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操練

【吳炳偉專欄】親愛的,要正確的保養顧惜!

「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弗五29﹞   如果你買一輛全新的車子,卻把它擺在車庫裏十年不用。這部車可能只跑過十哩,但是卻再也無法發動,因為零件壞了,需要換上一些新的,才能啟動。假如你出外度假幾個禮拜,很久不發動車子,便會有一些問題產生。原來就漏電的電瓶,兩星期不用,全部電力都漏光光了。但是如果你每天使用車,引擎可以把電池充得滿滿的,就不會有這種問題。   很多人不喜歡運動,因為運動的過程一點都不有趣。事實上,運動後身體和睡眠狀況愈來愈好,常覺神清氣爽,心思更加清明敏捷,許多耗費體力和心力的工作,得以迅速完成。人們不運動,自以為是在「保養顧惜」身體,實在大錯特錯。要得到更多精力的惟一方法,就是使用精力。假如我們不付出精力,就得不著精力。當身體被操練,它就愈耐用。   「保養」重在供給營養,「顧惜』重在親切照顧。基督給教會屬靈營養,也給她親切照顧。神獎賞那些兢兢業業、認真工作的人。如果想得著精力,就得付出精力,這是天國行事的正確法則。假如運動能更新心思意念,增進身體健康,使你可以為神做更多事,那就對了。假如你不往前移動,聖經也沒辦法告訴你,前面該怎麼走。親愛的,要正確的保養顧惜!   吳炳偉牧師 - #2123 每日一句話-書籍購買「聖卷在握、勝券在握」 https://reurl.cc/vnx64o (文章授權/吳炳偉牧師)作者/矽谷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吳炳偉牧師Dr. Rev. Herbert Wu/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生命樹專欄】喫喝享受神的操練(下)

約翰福音六章三十五節,主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永遠不餓;信入我的,必永遠不渴』。五十四至五十五節,祂又說,『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遠的生命,…我的肉是真正的食物,我的血是真正的飲料』。主說祂是可喫、可喝的。喫、喝乃是將食物接受到我們裏面,經過消化、吸收,就成為我們身體的營養和成分,叫我們可以靠此活著。舊約的申言者耶利米說,『耶和華萬軍之神阿,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喫了;你的言語成了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十五16)。新約馬太福音也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聖經的話就是神口裏所出的話,乃是我們的食物。我們藉著讀聖經,就將神的話當作食物喫進我們裏面,而得著餧養。藉此,神就將祂自己供應到我們裏面,成為我們裏面的滋養與生命的成分。   神救恩的中心點,乃是神要來作人的生命。一般基督徒常以為,赦罪是主救恩中最重要的事,但事實上,赦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步驟。主的救恩包羅豐富,其中有許多的豫備和手續,都是為著達到救恩的目的,就是神要進到人裏面,作人的生命和一切。神的救恩包含內、外兩部分。外面的部分是主為我們流出寶血,使我們的罪得著赦免並洗淨,使我們蒙神稱義;這是手續的部分。裏面的部分是主成為賜生命的靈,進到我們靈裏,作我們的生命;這是救恩主要的目的。   約翰壹書二章二十七節,『你們從祂所領受的膏油塗抹,住在你們裏面,並不需要人教導你們,乃有祂的膏油塗抹,在凡事上教導你們;這膏油塗抹是真實的,不是虛謊的,你們要按這膏油塗抹所教導你們的,住在祂裏面』。這裏說到基督徒的生活為人,都有神的膏油塗抹在他們裏面教導,使他們能隨從神在他們裏面的教導來行事為人。因此,基督徒無論是讀經、禱告或行事為人,都需要學習摸著裏面深處的感覺,照著神膏油塗抹的教導來遵行神的話。這樣的遵行並不是人憑著自己作的,乃是神的能力在人裏面供應、推動出來的。   