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靈性

【泉源之聲專欄】當手機成為小三...另一半長時間在網路手機上,怎麼辦?

當配偶注視的是手機螢幕,而不再是你的臉龐時,當他/她與你四目相對的時間越來越短、關係漸漸越來越平淡,婚姻生活也不再像當初那樣甜蜜濃烈,而這樣的情況,雙方都要留意。因為這樣的結果會帶來真實外遇的試探,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要更用心經營感情!   在處理「要配偶不看手機」的夫妻問題,其實另外潛藏一個更深刻的問題--婚姻愛情生活變淡、變無趣,太習慣對方的存在,而忘了為感情與婚姻製造驚喜與浪漫。本篇文章不僅是讓我們知道如何與這樣的配偶相處,也讓如果自己就是這樣的配偶能察覺與調整。所以當配偶任何一方花許多時間在手機上,我們可以開始著手以下幾方面來提升婚姻感情的溫度。   一、刻意約會與談心 過去無時無刻想見到對方,只要能見面不在乎時間長短。熱戀時,對於對方喜歡吃什麼、做什麼,約會時的一分一秒往往都不想錯過,對於對方的一言一行更是記得清清楚楚。但現在相處常各自滑手機、分心做自己的事,忘了把注意力留給另一半,所以要刻意訂下精心時刻,專注在對方身上與心靈層面的對話。   二、提升靈性 夫妻可以一起讀經、禱告,或帶孩子一起家庭祭壇和禮拜。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或配偶常常花時間做無謂打遊戲或追劇、看臉書的活動,就要保守自己的心和家庭氣氛更多在神的同在裡面。我們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我們裡面,凡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都是世界上的事。所以要留意自己的眼目與肉體,不要被世界奪走了。   三、要在意外表、形象 以前戀愛每次約會見面前,都會站在衣櫃前看半天、精心打扮,結婚後出門就算素顏、穿居家衣物、夾腳拖也沒關係,越來越邋遢,不顧形象。常常我們美麗帥氣的出現在別人面前,卻不修邊幅在配偶面前,所以要留意自己的形象,在配偶面前時,讓自己常保有吸引力,內在與外表都要用心,因為他/她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四、尋找更建設性的休閒活動或紓壓方式 有些人靠打遊戲、看臉書、追劇來紓壓,這些事並不是不能做,而是沒有建設性的休閒娛樂,這些放空、耍廢的事情可能就吃掉我們整個晚上、甚至整個假期,所以我們要留意時間的分配,時間都花到哪裡去了?花時間與我們所愛的人「在一起」是更重要的,這個「在一起」是有交流與溫度的。全家性活動,出遊、運動、聚會,都是很好的選擇。   五、不要比較、抱怨 剛戀愛時「情人眼裡出西施」,怎麼看對方都是美好。但現在卻經常看不順眼,動不動抱怨伴侶,心裡更常忍不住把自己與對方的相處模式,和他人相互比較。以前約會常牽手、摸頭、擁抱,但結婚後親密愛語、小動作,卻慢慢消失無蹤;關係久了,難免少了點驚喜和新鮮感,那些戀愛時怦然心動的感覺,也會慢慢消失。相處的時間拉長後,對方的缺點、不完美一覽無遺,如果雙方沒有包容、接納,環境改變,價值觀、金錢觀的不同,沒有好的磨合和溝通,爭執很可能由此而生,使感情逐漸被消磨殆盡。   六、要做關係加溫動作 最重要的,邀請神進入我們的關係中,為自己禱告、為對方祝福。如果雙方還有愛,只是相處模式越來越平淡,要留意「手機」這個婚姻小狐狸,好好看守我們的葡萄園。   關係加溫動作可以有: 1.為婚姻生活多點浪漫、驚喜與情趣,有助重燃熱情,而婚前的示愛方式,婚後要繼續保持。2.換位思考,意思就是「不自我中心」。感情最後形同陌路的原因,常與雙方不理解對方價值觀,又未善加溝通、表達,使不滿長期累積有關。建議不妨可多試著融入對方的思維角度、接納對方喜好,多為伴侶著想,理解對方困難。3.彼此相互溝通、道出愛:愛情也是一種人際互動,千萬不要把對方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多說請、謝謝、對不起,用心對待彼此,同時經常溝通、「道愛」,表達自己的愛意非常重要。4.信賴、尊重對方:雖然兩個人的相處很重要,但一段感情想要維持長久,別忘了也要給予對方適度的尊重和信任,不掌控對方,讓雙方都覺得舒服享受。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邱燕碧師母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提摩太 凱勒專欄】「安然脫身」的哲學

古典作者西塞羅(Cicero)曾經有個十分著名的主張:哲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死亡。西塞羅說「衰殘和死亡的事實」必然會產生懼怕、不滿足感和悲傷,而哲學的目的就是讓人在這些事情上得著解脫,在靈魂承受這些重壓時,提供一些關懷。所以,「哲學既允許、也要求一個人成為自己的靈性醫生。」   當代法國哲學家呂克.費里(LucFerry)認為,再也找不到任何對哲學的定義,是比西塞羅更為出色的。「人們進行哲學思考不是為了自娛自樂,甚至也不是為了更適切地認識世界……有時真的只是為了『安然脫身』。」「好好生活」是取決於學習如何征服我們對「各種死亡面孔」的懼怕,以及對「無聊、時光飛逝感」的害怕。也許我們必須面對之最可怕的真理就是:我們無法避免與所有自己所愛的人分離。費里問道,什麼是我們超乎一切的渴望?就是被理解和被愛,而不是孤單。   所以,我們最渴望的就是「不要死去,也不要看見『我們所愛的人』死亡。」費里知道,今天有很多世俗人士的主張,像是古代的伊壁鳩魯(Epicurus)和其他思想家,是:不用在死亡議題上琢磨。他們說,它只是「生命的結束」。當你死了,你不過就是不存在了—你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會在那裡擔心它。「『既然如此』,幹嘛要費心想這種無意義的問題?」   但是費里的回應是,這種思考方式「粗暴到不夠誠實。」為你的生活帶來主要意義的是什麼呢?不是你與所愛之人的關係嗎?你真的能夠誠實地說自己不怕未來將會有一個狀態,是會剝奪掉你現在所親愛的一切?所愛的人對你來說,真的是微不足道到以至於與他們永遠分離,你也無所謂嗎?而且,失去這些賦予我們生命意義的東西,甚至是始於我們的死亡之前。「事物的不可逆轉性,是生命核心的一種死亡。」我們所正確稱為「邪惡和苦難」的,正是這種東西。   費里得到的結論是,誠實的人必須要承認,死亡及其所有的後果,是一個巨大的人性問題也許是最根本的問題。想要美好而且自由地生活,要擁有喜樂和愛,就必須學習征服這種無法避免的深刻懼怕—害怕這些不可挽回的失去。   本文出自【同?患難與共 #53頁】 【同你患難與共】提摩太凱勒牧師著 蝦皮:https://is.gd/coLJmf PChome:https://is.gd/jzr7M4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臉書專頁)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