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基督

【陳思國專欄】教會或大或小,能建造生命的就是好教會!

教會可以小,但是不能弱。   如果地區性的小教會能夠持續的連於神國度的資源,那麼他們的效率也可以高於獨來獨往的大教會。   事情可以少,但是關係不能少。   所有的服事都是在關係的建立中自然形成的。有多少人,就做多少事。不能幫助關係建立的服事是不需要存在的。   問題可以多,但恩典要更多。   恩典會顯明出問題的存在,因為恩典賜予人能力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然而,陷入在問題中越深的人,往往看不見真實的問題所在,因為他沒有得著足夠的恩典,使他看見真正的敵人。   所以,與其害怕問題的出現,我們更需要求足夠的恩典。   也不要忘記,你在哪一間教會,是你自己決定的,而你會如此決定,往往也是因為你有得到足夠的恩典。   因此,理所當然的,你也必須要負起相對應的責任來建造教會。   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基督徒應該要有的態度。   能夠倍增恩典的人,一定是願意在恩典中負起責任的人。   反過來說,只會消費神的恩典的人,只會持續的活在屬靈的貧窮以及狹隘的眼光裡。   無論如何,教會或大或小,能建造生命的就是好教會!   十年前的我對教會有很多的憧憬,十年後的我有更多的實際。   少一點從人而來的幻想,就可以更有力量完成神所賜給你的夢想。   感謝主,當我們對教會很多不切實際的期待所形成的「泡沫」被戳破後,那才是好好建造教會的最佳時機。   對人、對神、對事情失望...這些都不完全是壞事,經歷思想與經歷上的拆解再重組,是認識真理不可少的過程。   我聽過很多人對教會失望的言論,從小在教會長大的我,理所當然的也經歷過很多!   但是當我開始數算神的恩典時,我發現恩典永遠比問題更多,盼望永遠比失望更大,因為我們的神一直都在!   甚至我要說,沒有經歷過多次失望的過程,真實的盼望不會向你顯明出來。   不要忘記,建立教會,就是在建造自己的信仰生命。   只會躲在房間裡整天喊著「主啊主啊」的人,生命還有太多層面沒有被對付了,恐怕他是一堪不擊的。   請大家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一定會有一些階段是需要好好地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並且經歷修復的過程,但那跟建造教會完全沒有衝突,反倒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因為,一個成熟基督徒的生命,不可能脫離教會生活。   所以,讓我們停止活在屬靈公主病跟王子病,一起來建立健康的思維及靈命吧!   共勉之~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權力的位置上,上帝留有咬人的蟲

同學,要小心,上帝讓權力的位置上有咬人的蟲。   許多人只要在權力的位置上,就不肯退下來。   這是人性的可怕,喜歡留在高處,支配下面的人,不願有下台的階梯。這樣的人喜歡攀權附貴,喜歡建立自己的小圈圈,安排自己有權力的戲碼,一直演下去,似乎永不落幕。   成為基督徒,比世人不留戀在權力的位置嗎?答案是更留戀,而且比一般人,更不容易下台。這是人性的罪惡本質,加上宗信的迷思,達到迷戀權力的甜蜜,與狂熱點。   人可能美其名,叫服事上帝,卻在享受安插人事,掌控經費,排除異己,沽名釣譽,不願下台,這卻叫忠心為主,至死不退。於是,我經常看到一些很老的老人,還留在權力階層,好像他們一下來,上帝的事工就會報銷。好像一沒有他們,上帝就完了。我看到事工尚未變質,領導的人已先變質,而且他們不知道。   我在講別人嗎?不,我在講自己。我的人性裡,有喜好權力的元素,也有留戀權力位置的本能。我什麼時候看到這危險?   1989年,我剛回到臺灣教書,一位即將退休的老師,曾是我的指導教授,他將所有的資源交給我,我一下子身任國家環境污染領域的重職,有許多的經費,許多的助手,我以為可以一展報負,發揮所學。   1995年,我申請要升等教授,沒有想到有人打電話給我,要求我的研究經費,他要有一份。否則---   我才體會有權力做事,在別人有另一種的看法。我那一年升等沒過。隔年,我又申請也沒過,第三次才過。