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大學期間,游珈瑄拍攝自導自演的作品《家庭式》,一舉入圍今年5項金鐘大獎。回顧整個拍攝過程,她每日與「焦慮」並存,面臨經費不足、組員車禍、意見分歧等種種挑戰。但在此刻,選擇緊抓信仰,見證神翻轉所有景況,賜予超乎想像的榮耀與恩典!
休假回來,看到桌面上堆積如山的公文資料,等著自己去處理,是不是讓你很想馬上調頭就走?或許是電腦裡多到處理不完的客戶信件、又或是通訊軟體內,不斷跳出來的工作訊息,讓你休假一回公司,就被壓著喘不過氣?先別急著氣餒、使剛度假回來的好心情被破壞掉了。
今年高三畢業生可能是近代臺灣史上,命運最為「特別」的學生,他們「生於SARS、畢業於COVID-19」,也是舊課綱最後一屆;在「無法重考」的壓力下,「選填志願」顯得格外重要。淡江大學洪英正老師提醒考生「一定要禱告」,依據過往輔導經驗提出「選填志願必勝4招」及「家長必做4件事」。
傳遞消息的平台愈來愈多,在這個資訊量爆炸的年代,我們無時無刻活在一種焦慮中:我會不會錯過了什麼消息?要怎麼樣才可以掌握世界的最新潮流和動態?對於媒體和娛樂產業的工作者來說,這種焦慮更為明顯。
現代人的生活,一早醒來就被行程追趕。忙碌中,也許我們會放棄讀經禱告的時間,來完成其他的代辦事項。但實際上,當我們持續地被聖靈充滿、更新,才會更有智慧去面對每天的挑戰。
專欄作家安柏.金特(Amber Ginter)說,當自己還是個青少年時,她的父母不斷告訴她的只有兩件事:盡力而為,好好愛上帝。即使如此,年輕時的安柏仍處在極度的焦慮和壓力中──「如果,當時有人告訴我該如何面對,我想我會好的多。」安柏說,並也把自己的經驗寫成文章,鼓勵有青少年的父母更好的回應孩子的需要。
疫情期間在家悶得慌,或對未來感到惶惶不安?若家中有大學以下的孩子,還得擔心他們的適應力...種種壓力夾擊,你是否發現,自己開始有些焦慮症狀呢?本篇文章提供可提升「抵抗力」和加強「恢復力」的五個方法;更與父母們分享,如何觀察自己孩子,有無過多的壓力症狀,並幫助他們面對!
於印度發現的變種病毒株Delta入侵台灣,令許多人惶恐不安;而諸多疫苗的負面消息,也使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有些長輩不願意施打,也有人希望可以得到「評價」最好的疫苗...。面對疫情的變化不定,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院牧的郭明昌牧師,提出3個建議。
疫情延燒使許多暴露於Covid-19風險的一線人員,面臨難以想像的高度壓力。對於無法喘息的生活狀態,有什麼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面對?美國「國際重大事件壓力基金會」(ICISF)「危機事故壓力處理」認證講師—許真,提供8大重點。
時值年輕學子轉換身分的季節,高中生將開始他們嶄新的大學生活。迎接獨立的同時,也將面臨成長為大人的挑戰。身為父母,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足夠韌性?而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又當如何有穩定情緒?
「耍廢救台灣」竟成時下最夯標語。在家爽爽當個「睡美人」,是不少職人的夢想生活,但是,過了幾週這樣的生活,你是否反而覺得喘不過氣了呢?而爸爸媽媽們,是否感到原本溫暖的家,變成了世界大戰的戰場?疫情焦躁原因有百百種,你心中是否已在吶喊:「放我出去」?!
你也想加入「養毛小孩」的風潮嗎?還是你已經是毛爸毛媽了呢?疫情期間,在家防疫,不免會感到孤單,這時若有一位毛茸茸、可愛的小朋友陪伴,能為無聊生活增添許多溫暖、療癒心靈。
這次疫情不只病況嚴重,也因為時間持續很長,以至於很多人無預警的失業、放無薪假,造成個人及家庭經濟困難,付不出貸款、學費,突然失去生活費的來源,也因此讓人看到管理錢財的重要性...
當遭遇重大事故、意外,容易造成心理「創傷」,出現焦慮、驚嚇、逃避、失眠、噩夢連連等症狀,最終甚至會壓垮一個人,面臨強烈的痛苦,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位於台中的祕謐心人安歇館,並非醫療、也不是心理諮商,是一位曾經飽受身心患疾所苦的弟兄賴拓所創,一個身心靈放鬆隱密處,有助全心全人進入靈裡的安歇。透過「頭部紓壓」、「心靈紓壓」、與「身心舒緩」等身、心、靈放鬆課程,讓來到這裡的人,能體驗放鬆中有陪伴、安慰。
你經常感到焦慮嗎?《聖經》說: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試試看這五個方法,反轉你的憂慮,成為對主的倚靠!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高地教會(Elevation Church)史蒂芬弗蒂克牧師(Steven Furtick),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分享「打敗焦慮的五個方法」。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
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因他欢乐,因为我们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
-诗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