神創造人體有雙眼、雙耳、雙手和雙腳,這些器官的作用都是成雙且平衡的,而我們與主交通也是雙軌的,禱告是一軌,讀經是另一軌。所以,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禱告、讀經缺一不可。我們要藉著禱告,用靈吸取主;也要藉著讀經,將主的話當作食物喫進來。   『聖經都是神的呼出,對於教訓、督責、改正、在義上的教導,都是有益的』(提後三16)。很多人都只注意後面所說的,以為聖經乃是為著教訓、督責、改正、以及在義上的教導,給人生活舉止與行為的指引和幫助;卻忽略了前面所說的:『聖經都是神的呼出』。聖經是神的呼出,這指明聖經乃是神自己的發表,甚至就是代表神自己。所以,讀聖經不只是得著對我們有益的教訓、督責、改正和教導,更是要吸取神自己。   讀經有三個步驟,第一是用眼看白紙黑字所寫出聖經的話。第二是用心思、用頭腦來領會話中的意義。第三就是用靈來讀經。只用眼看,用心思領會是不彀的,還必須用靈纔能摸著話中的靈,而得著其中的啟示和亮光,並吸取神自己。所以,我們絕不能只用心思來讀,乃要運用靈,將心思置於靈,藉著禱告來讀聖經。   文章轉載台北市召會週訊1030/真理推廣/李常受一九五八年四月十至二十日,在日本東京所釋放的信息,根據魏光禧弟兄的筆記編輯/作者/劉壯賢   (文章授權/台北市召會)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生命樹專欄】喫喝享受神的操練(上)

羅馬書九章說到人被造的目的,二十一至二十四節將神比喻為窯匠,而人則是神所造的器皿。人被造乃是為著盛裝神。並且,聖經啟示神為人造靈,為了使人能接受神。神首先用地上的塵土塑造人(創二7上),然後將生命之氣吹在人的鼻孔裏,人就成了活的魂(二7下)。神吹到人裏面的生命之氣,就成了人的靈,以用來接受屬靈的事物,並接受神作人的成分。當神的靈進到人裏面,祂就供應我們的全人,使我們的心思、情感、意志、眼光、感覺、傾向、心情等都有神的成分。祂要灌注我們全人,作我們的供應和一切,使我們裏外都有神的成分。這樣,祂在我們身上就能得著完滿的彰顯。   人一想到神,通常有以下三種天然的觀念:第一,神是給人膜拜;第二,人要事奉神,要像奴僕一樣侍立在祂面前;第三,要為神作許多事,好像神一無所能,必須人為祂作什麼纔行。然而,神卻啟示祂自己是生命樹、生命糧,為供人享受。創世記二章啟示,神將人造好以後,乃是把人放在伊甸園中,要人享受祂為人所造的一切。神把人擺在生命樹跟前,這生命樹表徵神自己作人的生命食糧。神的心意是要人喫祂,得著永遠的生命,並且因祂活著。   聖經啟示神與人的關係,乃是重在神與人的調和;這可以從聖經一再提到喫這件事看出來。沒有甚麼能像食物那樣,完全與人合而為一。主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活糧,人若喫這糧,就必永遠活著。』(約六51上)。我們要喫主,就會因主活著。   人的靈可以接觸神並接受神。有人說沒有神,事實不是沒有神,而是因著人類的先祖亞當犯罪後,人的靈失去了功用,所以感覺不到神的存在。人若信主、得救,靈得重生,良心就會有敏銳的感覺,也會感覺神的存在。譬如,燈泡裏面的燈絲若斷了,不能通電,燈泡就不會發亮,這時只要把燈絲接上,燈又會發亮了。人的靈也是這樣,人把裏面『斷掉的燈絲』重新接上,就能感覺到神。   當我們用靈喫、喝、享受神,我們就得以活出神來。我們不必也不該想要為神作什麼,乃是簡單的藉著喫祂、喝祂,而接受祂永遠的生命,這生命自然會帶我們過一種活出神的生活。生命包含了生活一切的行動。我們要把生活留給生命去負責。我們不必擔心自己的生活是否發光、聖別或愛人,我們只須在意自己是否接受了神的生命。當主在我們裏面供應、滋養,使我們裏面得飽足時,我們自然就能活出光明、聖別並愛人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是生命的流露,是生命自然的結果,不是靠人苦修、立志而得來的。我們只要讓是光、是聖、是愛的神,活在我們裏面,並從我們裏面活出來,我們的生活自然就是光明、聖別,並且滿有愛。   今天許多基督徒雖然有聚會,也聽了許多道,卻沒有喫喝享受神,以致在屬靈上一直是軟弱的。他們所需要的不是更多關於聖經的知識道理,乃是享受神作他們生命的供應。我們只有這樣幫助人享受神,纔能把人帶到神的心意裏,叫人飽嘗基督,裏面滿得生命的供應,剛強的活出基督。   文章轉載台北市召會週訊1028/真理推廣/李常受弟兄於一九五八年四月十至二十日,在日本東京所釋放的信息,根據魏光禧弟兄的筆記編輯/作者/張哲豪 (文章授權/台北市召會)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蔡頌輝專欄】讓神有機會給孩子更好的