我為此感謝主,給我扎實的學一課。權力與利益,分不開。   我以後擔任國家幾個單位總評審的工作,到第4-5年,我一定提前退出,讓別人當。即使政府再邀約,我也不回去。我擔心自己的盲點,也擔心別人的人性。權力的滋味,太甜蜜。甜蜜的地方,就會有咬人的蟲。   上帝提醒我們:「寧可有人說請你上來,強如在你覲見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箴言二十五:7),要覲見的王子,是權勢,也是死亡的危機。   啊,只有上帝永遠配坐寶座,不是我。求主不要讓我為了維持業績,而駐留在高處。不要忘了,要關起門,進入隱密之處與主見面。不要忘了走到野外,靜看小花小草的美,靜聽蟲聞鳥叫的美意。不要忘了成功亮麗戲台的底下,有許多灰塵也需要掃一掃。成事不用在我,在主。   同學,不要以為成功,不要以為得勢,才是一生為主焚燒的見證。主啊,讓我一生單純的事奉?,在隱藏的角落事奉主,我也樂意。讓我再說一遍,權力的位置上,上帝留有咬人的蟲。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以斯拉專欄】堅守永恆的盼望

奧地利的精神醫學家弗蘭克博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為身為猶太人而被關在德國奧斯威辛集中營,飽受苦難。   戰後,他將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納粹統治下死去的六百萬猶太人的經歷,寫出《尋找生命的意義》這本舉世聞名的書籍。他在書中談論盼望的奇妙力量:   「在集中營裡,那些放棄希望的人,身心日益衰弱,最後死去。但那些永不放棄的人卻能夠倖存,他們不僅鼓勵身旁陷入絕望的人,還企圖帶給他人盼望,雖然自己遭受酷刑,卻能身心健康地繼續活下去。」   他見證盼望的偉大力量,就是在死亡的恐懼籠罩、極度絕望的情況之下,只要懷有盼望,人依然能活下去。   那麼,盼望的根據在哪裡?難道是虛無飄渺的嗎?不是。盼望是神白白賜給辛苦人生的禮物。   耶利米書二十九章11節:「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起初,神為我們所計畫的是,一切都豐盛和充滿盼望的伊甸園。然而,自從仇敵撒但誘惑第一位代表——亞當犯罪之後,苦難就臨到世人的生活當中。 亞當在撒但的挑戰之下落敗,直到第二位代表——耶穌戰勝了撒但的挑戰。在馬太福音第四章裡,耶穌以神的話語堅決抵擋撒但的慫恿,拒絕了肉體、眼目、今生驕傲的三大誘惑,並且以「十字架上受死」這超乎想像的方式,徹底粉碎撒但企圖偷竊、殺害、毀壞世人的詭計。   從此,我們面對任何挑戰,都能拿出耶穌基督這張「盼望的王牌」來得勝。耶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可見,我們盼望的根據就是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那堅定不移、永不動搖的盼望。 在基督教兩千年歷史上留下美名的眾多基督徒,之所以能以世人無法抵擋的信心,來忍受艱難的患難和逼迫,就是因為他們對救恩懷有堅定不移的盼望。 五十年前,我開始在毫無盼望、遭社會遺棄的貧民窟牧會。我在那裡深深體會,比外患更可怕的就是內憂。1930年代,美國正逢經濟大恐慌時期,羅斯福(F. D. Roosevelt)總統說:「我們該懼怕的就是恐懼本身。」他如此鼓勵人民,終於克服經濟大恐慌。   我也發現,真正令人陷入絕望的不是外在的環境,乃是「我沒有辦法」這種深埋我們心底根深柢固的絕望思想。   因此,我向深陷恐懼、失敗和絕望泥沼的人,傳遞盼望的福音。我目睹無數人聽了耶穌基督十架寶血的盼望福音,就從疾病、貧窮和絕望中站了起來。所以,我現在仍會放膽傳揚這盼望的福音,並且深信現今教會的使命也是宣告盼望、傳遞盼望的信仰。   親愛的弟兄姐妹,當人生向你們發出挑戰,千萬不要退後。如果那是必須面對的挑戰,請正面對決,並以更剛強得勝的態度來迎向挑戰。   文章摘錄整理自《邁向嶄新的開始》/趙鏞基 https://www.pcstore.com.tw/ezra/M51153267.htm (文章授權/以斯拉出版有限公司)http://www.ezra.com.tw/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蒲公英專欄】五種溝通的好方法!

