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轉角遇到叛逆少女 初次見面,是在某個捷運出口的轉角處,一臉的不屑、不耐煩,彷彿整個世界都虧欠她。第二次見面是在她家,在所有人都客氣融洽的狀態中,只有她顯得格格不入;即使家中長輩大聲喝斥她的行為,她依舊將做自己的態度表現在臉上。是一隻受到驚嚇的小刺蝟,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 從公主淪為過街小老鼠 她,曾是爸爸捧在手心上的小公主,因為父母親的婚姻破裂,變成被丟來丟去的過街小老鼠。儘管她努力地想要迎合所有人、努力地想保護家裡的所有人,卻總是有被挑剔不完的缺點;最終,大人們持續爭執著他們的恩怨情仇,說著各自內心的委屈及受傷,而她對於這個家,已然心累……。於是,她只好武裝起自己,徘徊在街道中,找尋記憶裡曾擁有過的溫暖;於是,她開始拒學、逃家、抽菸,學著在街道生存的法則。此刻,家人們責怪她讓已經一團亂麻的家更加添亂,卻沒有一個親人願意去看見她在滿身的刺底下保護著的柔軟。直到某天,我們在街角相遇…… 她說,我很可怕 每週一次的陪伴,從捷運站走到諮商室,從小心翼翼到無話不談,我忘了共經歷多久;但我能感受到她滿身的刺已慢慢收起,我們的關係漸漸地靠近。直到某次,我們一口氣暢談2個小時,我知道,我已經走入她心中的某處。雖然她明白我的能力有限,在這團亂七八糟的家庭恩怨中,其實無法改變些甚麼,可是我願意真心的陪著她等待雨過天晴。某次會談中,她問我知不知道為什麼她不想回家?「因為妳不想要傷害愛妳的家人,所以妳選擇躲開。」是我隨口而出的答案。而她竟然說:「我覺得妳很可怕,怎麼這麼懂我……。」 我對她說:「因為我願意去看見真實的妳,而不是行為表現出來的妳。」她笑了,那個笑容中有著被懂的感動、被了解的害羞,還有好多複雜的情緒……。而當下,我知道我做的所有事情,即使很微小,但已足以撼動這個少女的生命經歷。 成為混沌中的那道光 在「兒少保護事件」的「家庭處遇」中,常有許多錯綜複雜的關係糾葛,以及過往經歷造就的恩怨情仇,使孩子成為家庭中的代罪羔羊。或許只憑社工一人之力無法立刻改變現況,但我們願意靠近孩子的心,在那混沌的家庭中成為一道光;即使微弱,也能讓孩子不致失去方向,能夠有力量可以等待雨過天青的那一刻。 (文章授權/基督教勵友中心) 作者/兒少保護暨家庭服務中心/社工 君融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轉角遇到叛逆少女 初次見面,是在某個捷運出口的轉角處,一臉的不屑、不耐煩,彷彿整個世界都虧欠她。第二次見面是在她家,在所有人都客氣融洽的狀態中,只有她顯得格格不入;即使家中長輩大聲喝斥她的行為,她依舊將做自己的態度表現在臉上。是一隻受到驚嚇的小刺蝟,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 從公主淪為過街
現職為靈糧國度領袖學院牧靈諮商科專任教師兼輔導主任的臨床心理博士林應群老師,日前接受本報的專訪,談到對於身心疾患及有憂鬱傾向者的四種迷思。
「我需要和男朋友、老公當朋友嗎?」「感覺他都不是很願意講心事給我聽?」其實男生不一定需要另一半是朋友,但卻需要另一半是「知己」。是可以讓他分享內心事情的對象...
5月31日晚間,程大洲受邀參與IM教會《好好鬧情緒》系列的最後一場講座,分享處理情緒的「黃金2秒鐘」,他提到,情緒就像是一匹野馬,我們要學習去駕馭它,而不是被它駕馭。程大洲說:「很多時候多沉澱2秒鐘,耶穌就會讓你有不一樣的人生。」
我在服事早期就意外地發現了這一個實際的洞察。身為牧師的一個要求就是,要和很多若非如此就不會選擇當朋友的人去做朋友,醫生和諮商師富有同情心地與人進行個人交談,但那只發生在辦公室和工作時間的嚴格範圍內;而牧師卻與他所牧養的人一起生活,他們探訪群羊,在餐廳、公園和人的家裡與人一起吃喝玩樂,同時和他們談論生
我在服事早期就意外地發現了這一個實際的洞察。身為牧師的一個要求就是,要和很多若非如此就不會選擇當朋友的人去做朋友,醫生和諮商師富有同情心地與人進行個人交談,但那只發生在辦公室和工作時間的嚴格範圍內;而牧師卻與他所牧養的人一起生活,他們探訪群羊,在餐廳、公園和人的家裡與人一起吃喝玩樂,同時和他們談論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 當我還是一位年輕牧師的時候,立刻就感受到這方面的衝擊,發現這呼召我要過的生活是多麼地不同。我像每個人一樣,完全讓我的喜歡和感情來決定:我要花時間和誰在一起。直到那時為止。然而,當我搬到維吉尼亞州的霍普威爾(Hopewell),帶領了一間教會以後,我在會友中遇到了很多人,若我是為了其他工作而搬去那裡的話,我是不會試圖和他們當朋友的,這不是說我不喜歡他們,只是我和他們沒有親近的感覺,沒有那種當你想和某人花更多時間在一起時,你會感覺到的「火花」。 