投入全職事奉這麼多年,我一直都不太講或寫教養兒女相關的題目。前面幾年是因為自己沒有孩子(我們夫婦結婚近九年才有第一個孩子),尚未有實際經歷,不敢隨便發言。後來有了孩子,又不曉得自己教養的方式會否帶來良好效果,恐怕活出來的見證和所表述的有差距,欠說服力。今年,我的孩子分別十二歲和九歲了,看著他們身、心、靈還算健康,覺得是時候回頭整理一下,寫一寫心得和反思來與大家分享了。本文不是一個系統的育兒指南,你也不會在本文讀到什麼實際的教養方式,本文僅是一個宣教士的育兒反思和應用,但相信可以帶來一些啟發。   關係優先於親子關係   我們夫婦在婚後兩年就期待有孩子,可是卻一直沒有,直到婚後八年才懷孕。內人很喜歡小孩,也很希望有自己的孩子,可以想像,那段日子對我們而言是何等煎熬。我不曉得為什麼神讓我們等這麼久,但如今回頭看,其實就在那段時間,我們建立了良好的夫妻關係基礎。我們一起面對期待和失望,一起歡笑和哭泣、一起分享內心的掙扎、一起四處飄蕩事奉、一起面對困難、一起經歷神的作為。正如我在《宣教士談婚姻》一文中所述,能與所愛的人一起經歷神,就是宣教路上最大的感恩。可惜現實中很多夫妻有了孩子之後,婚姻生活的焦點就轉移到孩子身上,夫妻關係在不知不覺中淡化了,甚至因孩子問題而起衝突。有人說,良好的婚姻就是爸爸媽媽能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我完全贊同,也努力實踐。   培養孩子配合環境   談到宣教士孩子,大家最關心的是「適應」問題。我的兒子在韓國出生,兩歲多搬到了馬來西亞,女兒也在這時候出生,住了半年又去了台灣,四年後離開去了柬埔寨,住了三年又搬到了目前所在的德國。語言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大挑戰。在韓國的時候,兒子上午去一所講韓語的幼兒園,到了台灣就講華語,學繁體字。後來在柬埔寨上國際學校,媒介語是英語。雖然兒子在台灣已經上過一年級,可是國際學校的入學英語考試不過關,所以必須重讀,入學後還要上英語加強班。三年後來了德國又全是德語。先是進入專為外國人開設的融合班,三個月後開始於德國同學一起上課。正如很多人所說的,孩子們學語言很快。其中也有艱難的時刻,我兒子在進入德國的中學後,就曾經有半個學期情緒低落……無論如何,這是他們要學習和成長之處。到目前為止,我的孩子已可以掌握中、英和德三語。   至於環境的適應,我認為從小的培養和操練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一貫沒有太遷就孩子,而是讓孩子遷就我們。例如,孩子小時候睡覺我們都不會製造太安靜的環境,而且也盡量不哄孩子睡覺,讓他們自己懂得上床入睡。我們也不會因為孩子們還在睡覺而延遲或取消去聚會,甚至帶著孩子一起事奉。孩子的適應能力更多在於他們自小所在之家庭的生活方式(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例外),而不是大人所設想的安穩環境。因此,若要當宣教士,不要等孩子長大一點,相反的,孩子越小,就越容易適應。   親密關係是孩子極深的需要   或有人會問:「就算環境適應得來,那孩子的朋友圈怎麼辦?」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感受不深,可是漸漸長大以後,就會越來越感到不捨。每一次搬家,除了清楚告訴孩子們我們為什麼這樣做(尤其是強調神的帶領和我們的使命)之外,唯一能預防他們因此而感到失落的方法,就是與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   「不留下遺憾」一直是我生活的原則。今天的生活方式,希望未來回想起來引起的是甜蜜和無憾,而不是後悔。在親子關係上,要不遺憾,就要陪伴。很多現代父母以物質來彌補心中對孩子的虧欠感,這樣做非但於事無補,反而可能引起其它後患。親子關係的建立沒有捷徑,一定要花時間和心思。