一,先找出彼此交集的部分 「你剛剛說的,其實我是很贊同的。」   複述對方話語中有交集、能認同的部分,讓對方知道你願意認真聆聽和相互理解,降低溝通上的摩擦衝突。   二,別忘了禮貌 「你的話有道理,但我另外有些想法請聽聽看……」   溝通失敗有時不在於見解,而是態度。請降低姿態,保持禮貌,因為和煦的太陽比猛烈的北風更容易被接受。   三,要懂得繞過雷區 「其實,你聽過……嗎?」「所以你的意思是……嗎?」   不一定要在對方設定的路徑上行走,陷入泥淖。可以把話題引導到另一個方向,或者把問題拋回給對方詳加考慮。   四,可以鋪墊更大的想像空間 「要不要試著這樣做呢?」   有些問題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而是有縱深的申論題,所以可以丟進來更多薪火,讓話題燒得更旺,討論更熱烈。   五,承認彼此的不同 「我們在這方面的確不一樣。不如多想想,改天再談吧!」   與其爭論不休或假意附和,不如爽直承認觀點不同,保留彼此的好印象和下次溝通的機會。     你們的言語總要帶著恩典,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你們應當怎樣回答各人。-《聖經》歌羅西書4章6節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http://www.dhf.org.tw/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基督徒名人婚變帶來的衝擊,該如何看待?

每次聽見基督徒名人婚變的消息,總是會令人感到惋惜,新聞已經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事,並且持續對主有信心?   其實從這些名牧、名人、藝人、公眾人物軟弱的事件當中我們真的常常感到無力:到底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還有誰可以相信?我們看過多少這個人做過的見證、講過的道、勸勉的話語,都曾經讓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固。如今,他們軟弱了、犯罪了,過去相信並聽從他們所說過的話都顯出自己現在有多愚昧,於是我們感到生氣,因為我們覺得自己被騙了、被愚弄了,除了神,我們真的沒有人可以相信了。這樣的我們該怎麼辦?   一、我們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世界上的確沒有一個人是我們可以完全信任的,除了神以外,我們別無拯救與倚靠,不是嗎?生命的焦點,應該在神身上,不是嗎?最完美的榜樣與見證,在神身上,不是嗎?我並沒有說誰都不要信任,從今以後不用上教會,因為牧師也軟弱、牧者也會跌倒。我的意思是說,當我們把所有的寄望、榜樣、焦點都放在同一個人身上的時候,我們幾乎可以預見將來有一天我們會失望,因為人本來就不完美,再美好的屬靈榜樣,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否則他們根本不需要上帝了。   二、婚姻只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在婚姻中跌倒軟弱的人只是在信仰的某個地方摔倒了,他仍然能夠靠著神重新站立起來,只要他肯悔改認罪。婚姻的失敗讓人感到很難過與惋惜,特別是在這些看似美好基督徒榜樣的人身上,原因可能是基督徒總是提倡婚姻的美好、婚姻的祝福、婚姻的恩典,可是別忘了,婚姻是個不容易的功課,再美好的婚姻都有它困難的地方不是嗎?我們不能總是選擇性去接受自己想接受的部分。進入婚姻的人,也在天天面對婚姻當中的十字架,任何一對沒有離婚的基督徒夫妻,都是倚靠上帝恩典不斷被更新與破碎的罪人罷了。   三、軟弱也是信仰中的一部分。有人可能會說,他既然要選擇當牧者,他就沒有軟弱的權利!對,沒錯,牧者被檢視的標準是比一般的弟兄姊妹高,不過這代表他們生命當中沒有軟弱嗎?我相信沒有一個人不軟弱的,一個靈裡面敏銳、願意被神修剪的人不是不犯罪的人,而是犯罪了、軟弱了,願意重新立時回到上帝面前的人。面對牧者的軟弱,我們應該鼓勵他們、禱告神重新建立他們起來才是,不要因為犯罪就落入魔鬼的網羅永無翻身了。   