然而,作為他們的牧師,若任何人需要在淩晨3 點和我講話,我都要奉陪;若他們要去醫院,我要陪伴;若一家人的兒子跑了,我也要發動車子出去幫忙找;我到他們家裡去坐過;參加過他們孩子的畢業典禮;一起去闔家野餐;我把心事說給他們聽,他們也把他們的說給我聽;這就是當牧師的意思。特別是在一個小鎮的小教會裡,我蒙召要對很多在情感上對我並沒有吸引力的人,做出各種愛的行動。 而這改變了我,我和凱西到教會才幾年,有一天,我們突然意識到了這點。我們在週間有一天假,正在商量要怎麼過,我想到了教會裡的一對夫妻,於是提議去拜訪他們,或者讓他們來我們家。她大吃一驚地看著我說:「那是為了什麼呢?」這對夫妻幾乎沒有朋友,他們有很多個人問題,讓他們無法吸引人,甚至彼此都無法吸引。凱西當然明白需要探望他們、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但是今天是我們的休假,而花時間在這對夫妻身上,當然是事奉「工作」啊。 有一刻,我對她的吃驚感到震驚,然後當我明白是怎麼回事時,就笑了。我已經在這對夫妻身上,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思慮和情緒,幫助他們去梳理生活。簡言之,我已經在做各種愛的行動—傾聽、服事、同情、責備、饒恕、鼓勵、分享。而經過這一切之後,我意識到,我變得真實地喜歡上他們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是因為我很聖潔和屬靈嗎?不,一點都不是。是因為我踩到了魯益師所說的那項實踐原則。就是即使當我不喜歡他們的時候,我也已經在愛他們,而結果就是,我的情緒緩慢但堅定地,追上了我的行動。如果你不放棄,反而是繼續堅持愛那不可愛的人,他們對你來說,就會逐漸變得可愛。 我們的文化表示,愛的感覺是愛的行動的基礎,當然這也可能成立,但更真確的說法是,愛的行動會前後一致地引導出愛的感覺。兩個人之間的愛,到最後一定不能只簡單等同於情緒,或者只純粹等同盡責的行動,婚姻之愛是兩者共生的複雜混合。但說了這些話以後,很重要仍然還是要注意:這兩者(情緒和行動)之中,我們最能控制的是後者,我們可以承諾每天都堅持的—是愛的行動。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臉書專頁)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國中時遭到全班排擠,馬安妮在基督裡重獲新生後,打破與人隔斷的牆,用過去的經驗及自身專業,幫助青少年解決人際問題,「上帝將我以前所失落的東西,全補回來了」。
常或有聽見,無論是牧者或有些信徒,在服事的路上或是信仰的旅程中,因著人與人的碰撞覺得受傷與失望;有時因著事工的推動備感壓力,有時暗自流淚,有時默默承擔,嚴重地甚至退出服事行列,這是非常令人扼腕的事。
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這些文明病在現今社會愈來愈常見,尋求諮商輔導雖能暫緩一時的狀況,如何使果效更快且更持久?台灣基督教界首創整合『心理諮商、內在醫治、屬靈操練』之助人模式將走出一條新的關懷牧養出路。
執業心理諮商師暨暢銷作家史蒂文‧希爾維斯坦(Steven R. Silverstein),以他的專業,將饒恕與醫治簡化為7個步驟,帶你走出傷害。
為何我會沒來由地焦慮?為何我總是懷疑別人的動機?為何我明明想要表達關心,但說出相反的話?許多這些你不明就裡的心理掙扎,其實,都源自於你潛意識裡所住的一個「往日幼童」。
美國心理學會美國心理學會年度報告指出,15至21歲青少年是心理最不健康、壓力最大的一個年齡層。其背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3C成癮問題。宇宙光總幹事暨關輔中心主任、專業心理諮商師葉貞屏表示,癮是一種追求樂趣, 或是滿足慾望但卻無法控制的行為。而為了減少青少年階段人際相處的壓力、不適應,可在小學階段做好預防,讓他們擁有美好的同儕相處經驗,並提前學習與同伴一起相處的能力,減輕i世代「慣用社群媒體、卻不慣與真人溝通」的憂鬱與焦慮。
資深心理諮商師楊荊生回想30年前得知先生罹難的當下,她全身癱軟、腦袋一片空白,頓時不醒人事。「現在想起來還是會怕。」先生駕駛的飛機撞山墜毀,當時楊荊生不過40初頭歲,還有3個孩子要照顧,最小的才小學。
「李醫師,你要叫我去住『瘋病院』喔?我常去你們高醫的精神病房探訪,我當牧師的,自己怎麼能去住!」病人這樣一講,他的眼淚快掉了下來...
生病的人需要看醫生,這是理所當然的肯定句;但若在「心靈家園」的諮商、協談思維中,尋求幫助並非「生病者」的專利,反倒是人人都應獲得的「機會」。 「台灣心靈家園關懷協會」創辦人林瑜琳,從一名牙醫師踏入聖經諮商的研究,起初僅是因病人家長的求助,卻沒想到,這一研究、竟研究出了心得來!逐步看見《聖經》的教導與啟示,暗藏心理諮商的「撇步」──原來是神學指導心理學,心理學又加深神學。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