的明白,我所信是唯一的真神,創世記1:1記載「起初,神創造天地」,而天父差派耶穌成為我們每一位的贖罪祭,免了所有的獻祭,拆毀了隔絕我們與天父當中的牆,成為我們生命得救重生得以進入永恆的寶貴救贖主,所以基督徒不需祭拜是因為耶穌已成了贖價,一次獻上就永遠獻上了,而我們只要心裡相信,口裡承認就可以免去一切祭拜的事。 現今還是有許多不認識基督教信仰的對於以下幾點仍然存著不了解而誤解: •基督教不能拿香」-基督信仰不崇拜人手所刻的偶像。 •基督教不敬重祖先(不拜祖先)-基督信仰最敬重長輩及祖先,只是不拜人手所刻的牌位。 •基督教是外來教-基督信仰是全人類的信仰,聖經說「神愛世人」是所有的人(包含所有不信基督的人)。 •基督教不自由規定很多-其實基督信仰是最講求自由,真正的『自由』是不受任何事務給捆綁,禱告不具形式,聖經上也寫著「萬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每周需到教會是基督徒喜歡親近神敬拜神。 •基督教不重家人-基督信仰最看重愛,神就是愛的源頭,聖經上第一個祝福的就是家,在基督化的家庭裡可看到家人彼此的互動是親密的。 •基督教只為自己上天堂-基督信仰最常為國家、親人、朋友禱告,禱告的目的是希望神祝福這些被禱告的對象,期待看到神在基督徒所發出的禱告看見神的作為更幫助我們看見所信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 蔡姈燕傳道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身為炎黃子孫,曾聽過有句話如此說「中華文化五千年」在還不是基督徒時聽過耶穌的故事,知道耶穌的降生是從西元一年開始計算,當時不知道聖經有新、舊約,很自然的將耶穌等同於基督教。基督教信仰二千多年,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春秋之後的兩千五百多年中,除了佛家,沒有哪一個學派能比儒家和道家能夠更深刻的影響
Q:我的家人常問我,宗教是一種寄託,但是不要太入迷,他們問為什麼主日一定要上教會?在家看GoodTV難道不行嗎?
在復活節的前夕,一位牧區的長輩病逝,家屬雖然已經有所預備,但面對至親的死亡還是難免悲痛,作為一個傳道人,陪伴弟兄姊妹在生老病死的循環中,經歷「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這是真實的人生,而怎樣幫助憂傷痛苦中的弟兄姊妹,堅固他們的信心呢?十八世紀一位著名的佈道家慕迪(Dwight Lyman Moody),有一次他被邀請去主持一個葬禮,他就想,耶穌怎樣安慰遭喪的家庭,要學習耶穌,他發現耶穌在世時,參加了三個葬禮,但結果是,這三個葬禮的死人全都復活了。其中一個復活的是拉撒路(馬大、馬利亞的弟弟),他死了四天,耶穌叫他復活。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耶穌說明祂就是復活的主。 談到「復活」,一定要先有「死亡」,死亡是令人懼怕的,但復活卻令人期待,耶穌並不是聖經中第一個「死裡復活」的,耶穌曾經讓三個人從死裡復活,分別是:管會堂睚魯的女兒、拿因城寡婦的兒子,以及拉撒路,但這三位曾經從死裡復活的人,現在也早已死去二千年了,我們並沒有稱這三個人為救主,基督的復活,和他們的復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基督是全然聖潔的 基督的聖潔是無人能及的,也只有基督的犧牲,能夠滿足神的公義,使有罪的人被潔淨,過犯得以赦免,祂的寶血大有功效,基督的死裡復活,代表「死亡不能拘禁祂」,撒旦的權勢被粉碎,基督已經得勝,而其他人的復活,是透過基督的權柄,而非自身的功勞。 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 基督是「道路」,若不藉著基督,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基督是完全的神,為了救贖,降世為人,用百分之百的「人性」活在地上,因此耶穌常自稱「人子」,祂用人的軀體被釘在十字架上,唯獨基督,是我們的救主,天上地下,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有人說,我知道耶穌復活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歷史,我知道這是偉大的救贖工作,但我的生活一團糟:負債、失婚、中年失業……生活是一連串的重擔和壓力,基督的復活,與我有何關係?確實,基督的復活,沒有帶走世界的苦難,但我們得到的卻是教會,若你觀察那些委身教會的信徒,會發現他們的生命散發光彩,人生並非沒有苦難,但是基督所賜的真平安,讓他們擁有不能被奪去的喜樂,教會使我們找到永恆的居所,復活的基督,將權柄賜給教會,讓教會成為黑暗世界的光。 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小說《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有一段著名的開場白:「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不管哪個時代的人,總是對他的世代存著反思,「受苦」彷彿是人世間的共通語言,超越時空和文化,每個時代有不一樣的黑暗,但是上帝在這些黑暗中,選擇與人同在,那些仰望祂的人,總是能夠得著安慰。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說:「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基督徒有指望,這指望就是復活,勝過死亡的主,還有什麼不能勝過?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李慧貞傳道
在復活節的前夕,一位牧區的長輩病逝,家屬雖然已經有所預備,但面對至親的死亡還是難免悲痛,作為一個傳道人,陪伴弟兄姊妹在生老病死的循環中,經歷「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這是真實的人生,而怎樣幫助憂傷痛苦中的弟兄姊妹,堅固他們的信心呢?十八世紀一位著名的佈道家慕迪(Dwight Lyman M
跟家中長輩傳福音很難?其實問題的癥結點在於我們與長輩的關係如何。當彼此之間有深刻的關係時,生命才能真正地影響生命...
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有婚姻家庭,少數人有單身的恩賜。然而,這個世代的發展使得人選擇不婚主義(經濟因素或追求夢想)、被迫單身(失婚或喪偶)、無奈單身(機會和環境)。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台灣近5年來經醫審會鑑定的醫療糾紛,每年就有大約350到500件,顯示台灣的醫病關係相當緊繃。一些民眾認為,只要進到醫院,醫師就必須讓病人平安康復,卻沒想到有些重大疾病,本來就有很大的治療風險,發生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也相當高。然而,除了病人與家屬的認知問題,導致醫療糾紛最重要的
記得在我國小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人性本善,但到了國中從課本荀子卻說人性本惡,那時的我就起了疑問:人心裡的惡念與消極負面想法,到底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造成? 這樣的疑問一直到了我進了神學院,才慢慢地用不同角度去認識這問題並得到了解答。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發現我自己還是用世界的眼光來看世界,所
剛信主時,常常被問:「你今天靈修了嗎?禱告沒?愛不愛主啊?」對,過去在信仰的追求上,會時常警惕自己是否在屬靈的追求上竭力。當信主時日久了,漸漸對信仰的生活過於熟練,甚至是安逸下來,讀經沒有感動、禱告沒有目標,漸漸出現「老基督徒」的樣子,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同感?! 確實,在信仰的道路上,如同馬拉松
每晚下班總喜歡到安平運河運動,沉澱一整天緊張忙碌的生活,聽著詩歌,跟著哼唱,一天的疲累在詩歌中盡消除。 Nyux pqsahuy mun qu kinbetunux su Isu pqyanux kwara ulung hway su ?的美麗一直在我心裡 總是感謝?讓我活著 Hintga
2018有件新聞引起我的注意。從小就熟識的體育國手和著名體育記者傅達仁因罹患胰臟癌,決定遠赴瑞士的機構「尊嚴」,選擇當地合法的「輔助/陪伴性自殺」。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