四、面對軟弱的人我們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審判在主,我們不要自己當審判官,若我們審判別人,豈知有一天主也要審判我們?不是說他們沒有錯,而是輪不到我們來定他們的罪。我們只應把這些例子當作自己的借鏡,知道一不小心,我們也可能犯了跟他們一樣的錯誤,時時提醒自己謹慎,對得起主,如此罷了。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王誠正傳道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吳炳偉專欄】在瞬息萬變中,仍有唯一不變的救恩

「要脫去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弗四22﹞   「老花眼」就是「漸漸退化」的過程,你可能每一天失去一點視力,可能細微的程度,淡到讓你根本分辨不出。可是等到你發現,看不清楚報紙上的字的時候,中間已經不知道經過了多久?直到有一天,當你「立刻戴上」那「老花眼鏡」,馬上發覺那「重見光明」的感覺。一點都不誇張,原來黯淡模糊的世界,竟然是這麼「有稜有角」,真令人驚喜!   舊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漸漸增加」而變壞的。新人不會因為私欲的迷惑,「漸漸減少」而變壞的。我們對於舊人,不是去「改善」他,而是像脫衣服那樣的「脫去」他。我們的舊人已經與基督同釘在十字架,雖然這是一個已經成就的客觀事實。但在主觀經歷上,我們仍未能完全經歷基督所成就的救恩。所以必須天天不斷的「脫去舊人、穿上新人」。   遠離了神,人就越來越墮落。原來是錯的事,為什麼「漸漸」變成對的了?以前禁止的事,為什麼「漸漸」變成合法的了?原本可恥的事,為什麼「漸漸」變成人人爭相追逐的了?在沒有人理會的時候,真理卻「漸漸」在吵雜聲中消失了。你看見,人的心「漸漸」變了!但是不要太洩氣,在瞬息萬變中,仍有唯一不變的救恩。親愛的,要立刻「脫去舊人」!     YouTube https://youtu.be/HfhG6gqrEnY ---------------------------------------------------------------- 吳炳偉牧師 - #2123 每日一句話-「聖卷在握、勝券在握」歡迎購買 https://reurl.cc/vnx64o 吳炳偉牧師推薦「工作神?」(TOW)網站, 匯集聖經、神學、和教牧材料中和職場生活相關的資料,是目前最具深度、廣度和公信力的資訊來源,內容包括唯一中文的「職場版新舊?解經書」,鼓勵台灣職場基督徒可以參?。--https://www.theologyofwork.org/cn/   (文章授權/吳炳偉牧師)作者/矽谷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吳炳偉牧師Dr. Rev. Herbert Wu/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農曆七月大家繪聲繪影描述靈異經驗,基督徒該如何回應?

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俗稱「鬼門開」,不管是電視節目還是電影,描述靈異經驗的電視劇或鬼片,佔據了廣大的市場,還有許多來源不可考的禁忌,也都一一被提起,長輩們更留心提醒後輩不要誤觸地雷,惹禍上身。   在網路上看見一個笑話:「今年孤魂野鬼不會來,因為回去之後還要隔離14天。」這是一個玩笑,但我們確實要想: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要如何認知回應這些事?以下提出幾點:   一、靈界的勢力是確實存在的 從一般普羅大眾對農曆七月的反應,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於靈界,大部分人還是抱持著敬畏的態度,因為再富有、健康、事業有成的人,都要承認靈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所能掌握的。因此許多人訴諸算命、通靈、改運……確保自己的未來。   