自孩子一出生,無論再忙,我也要求自己必須抽空陪孩子。這在我無形的時間表裡列為每日必做的事。在台灣進修神碩的時候,我的孩子分別是五歲和三歲,雖然學習壓力很大,我仍要求自己每天在圖書館至多只能待到晚上八點。時間一到,無論進度如何,我都必須收拾東西回家,目的是要讓自己每天至少有一小時專心地陪孩子。在那一小時裡我完全不做其他事,而是陪孩子們玩玩具、桌遊,有時則給他們講故事或進行其他活動。也許有人覺得一小時太少,但當時若不刻意安排和律己,恐怕一天一小時也抽不出來。我的目標是,讓家成為孩子最渴望的歸宿,也成為一個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傾吐心聲的地方。   記得有一天,天洵背著書包準備上學的時候,忽然站在門口對著家裡面發呆。幾秒鐘後他說:「爸,我們的家好小哦。」 頓時,我的心揪了一下。接著他說:「不過很溫暖。」 一個家,溫暖不溫暖,要比大小重要很多。   讓神有機會給孩子更好的   「把最好的給孩子」是一般父母要求自己可以辦到的,我們也不例外。問題是,什麼是「最好的」?我們心目中的標準是根據什麼?說不定父母給出了他們以為「最好的」,卻剝奪了神實際上要給孩子們「更好的」機會。   記得我們準備離開台灣到柬埔寨的時候,有一個未信主的親戚看著我們的孩子對我們說:「好可惜。」他的意思是,相對於柬埔寨,台灣無論是環境或教育條件都好很多。他沒說出來的那部分或許是:「作為父母,你怎麼忍心把孩子帶到那種地方去?!」坦白說,作為父母,我們的確有點為自己所做的選擇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而猶豫。當時我冷靜下來思考,一方面重新學習仰望神,知道既然呼召是出於祂,祂必供應和帶領,我們應當把神的心意擺在一切之先。這不單是我們要學的,也是孩子們要從小被建立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我重新反省什麼是「最好的」。從客觀條件來看,台灣的環境和教育或許要比柬埔寨好很多,可是孩子們就單靠環境和學習制度成長嗎?不見得。我不會說宣教士的生活對孩子最好,但孩子們能在跨文化環境當中體驗和經歷不同的生活方式,學習和不同種族的人相處,以及操練信心仰望神,這些也無比寶貴。   引導孩子面對現實人生   到了柬埔寨之後,我們也面對選擇學校的苦惱。一般柬埔寨國立的小學程度太低,所以在金邊有很多大大小小國際學校,其中一些只是掛個名字,裡頭的老師都是本地人。基督徒首選通常是基督教團契辦的國際學校。這些學校條件很好,老師都是基督徒,而且還上聖經課,學校裡還有牧養和關懷小組。可是,這些學校學費很貴(即便給宣教士子女打了折扣,還是比一般國際學校貴),名額也有限,因為想進去的人很多。後來,我們選擇了一所非基督徒辦的國際學校。除了因為收費較可負擔得起外,我們的考慮是:建立基督徒價值觀的責任重點應該是父母,不能推卸給學校或教會。再說,孩子也必須學會面對這個不信的世界,而不是在一個受保護的環境中接受「洗腦」。就曾經有人問過我:「你會給孩子們看哈利波特嗎?」會這麼問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小說和電影有很多關於奇幻魔法的內容,可能對孩子們灌輸了不符合聖經的觀念。我的立場是,與其只是讓他們接觸我們認為對他們好的東西,不如教導他們如何去判斷好壞對錯。我們不可能完全保護孩子們不受世界的渲染,即使能做到也不是好事,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判斷力(當然,有一些內容確實完全不適合讓孩子接觸,連基督徒承認也不適合看,諸如色情、血腥、變態等)。不但如此,接觸不同的事物可以提供親子更多樣化的話題,關鍵仍是需要花時間和心思。如果你真的關心孩子們的身心,並肯付代價去建立,這反而是一個推動我們建立親密關係的因素。   孩子是屬神的,我們只是受託照顧,不要把孩子從神手中搶過來。我相信,神為我們的下一代所預備的經歷,遠比我們為孩子設想的更加精彩。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58期(2019年7-8月) (文章、圖文授權/蔡頌輝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