算命、通靈為什麼會準呢?因為背後有一個權勢,屬靈的力量只有二種來源:一種來自於神,一種來自於撒旦,除了對獨一真神耶穌基督之外的敬拜,普天之下都是惡者的權勢,包括一切的算命、交鬼……等。   回到農曆七月的鬼門開,難道真的有這樣的事嗎?事實上,邪靈是無處不在的,不管是不是農曆七月,但農曆七月的差異在於各大祭典,中元普渡,獻給鬼的筵席,築起了惡者的祭壇,靈界的法則裡面,邪靈不能主動干涉人類的世界,除非人自己開門邀請邪靈,透過偶像崇拜、祭拜鬼神,這些都會助長邪靈的能力。   二、基督徒享有平安是因為神同在 基督徒不拜拜,也不看黃曆挑選婚喪喜慶的日子,是因為耶穌基督在我們生命中,住在我們心裡。但如果不是基督徒,他的生命沒有基督作為他的保護,就是仍惡者的權勢之下,我們不敢保證,他若不拜拜,不遵行這些「民間信仰的禁忌」,會不會招致災禍。   你在哪一個權勢之下,哪一個權勢就掌控你,惡者的權勢不會保護任何人,最終的目的是要吞噬人的靈魂。   三、人心的懼怕代表人人需要平安 使徒行傳17章,保羅宣教旅行到了雅典,對雅典人這樣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   雅典是一個充滿偶像的地方,保羅說他們什麼都拜,什麼都拜的人其實是最沒有安全感的人,保羅對雅典的百姓說,「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所有的民間信仰、傳統、禁忌,都顯明了人內心的懼怕,而懼怕也是一個契機,使人認識獨一真神。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李慧貞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蒲公英專欄】「離開」不是成為不安與恐懼的理由

當離開以後 有一天,小女兒加加問我:「外公離開我們5年了,您還常常想念他嗎?」   或許因為疫情下有許多生離死別,讓她想到關於生死的問題。我思考了一會兒,想起父親剛離世時對他的不捨,到現在偶爾接觸一些事物,想起了他,卻不至於感傷,這由濃至淡的轉變,並非是不想念他了。   不怕離開 我們家有隻可愛的小狗,牠非常地黏人,每當家裡沒有人在,牠都會變得很沒安全感,不斷哭泣,尋找家人足跡。有次加加出門,只剩我和小狗在家。我問加加:「我能待在別的房間裡嗎?我怕牠看不到我會害怕。」她說:「不用擔心,只要牠知道家裡有人在,牠就不會怕。」不害怕,是來自於心裡的確定。   濃厚的思念如塵埃漸漸落地,不再揚起,是因為我確信父親正在另一個比生前更好的地方,是沒有悲傷和痛苦的。人們常常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其實不然,因為歲月無法沖淡愛或懼怕。不會天天想念,不表示不再愛了,而是不再難過。   從未離開 即便父親不在身邊了,他帶來的影響,已經融入在我的生活中。像是思考方式、如何抉擇,好似他從未離開過。   有個女孩-小瑄從小被父親嫌毛筆字太醜,個性倔強的她沒因此發憤練字,父女間在寫字這件事上始終有疙瘩。直到父親過世後,小瑄在父親書房凝視著他生前使用的紙筆,提筆的念頭油然而生。她下筆,寫著寫著,發現父親對學生們教導的心訣,她已聽進心裡,雖然沒有練習,但是平常寫字也帶入了手勁,所以即便多年不再揮毫,重新嘗試竟有水準以上。父親的影響已經潛移默化,在不經意的時候傳承在她的生命之中。   離開以後 留下盼望 回想起父親在我生命中各個階段,所帶來的影響和改變,不知不覺地成就了現在的我。   我不禁想起離家工作的大女兒柔柔,她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每個階段都是一個蛻變,離開舊的,迎向新的。尤其是最近和她對談時,發現她的言談中,多了更多的責任感和包容,讓我感到很欣慰。她遠離自己的舒適圈,從起初的不適應和我們的不捨,如今她已經脫胎換骨,進入了成熟。   疫情將我們原有的世界重新洗牌,把原先舊有的框架拆掉,讓我們更能更換角度去看事情。「離開」不是成為不安與恐懼的理由,而「陪伴」也不盡然是安全感的來源。當瘟疫漸漸離開,不會只剩下死亡、破壞、蕭條,而是留下被眾人遺忘已久的愛、和更新的契機。離開,總有掙扎,但生命若是對準著愛,留下的總會是新的希望。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聖經》希伯來書11章8節   給期待蛻變的孩子: 有時候,已經長大的自我會自動擺脫稚嫩的部分;但有時候卻必須強迫自己割捨,才能夠進入長大的過程。   孩子,勇敢選擇邁向成熟的路吧,期待在新的季節看見蛻變完成的你!   文章轉載自蒲公英希望月刊http://www.dhf.org.tw/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生命樹專欄】神的話-神聖的供應作食物

在耶利米書十五章十六節上半節說到,『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喫了』。聖經裏首先有神,然後有神的說話,就是從祂口裏所出的話。聖經都是神的呼出;因此,經上的話就是神口裏所出的話。作為神的話乃是神、基督、那靈、和生命的具體化。神的話是由三種成分組成的-基督、基督的死、以及基督的復活。主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現今基督在復活裏是賜生命的靈,而這靈又具體化於祂的話。當我們運用靈接受祂的話,就得著那是生命的靈,也就是神聖的供應,作食物滋養我們。   主耶穌曾取用聖經上神的話作祂的食物,並靠此而活(太四4)。神口裏所出的每一句話,都是屬靈的食糧,為著餧養我們;這是我們必須憑以活著的食糧。藉此神將祂的豐富分賜到我們裏面的人裏,使我們得以由祂的元素所構成。按照聖經的整個啟示,神的話適合給我們喫,我們需要喫神的話。神渴望人喫、消化並吸收祂。每當我們讀聖經時,我們必須到主這裏來得生命。喫主的路就是禱讀神的話。越喫神的話,就越被基督構成並浸透。我們若有好的消化,食物就能暢通無阻的進入我們裏面之人的各部分。因為我們若喫神作我們的食物,我們就與神成為一,甚至在生命和性情上成為神,但無分於神格。   『你的言語成了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十五16下)。耶利米雖比所有其他申言者受更多苦,但每當他得著神的言語並喫了,他的心中就有歡喜快樂。歡喜快樂是將神的話喫、消化、吸收、並構成到我們裏面的結果,這使主的喜樂成為我們的喜樂。神的話被接受到我們裏面並被吸收到我們裏面的各部分時,這些話就成為裏面的歡喜和外面的快樂。神話語中所啟示的一個甜美思想,乃是神在基督裏祂自己作為恩典賜給我們,作我們的享受。在聖經裏,頭一次題到神之於人,乃是擺在人跟前的食物;這表明神要將祂自己給我們,作我們的享受。   在羅馬書十四章十七節說到『聖靈中的喜樂』,指明那靈與喜樂有關。喜樂是那靈的一個屬性,也是那靈的果子,就是內住的靈給信徒喜樂。我們在那靈裏,就是喜樂的,甚至喜樂到一個地步,可以歌唱並呼喊讚美主。我們可以『歡騰,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喜樂』,就是浸沒在主這榮光裏的喜樂;因此,這喜樂滿了神的彰顯。   『讓基督的話豐豐富富的住在你們裏面』(西三16)。基督的話就是神在子裏面說話。子不僅在福音書裏親自說話,也在使徒行傳、書信和啟示錄裏,藉著祂的肢體-使徒和申言者-說話。基督的話實際上就是基督的人位。首先我們有基督作我們的生命;然後我們有祂人位化的活話,住在我們裏面。因此,我們需要讓基督的話豐豐富富的住在我們裏面,並且在我們這人裏面居首位。『讓』字很重要;基督的話已經在這裏,然而我們需要讓這話居留、居住。『住』這字,希臘原文意思是『在家裏』、『居住』。這指明我們應當讓基督的話住在我們裏面,定居在我們裏面,安家在我們裏面,在我們裏面有充分的地位,自由的在我們裏面運行,纔能使基督的豐富運行並供應到我們裏面。   我們需要讓基督的話在我們裏面居住,使我們經歷神話語的功用在我們裏面運行,將基督的豐富供應到我們這人裏面。神的話光照、餧養、並滋潤我們,解我們的乾渴,加強、洗滌並建造我們。神的話並藉著聖別我們,使我們完備並完全,且造就我們。藉此我們就能成為神人,充滿基督作神屬性的實際。   文章轉載臺北市召會週訊1146/職事信息/2020年上半年夏季訓練信息/作者/林永光弟兄 (文章授權/臺北市召會)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